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佳阳民族学校 邵开庭
“认识秒”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清楚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晓还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且掌握“1分=60秒”的换算进率,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观察和联想;通过看、说、写、算,逐步培养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思维转换能力,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长度大小概念;能够准确预估时长,将数学中的时间与生产和生活中的计时联系起来,感受时长的变化,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1.温习旧知,回想已学的时间单位“时”和“分”
谈话引入:这节数学课咱们又要一起学习40分钟,有人认为这个时间很漫长,有人认为这个时间很短暂。“分”这个时间单位我们司空见惯,还有其他时间单位一直伴随着我们吗?
[演示文稿(PPT)呈现缺少秒针的表盘]
师:谁能说说这两根指针各是什么物件?谁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PPT呈现两个名称:时针、分针)
师:你还知道这两个单位之间的哪些趣闻逸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新计时单位“秒”
师:我们来看看物理学里的光速和声速,光速约为30万千米/秒,声速约为340米/秒。(课件呈现图文:从探月基地射出的一束电子激光到月球表面,大约需要1____;探测声呐传播到6800米的深海,需要20____。)这两处的空缺填什么时间单位较为合适呢?此时为何弃用大家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和“分”呢?
师:因为声速和光速是风驰电掣的速度,一眨眼就可以跑出万里之遥,这个时间在须臾、刹那之间,非常短促,因此要启用新的时间单位“秒”。
设计意图:先简单回顾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和“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话锋一转,利用科技知识中的声速和光速,让学生感知速度“飞快”的物理表象,引出激光射向月球的时间、声呐探测深海的时间只能用秒来计算,学生会在海洋之深、月亮之遥、声光须臾可至中感受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短暂,初步建立“秒”的大体量感。
3.认识秒针
师:既然钟表上安装有时针、分针用来计算时和分,那么也应该安装一根秒针来计算秒,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秒针长什么样子。你能再次给大家普及一下吗?
(PPT呈现钟表,动态显现“秒针”,并附上文字)
师:秒针走圈的方向和其他两根指针一样,都是顺向做圆周运动。
4.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进入新的时间单位“秒”的微观世界,看看里面到底藏着哪些秘密。(板书课题)
5.秒在现实中的应用
师:除了计算光速、声速等科技概念用“秒”以外,普通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用到这个“渺小”的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用课件呈现图片:火箭发射倒计时、爆破作业倒计时、红绿灯倒计时等。
设计意图:搜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这一步将“秒”这个单位从离学生较为遥远的科技话语中解放出来,因为学生前期已经建立粗略表象,确认“秒”的真实存在,此时需要回到现实,让学生体会到“秒”这个单位可以如此贴近现实。
1.探寻度量“秒”的工具
师:如此看来,“秒”在生活中的用处还真多!既然如此,就需要用工具计量。那么计量秒的工具在何处呢?
学生先举例,然后教师用课件呈现一些缺少秒针的计时器和装有秒针的钟表,如传统指针式钟表、电子手表、手机显示屏等。
师:现在我们用带有计秒功能的工具来计量1秒到底有多久。
2.体验1秒
师:在走针式钟表的钟面,秒针走过多长的距离算是1秒呢?(学生描述经过,教师配合板书:秒针跳过1小格的距离代表经过1秒)是这样吗?(PPT显示秒针跳动1格,与此同时,出现“滴答”一声短促的脆响,视觉和听觉共同见证1秒时间已过)
(1)课件反复播放这个动画,让学生细细体会。
(2)关掉显示屏,只呈现“滴答”的断续声响,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1秒的长短。
(3)击掌应和,通过肢体动作体验1秒的长度。
(4)再次体验1秒的长短,强化1秒的快节奏。
师:秒针跳动1小格,“滴答”一声1秒就过去了(课件再度演示),1秒的时间实在是转瞬即逝,那么在这稍纵即逝的时光缝隙里,你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实践验证(跺脚、举手、打喷嚏、咳嗽、叹气、闭眼、耸肩、吐舌头等)。
(5)探讨1秒的价值。
师:在1秒钟的时间里,除了能够完成诸如眨眼、吸气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借助现代科技1秒钟里还可以做很多意想不到的大事……来看看老师搜集到的信息。
(课件呈现一组数据:洲际弹道导弹每秒飞行7000米,子弹的射速是200~300米/秒,火箭升空的速度为8000米/秒,地球公转的速度为30000米/秒,宇宙飞船的运行速度为16.7千米/秒,电波传送速度为30千米/秒)
师:同样是1秒钟的时间,这些大事和我们做的小事真是天壤之别(呈现上面的图片叠加),现在你对“1秒”又有了什么新的看法?
师:是啊,虽然1秒很短暂,但是,只要充分利用,在1秒钟里也可以做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设计意图:1秒的时间长度认知很重要,不同的体验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笔者设计了听、看、想象、做动作、看资料五个环节,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体验1秒的时长,再引导学生将1秒的时长与眨眼、举手、吸气、击掌、跺脚等简单动作联系起来,学生对“秒”的认知就会更加饱满深刻。
3.体验5秒
师:时间如此宝贵,我们抓紧时间继续学习。你能看出这个钟表在这一会儿走了几秒吗?(课件显示秒针跳转5格的动态图),说说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师:可以看出来,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一共走过5小格,走过1小格需要1秒,1格代表1秒,那么5小格就是5秒。
师:没错,还有别的办法展示5秒的时长吗?
按照学生的想法,和着秒针的节拍,教师做出各种动作,如拍手,秒针每跳转1小格就拍1次手。
师:钟面上,还有哪些间隔距离可以代表5秒?从这里出发(教师随手定一个起点),那么走5秒后指针该指到哪里?
得出结论:只要秒针走过任意5小格,都算是5秒。
4.估计10秒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默算一下10秒的时间。老师说“开始”,你们就开始默算,默算好了10秒,可以举手示意停住,然后核对一下课件上的秒表,看自己的感觉准不准。(课件显示秒表)
师:你的感觉为何这么准确,你是怎么做到的?(采访估时准确的学生)你觉得你在哪里失误了?(再采访估时失准的学生)
得出结论:在心里默念数字时,间隔时间要控制好,不疾不徐。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打拍子来估算10秒的时长,准确建立秒的量感;对学生默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让学生不断调整节奏,不断对标10秒的真实时长。
5.认识1分=60秒
(1)初步感知
师:秒和分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秒针和分针的走动情况获知。秒针转一圈,也就是走完60小格(60秒),分针只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钟(板书1分),所以1分 =60秒,那么60秒等于多少分呢?
师:如果换个起点,秒针走到哪里才算走过60秒,1分钟呢?你能用一个简单方法判断吗?
师:只要秒针从某一点出发绕1圈后回到原点就是60秒。如果秒针走半圈呢?(那就是30秒,半分钟)秒针走2圈是几秒,几分?
1.抽题卡游戏(课件出示5张题卡,题卡看似没有规律,但是习题是分层的)
(1)题卡1呈现:成年人的科学睡眠时间约为8( );关掉电脑显示屏需要20( );洗衣机洗好衣服大约需要25( )。
(2)题卡2呈现:估计围绕花坛走1圈需要( )秒;在练习本上写1行字需要( )秒。
练习方法:1名学生亲自演示,其他学生写出预估时间,教师用秒表计时,最后评价。
(3)题卡3呈现:看钟表,说出时间。时针、分针、秒针都从7到10,各自代表经过多久?小结3个指针各自不同的计时方法。
(4)题卡4呈现:请你当裁判,根据4名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来排列名次。
2.课堂总结:思考学完这节课的收获
3.呈现两句惜时名言
师:大家学得很认真,这两句格言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略)。
设计意图:以新颖的“抽题卡游戏”结尾,让课程在高潮中结束,学生兴致勃勃地将刚学到的知识重新验证了一遍。
听见的可能会忘,看见的也只是有印象,只有体验过才可以心领神会。可见,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多么重要。“秒”作为抽象概念,很难通过讲解表达清楚,只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慢慢体验,在多样化的体验中加深理解,建立稳定的量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