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大将的灌南情

2023-09-12 12:54陈勤尹凤贵侍亚林
世纪风采 2023年9期
关键词:灌云盐阜灌南县

陈勤 尹凤贵 侍亚林

1940年8月,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率部东渡运河,进入淮海区,迅速开启了苏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新局面。而今日灌南,即是淮海区东北部、盐阜区西北部的结合地带,是对敌斗争的最前哨和桥头堡,也是黄克诚深深牵挂的地方。在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他和灌南老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上马台——黄克诚铭记在心的“小莫斯科”

1939年秋,中共苏皖区委在东灌沭地区建立第二地委,任命杨纯为书记,同时兼任第三地委书记,承担向盐阜地区发展的任务。杨纯辗转来到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被称为“小莫斯科”的灌南上马台(灌南建县之前,此地属灌云),这里是中共灌云县委的驻地,也是党的影响最深、人民武装发展最快、群众基础最好的革命老区。这里地处河网地带,交通不便,反动统治薄弱,具有开展游击战争的机动条件。杨纯遂将这里作为二三地委的驻地和主要立足点。

苏皖区党委为了加强淮海、盐阜地区的各项工作,于1940年春调区党委秘书唐棣华担任二三地委委员、民运部长。唐棣华奉命来到二三地委驻地上马台,与杨纯会合。在当年,“光头女八路”杨纯和能力很强的唐棣华都是苏皖地区有名的杰出女将,都是冲破封建束缚、毅然走上革命道路的大学生。她们一同住在上马台的群众家里,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顿顿都是山芋干、玉米稀饭、腌咸菜,一两个月也难得闻见荤腥味。但是,她们志趣相投,共同语言特别多,各项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她们身居农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动员群众,推动各县党组织的发展和抗日武装的成长。4月,杨纯和唐棣华先后在张湾、三垅等地召开地、县委会议,深入讨论、全面部署地方各项工作,为迎接八路军主力部队东进做好各方面准备。

1940年8月,八路军第五纵队在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的率领下东渡运河,进入淮海区,开始了创建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各县抗日民主政权迅速建立。八路军第五纵队解放东沟、益林,进驻阜宁、盐城,并和新四军第二纵队胜利会师,盐阜根据地的局面逐步稳定,盐阜区党委委员、民运部长唐棣华担任了阜宁县委书记,以独当一面的工作魄力为盐阜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作出了贡献,与杨纯、淮阴县委书记李风一起被人们誉为“盐阜三女杰”。1940年底,黄克诚与唐棣华相识,但因根据地处于初创时期,敌顽我三角斗争十分残酷,黄克诚司令员带领部队东进南下,军务繁忙,唐棣华仍和杨纯一起工作、生活。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奉命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继续战斗在苏北平原上。当年12月,从上马台走出来的老党员孙海光调任盐东(今射阳)县委书记,黄克诚师长高兴地对他说:“你是从小莫斯科来的。”对上马台人民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大加赞许,足见老区上马台已经深深铭刻在老首长的心中。

1986年12月,黄克诚与世长辞,唐棣华非常悲痛。黄克诚在世时,他和唐棣华经常惦念着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总想再走走当年的路,看看当年的战场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唐棣华为实现黄老的遗愿,于1988年9月19日,邀约金明夫人郑林、张克辛夫人汤若瑜、原江苏省副省长陈克天等一行7人专程来到灌云等地,看望老区人民。唐棣华对灌云县委党史部门的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我在灌云上马台住了不少时间。那时,我先在苏皖区党委做秘书。1940年,二地委兼三地委时,区党委安排我参加二三地委。当时,地委书记是杨纯,住在上马台,我也就来到了灌云上马台,和杨纯一起住在群众家里。这里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参加革命的人很多,对我们很照顾,革命工作搞得很好。”唐棣华的回憶,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黄克诚大将和众多革命前辈对老区热土和人民群众的眷念之情。

《三星落》——黄克诚热情赞赏的抗日剧

在创建、巩固、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不仅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武装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还运用各种形式积极开展分化瓦解敌伪军的宣传教育工作。1941年时任东灌沭边区中学(时位于灌南境内)社会部主任的汤增桐老师为配合对敌伪军工作的需要,创作了淮海戏《三星落》,组织边区中学师生精心排练,在大黄庄的首场演出即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一致好评。黄克诚师长在张店(现属于灌南)观看此剧时,亦大加赞赏并大力推荐,让淮海戏《三星落》从淮海区演到盐阜区。

《三星落》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淮海地区一名伪军大队长,身在敌营却对日军有诸多不满,其妻劝其弃暗投明的故事。其表弟是共产党员,受组织派遣,对这个伪军大队长晓以大义,帮其明辨是非,终于使其醒悟,约定以“三星落”为号投奔新四军。

东灌沭县委领导建议宣传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将这个戏演到根据地的边沿区或“两合水”地区(即敌我双方政权都去活动的地区),向伪军及其家属开展政治宣传。于是,东灌沭边区中学校长孙存楼等人策划了一场在大侍庄的演出活动,并成功邀请了驻伊山的伪军大队部下及群众观看演出,使伪军人员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到抗战胜利前,驻伊山伪军先后有百余人弃暗投明,还有一个伪军小队带着武器投奔人民武装。

40多年后,黄克诚老将军仍然惦记着这部小戏。1982年,黄克诚办公室给江苏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来函说:“把《三星落》这个剧本搜集上来,实现了则是一大贡献。”1984年,灌南县委党史部门邀请曹廷文、丁大霞等同志共同回忆了当年的《三星落》剧本,经作者汤增桐补充修订完成,于1989年10月载人《灌南革命史料》第四辑。

灌东突围——黄克诚安排军民渡难关

1944年冬,伪徐继泰第七十一旅配合伪第七十二旅、灌云、东海伪保安队3000余人,借伪孙良诚第二方面军过境的声势,对我灌东根据地发动“围剿”,残害群众500余人,大部分村庄被烧光抢光,使灌东遭受一场劫难。

在盐河线被伪孙良诚部切断,伪徐继泰等部兵力十倍于我的危急关头,中共灌东工委当机立断,决定组织突围,暂时撤离灌东。经过精心组织,1500多名区乡干部、民兵和群众顺利突围,撤到涟东县百禄沟(今属灌南县),在后营、顾圩、方圩一带驻扎下来。

到达涟东后,灌东工委书记兼灌云警卫团团长孙良浩主持开个会,将部队安置一下,便去三师师部汇报。在去师部途中,正好遇到押送俘虏去三师的何赋硕回来,还带回一批子弹和手榴弹。何赋硕告诉孙良浩,三师领导看到灌东被围,派四支队来增援,见灌东人员已突围,就撤回去了。

孙良浩来到东坎,新四军三师师部就驻在这里。孙良浩来到师部门口,黄克诚师长立即让他进去。孙良浩见到黄克诚,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日匡而出。黄克诚亲自给他倒了一杯水,和蔼地说:“先冷静一下。”孙良浩泣不成声地说:“灌东丢掉了。”黄克诚说:“淮海地委已经有电报来了。”接着说:“有损失没有?”孙良浩说:“没有。”黄克诚说:“没有损失就好。不要紧,先吃饭。”黄克诚师长、洪学智参谋长和孙良浩一起吃了中饭。饭后,黄克诚继续听孙良浩汇报。黄克诚听完汇报后,走到地图面前,用手指着盐河一线,讲述孙良诚部队的运动情况,然后转过臉来问孙良浩:“你看是先打孙良诚,还是先送你们回灌东?”孙良浩说:“请首长决定。”黄克诚说:“那好,先打孙良诚,后送你们回灌东。”接着,黄克诚又问孙良浩:“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孙良浩说:“灌东1500人突围出来,吃穿都有问题。”黄克诚当即批给灌东突围人员300匹布,并指示涟东县供应20万斤粮食。孙良浩说:“我们的弹药都打光了,还缺子弹、手榴弹。”黄克诚当即要洪学智批给灌东一部分子弹、手榴弹。最后,黄克诚对孙良浩说:“你回去好好整顿队伍,准备打回去。”就这样,孙良浩满载而归。

灌东突围人员受到以黄克诚师长为首的三师和苏北区党委领导的加倍关心、爱护和支持。黄克诚师长亲自批给物资,让突围人员在涟东渡过难关。

灌东工委遵照黄克诚的指示,把灌东突围人员编成突击队、军事队、政治队三个队,总称灌东总队。军事队保持灌云警卫团二营建制,抓紧时间整训,待机打回灌东;突击队是抽调六七十个精干人员组成的,不断向灌东进击,任务是惩治坏蛋、侦察敌情、稳定人心,为打回去做准备。同时,还向新安镇方面的敌人开展斗争,替涟东开辟了一大块地区,把百禄一带边区变为涟东中心区。

灌东突围人员在黄克诚师长的特别关怀下,在涟东度过了108天。通过学习整训,干部战士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为打回灌东、迎接大反攻作了充分准备。

新四军三师在挫败了敌伪扩张伪化的企图后,为收复灌东这块前哨阵地,黄克诚师长于1945年3月7日派洪学智参谋长亲自带领八旅二十四团、十旅四支队、滨海独立团等3个团兵力,向盘踞在灌东的敌伪军展开全面进攻。先后攻克了敌伪军安在灌东的三岔口、张湾、东三岔、茶庵庙、郑家、新头庄、河南、小条河、王集、朱庄、杜名坝、五里庙等12个据点,打死打伤敌伪军200余人,俘100余人,把灌东突围人员送了回去。

《灌南日报》——黄克诚亲题报头表心意

1957年11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在江苏省设置灌南县的决定”,批准设置灌南县,隶属淮阴专区。1958年3月1日,灌南建县工作完成,并正式开始办公。1958年7月,中共灌南县委决定创办灌南县的第一份报纸——《灌南报》。11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黄克诚来淮阴视察工作。灌南县委在向黄克诚汇报了革命老区的发展建设后,请他为《灌南日报》(《灌南报》改版为《灌南日报》)题写报头。黄克诚一生极少题字、题词,但当他看到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在人民当家作主后,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分感慨,便欣然题写了《灌南日报》报头,不能不说这是灌南人民的幸运和骄傲。这是黄克诚送给老区人民的一片心意,他是希望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鼓足干劲,为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灌南日报》从1959年1月1日开始至1961年停刊,一直启用黄克诚同志题写的报头。报社采编人员非常珍惜这份荣誉和责任,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深得全县人民的喜爱。

黄克诚大将离开我们已经37年了,但他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厚谊将在灌南人民心中长存!

猜你喜欢
灌云盐阜灌南县
盐阜民歌研究*
灌南县依托“智慧平台”做好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
宋公堤,盐阜大地上的历史传奇
盛开在“红色摇篮”里的一朵奇葩——记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木刻艺术
盐阜区抗日根据地高等法院的设立及意义
浅谈灌云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灌南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浅谈灌云小麦优化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省灌南县“两相和·汤沟酒”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获奖作品
灌云豆丹美食节:吸引八方宾客的响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