“第三空间”理论视域下城市形象构建的逻辑进路、现实问题与优化策略

2023-09-12 00:32栾慧勇石波罗
新闻爱好者 2023年8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城市形象红色文化

栾慧勇 石波罗

【摘要】短视频作为一种融合主观和客观的“第三空间”,其内在逻辑是权力规范与资本引导。伴随着短视频平台流量时代与用户红利的消退,以“再中心化”的内容生产为特征的泛知识类短视频逐步成为各平台新的增长点。以“构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产业生态链”“打造创意设计新高地”为目标的黑龙江省,需深入挖掘具有黑龙江城市特色的欧陆文化、北大荒文化及以抗联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增加短视频叙事的历史厚度,打造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流量变现商业模式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的内容生产模式,构建具有特色文化的黑龙江城市形象短视频宣传矩阵。

【关键词】“第三空间”理论;红色文化;北大荒文化;城市形象

自2016年以来,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传播的方式、理念和效果生成方面,颠覆和重构了传统的影音传播的模式,引发了学术界、新闻传媒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探究短视频与城市形象领域,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形象短视频的特征、机制以及传播价值等方面。从研究个案的角度看,现有研究聚焦于成都、重庆、西安、上海、北京等城市。上述城市不是直辖市,便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心城市”。目前研究缺乏对于欠发达地区城市的观照。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北部的边疆省份,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红色文化、北大荒文化、欧陆文化以及冰雪文化等多元文化荟萃的城市文化。省会哈尔滨以城区建筑浓郁的欧陆风格和享誉中外的冰雪文化而著称,大庆则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工业文化而知名,遍布省内的农垦城镇如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等,则浓缩了极具龙江特色的北大荒精神和文化。近十年来,黑龙江的GDP增长逐渐放缓,人口不断流失,在此背景下,研究以短视频为抓手,构建龙江城市形象,对于以“数字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为着力点的黑龙江省,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目前对于黑龙江城市形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既有研究重在归纳关于哈尔滨一隅的短视频内容描述,对于黑龙江其他城市尚无涉及,且对于短视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提升的策略探究,缺乏应有的观照。本文将美国学者爱德华·苏贾的“第三空间”理论应用于相关问题的考察,试图解决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拾遗补阙。

一、“第三空间”理论视域下城市形象的建构逻辑

所谓城市形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1]。显然,城市形象与大众传媒的传播、个人经历及人际传播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苏永华进一步认为:所谓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座城市能够被感知的所有要素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是城市状况的综合反映”[2]。

爱德华·苏贾所谓的“第三空间”,其实质是在法国“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区域社会学和城市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三元辩证法”“解构线性时间观和历史主义的单一统治”的基础上,建构了独立于第一空间(物理空间)和第二空间(想象空间)之外的混合空间。在第三空间里,“一切都汇聚在一起:主体性与客体性、抽象与具象、真实与想象、可知与不可知、重复与差异、精神与肉体等等”[3]。显然,短视频作为一种融合主观与客观、真实与想象、理性与感性复杂因素的空间,是一种现实与虚拟融合、开放且充满创造力的第三空间。[4]

城市形象传播的顶层设计,是由权力所代表的政府部门谋划并推动实施的。短视频平台在推送机制乃至话题设计等方面,对合作城市予以倾斜,由官方和平台共同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红城市”。从国内西安、重庆、成都等一个个网红城市的出圈爆火,都可以看到权力的规训和推动。正如时任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曾义所说,“成都与抖音的邂逅不是机缘巧合,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重庆李子坝轻轨站的走红,离不开政府部门迎合网民的爱好而重构城市景观。为了方便市民拍照录影,重庆市修建了李子坝观景台,并系统提出了行动方案,旨在“打造有序城市空间。加强临街临江、窗口地区和网红景点、重要视线通廊可视范围内的建筑立面维护改造,整饰、美化房屋立面”[5]。

二、短视频建构的黑龙江城市形象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主流短视频平台所呈现的反映黑龙江城市形象的短視频作品为考察对象,以作品内容呈现、点赞量、用户粉丝量等为参考,对比检索成都、重庆、武汉等国内知名网红城市,发现黑龙江城市形象的短视频建构,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短视频建构的黑龙江城市形象单一

无论以“黑龙江”进行搜索,还是以“哈尔滨”“大庆”等城市名称搜索,在抖音或快手平台,点赞量前列的视频均是有关黑龙江城市冬季冰雪美景。可见,短视频所建构的黑龙江城市形象,冰雪元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国人对于黑龙江城市的刻板印象。

北京冬奥会之后,随着后冬奥时代序幕的拉开,全国滑雪产业不断升温,国内冰雪热进而强化了黑龙江城市的冰雪形象。仅2022年一年间,国内滑雪场的滑雪人次便增加了2154万。[6]受国内冰雪运动热的影响,在冰雪运动方面拥有独特地理优势的黑龙江省,自然成为冰雪爱好者以及冰雪运动短视频创作的热门打卡地。有数据显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占据抖音滑雪话题榜的前列,哈尔滨滑雪场POI数量仅次于北京,位列第二位。[7]截至2022年12月30日,抖音话题“冰雪大世界”已突破6.2亿次播放量,俨然成为2022年冬天的流量密码。

单一的冰雪形象建构了碎片化的黑龙江城市媒介景观。短视频构筑起对黑龙江城市“冰雪”标签的集体再造。重庆、西安等城市将城市景观与本地文化密切结合,更突出了城市细节的差异与城市特质。短视频中的黑龙江城市形象要素并未凸显所在城市文化,单一的冰雪元素无法形成观众差异化审美,使城市形象感知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网红化、同质化。

(二)短视频创作对本地文化资源挖掘不足

如果深入分析重庆、西安、成都等网红城市的短视频形象构建,其共同性在于将城市的景观根植于本地文化的展示之中,从而实现“对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再生产”“提升对城市地域、文化与历史独特性的推广力度,强化城市本身的异质性特征”[8],避免城市形象构建过程中由于消费主义的影响出现的同质化趋向。

正是由于上述城市根植于本地景观和文化的视觉元素选择,所以,同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的重庆和成都,在短视频形象构建上也存在一定差异:重庆立足于山城的城市建筑特色,通过短视频所建构的融会城市毛细血管的市井生活内容和奇特诡谲的城市地理符号选择,打造出“8D魔幻山城”的城市形象。提升了重庆的辨识度和立体化观感,使其由于魔幻般的城市建筑和游览体验而区别于处于同一区位、以“休闲、时尚”而闻名的成都。

反观黑龙江城市,被统一冠以“冰雪”的标签之后,由于没能深入挖掘冰雪元素与各城市本地文化的联通之处,造成目前存在短视频形象构建的同质化和网红化。例如,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大庆与哈尔滨的短视频形象构建辨识度较低,漠河北极村的短视频内容和雪乡多有雷同。究其原因,在于上述城市在打造文化和城市景观时盲从于网络叙事的热点,而缺乏立足于自身文化与历史特征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遮蔽了城市原有的特色,造成了城市形象书写的盲从与被动。

(三)本地内容生产质量和数量均有不足

目前播放量和点赞率居于前列的有关黑龙江城市的短视频,其作品均来自于国内主要的MCN公司旗下的头部短视频账号。换句话说,在短视频主流平台提供优质黑龙江城市形象的内容生产者,均不是来自于黑龙江本地。这与重庆等城市国内头部短视频账号和本地内容生产者比翼齐飞、难分高下的内容生产状况有着明显差异。

肩负本地形象塑造的黑龙江内容生产者,目前作品质量和影响力均有不足。以聚集黑龙江本地官方和民间账号最多的抖音平台为例,官方账号粉丝超过100万的仅有“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卫视”等少数三四家官方媒体的账号,其生产内容主体并不是黑龙江城市形象。而以推介城市旅游为职责的黑龙江文旅厅抖音号“畅赏黑龙江”,其粉丝不过29.4万(截至2023年4月),作品的点赞量鲜有破万的精品。除了大兴安岭塔河县文旅局局长的抖音号“都波(傻嘟嘟)”,拥有67.4万粉丝(截至2023年4月),在粉丝数量和作品质量上均属上乘之外,黑龙江本地官方内容生产的短视频总体特征是数量偏少,质量有待提高,与国内网红城市相比,相差还比较大。

三、黑龙江城市形象建构的优化策略

“第三空间”理论认为,作为融合主观与客观的城市形象构建,属于一种空间生产,其本质是意识形态的。官方在打造城市形象的短视频构建方面,肩负着纵览全局、把握方向的职责。笔者认为,可以将黑龙江的冰雪特色与本省的东北抗联、大庆的铁人精神以及北大荒精神等红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现有城市形象建构的历史文化厚度,真正提炼出具有黑龙江独特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精神的新媒体城市形象。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挖本地精神传统,增加作品历史厚度,创新城市形象构建路径

哈尔滨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外,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历史上,哈尔滨曾一度成为近代知名的谍战之城,也是我党开展宣传、动员,团结带领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政权的前线。遍布哈尔滨市内的教堂、欧式建筑等历史遗迹都见证了哈尔滨的百年历史,浓缩了独一无二的欧陆文化和红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得到了影视界的充分重视,《悬崖之上》《悬崖》《马迭尔旅馆的枪声》《零下三十八度》等影视剧,取材和取景都在哈尔滨,提升了哈尔滨在观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庆拥有享誉中外的石油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业文化,孕育了铁人精神。省内的农垦城市如建三江、宝泉岭、红兴隆等,则是知青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东北抗联的主要活动地。在此基础上孕育的北大荒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都是展现黑龙江城市形象的独特资源。昔日的荒凉苦寒之地,如今拔地而起了一座座城市,抚今追昔的对比,足以提炼出黑龙江各个城市的个性和特征,形成差异化形象塑造。

(二)强化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引导培育民间旅游达人创作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与优势短视频平台合作,推出黑龙江专属的文旅IP项目。依托平台组建高水平创作团队,依托活动开展话题营销、矩阵宣传、精准推流等运营,打造黑龙江文旅的样本,助力黑龙江城市形象破圈传播。比如围绕“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主题,通过短视频平台营销阵地设置话题、头部达人、达人团挂载等方式,征集好的风景和旅游线路,为黑龙江省各地市汇集热度。通过“旅游+直播”的方式,为观众带来实时、全新的城市形象,加速旅游休闲潜力的持续释放。

(三)拓展高校传媒院系及影视爱好者参与创作

黑龙江高等教育发达,截至2022年年底,黑龙江有普通高校78所,在校生91.2万人。作为短视频内容生产和主要的使用群体,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与高校传媒院系的合作,通过设置比赛、搭建实习平台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高校专业传媒院系和青年影视爱好者从事城市形象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充分调动省内传媒院系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构建高水平内容生产的生力军。

作为空间再生产的短视频城市形象的塑造,其本身作为客观和主观融合的“第三空间”,体现了权力的博弈和资本的流通。在城市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官方在城市形象的顶层设计、城市景观的塑造和赋权、打造官民合谋的话语形式等方面,发挥了主导性作用。目前黑龙江城市形象存在着单一化、同质化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对于现有城市文化和历史传统挖掘不足。此外,本地短视频内容生产质量和数量与重庆、成都等知名网红城市相比,均有不足。针对此种状况,笔者提出了深挖本地精神传统,增加作品历史厚度,创新城市形象构建路径;强化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引导培育民间旅游达人创作;拓展高校传媒院系及影视爱好者参与创作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期为黑龙江省改善城市形象短视频内容结构,构建具有龙江特色的城市形象贡献一些新思路。

[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短视频时代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9YSE35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3.

[2]苏永华.城市形象傳播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9.

[3]陆扬.析索亚“第三空间”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2).

[4]李晶.第三空间视阈下移动短视频的空间特征、建构逻辑与正义实现[J].当代电视,2021(12).

[5]李文甫,龚小浅.短视频对重庆城市空间的再造与传播[J].青年记者,2019(4中).

[6]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抖音冰雪专题报告[R].2023-01-16.

[7]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抖音冰雪专题报告[R].2023-01-16.

[8]路鹃,付砾乐.“网红城市”的短视频叙事:第三空间在形象再造中的可见性悖论[J].新闻与写作,2021(8).

作者简介:栾慧勇,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哈尔滨 150030);石波罗,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博士生(哈尔滨 150025)、东北农业大学讲师(哈尔滨 150030)。

编校:王志昭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城市形象红色文化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隐性知识、知识情境与图书馆空间建设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