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9-11 04:52赵新爱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危妊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凝血功能

赵新爱

【摘要】  目的    探究高危妊娠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襄汾县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94例高危妊娠产妇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研究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2组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更低,产后2 h、24 h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妊娠产妇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且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危妊娠; 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凝血功能;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6-005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6.020

高危妊娠是指妊娠过程存在较多风险,可能威胁到母婴健康的妊娠状态,年龄、合并内科疾病、伴妊娠期并发症都可能导致高危妊娠。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的情况被称为产后出血,其是导致产婦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相较于正常孕妇,高危妊娠孕妇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因此有着更高的产后出血发生风险[1]。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临床多采用缩宫素来加强子宫收缩;但该药物存在受体饱和情况,且随着使用量增加,很容易出现高血压、水中毒等不良反应[2]。临床亟需寻找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本次研究分析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襄汾县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94例高危妊娠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0.47±3.21)岁,孕周36~41周,平均(38.84±0.67)周;经产妇18例、初产妇29例;自然分娩22例、剖宫产25例。研究组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0.51±3.17)岁,孕周37~42周,平均(38.79±0.72)周;经产妇16例、初产妇31例;自然分娩20例、剖宫产27例。2组年龄、孕周及产史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本研究项目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高危妊娠诊断标准且产后出血风险较高;(2)无研究药物过敏情况;(3)单胎妊娠;(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子宫手术史;(2)精神系统疾病致无法配合完成研究;(3)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合并羊水栓塞。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缩宫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50)治疗,胎儿娩出后使用20 U肌注,如效果欠佳可继续追加,总量不得超过60 U。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120388)治疗,胎儿娩出后,自然分娩产妇及剖宫产产妇分别于臀部肌内注射、子宫体肌内注射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3]。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指标:包括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 h、24 h出血量。出血量采用容器法统计,术中将羊水与盆腔内的血液尽量吸净,胎儿娩出后更换吸引瓶,其中收集到的液体量减去冲洗液体量即得到出血量。(2)凝血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3)血流动力学:统计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4)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胸闷气促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更低,产后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凝血功能指标    2组治疗前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APTT、D-D及P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流动力学    2组治疗前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诱发因素较多,宫缩乏力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子宫收缩力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由子宫肌纤维收缩产生,在胎儿娩出后,不同走向的子宫肌纤维会对肌束间血管产生较强的压迫力,闭合宫壁胎盘剥离面血窦,从而实现快速止血[4]。子宫收缩力有着节律性、对称性、缩复性等特点,临产开始后,每次宫缩会持续20~30 s,随后进入5~6 min的间歇期。随着产程推进,宫缩持续时间延长,间歇期缩短,阵缩会反复至分娩结束。产程是引发宫缩乏力的重要因素,较长的产程会损耗产妇体力,在极度疲劳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宫缩乏力情况[4]。子宫纤维肌虽然具备一定的缩复能力,但如果过度伸展,会大大影响到其缩复功能,因此多胎妊娠、多次分娩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后出血。在分娩过程中,部分产妇会存在较为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分娩引发的疼痛还会加剧产妇内心恐惧,这也容易引起宫缩不协调、宫缩乏力。除心理因素外,如果产妇存在子宫畸形、子宫炎症等疾病,或既往有子宫手术史,子宫肌纤维都可能被损伤,从而出现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相关数据显示,每3例死亡的孕产妇中就有1例死于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有着很高的发生率,在我国,其发生率占到分娩总数的2%~3%[5]。同时,由于在测量出血量时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产后出血可能有着更高的发生率。目前,临床用于测量产后出血量的方法较多,包括定量法、临床法及综合法等,定量法又包括目测法、体积法及称重法等。目测法对助产人员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较高要求,虽然其准确度较差,且会受到个体差异影响,但由于操作简单,在临床中依旧使用。体积法是利用量杯收集并测量失血量的方法,其虽然较为客观,但无法收集到所有失血,并且收集到的血液容易被羊水及尿液污染[6]。称重法也相对客观准确,并且随着该方法的改进,一次性计量纸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羊水污染风险,还提高了准确性。临床法的基础是临床观察,其评估产后出血有着较大误差,但在密切监测情况下,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处理。综合法是一种更全面、准确的监测方法,考虑到出血量不超过全身血容量20%时,机体代偿功能能保障生命体征稳定,产妇不会出现相关临床表现,此时对出血量进行定量测量,包括统计尿量变化、开展实验室基础检查等,可提升产后出血诊断准确率[7]。

临床上高危妊娠情况多种多样,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存在异常生育史,孕期存在前置胎盘、羊水过多、胎儿发育异常,孕妇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妊娠期合并症都可归入高危妊娠范畴。相比于正常妊娠孕妇,高危妊娠产妇身心状况均较差,其可引起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风险。为改善分娩结局,对高危妊娠产妇做好产后出血防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药物是预防产后出血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缩宫素是由垂体后叶分泌的肽类激素,对子宫平滑肌缩宫素受体有选择性激动作用,子宫平滑肌兴奋后可增强收缩能力,以达到止血目的[8]。肌注缩宫素可在短时间内增强子宫收缩能力,促使血窦闭合,减少产后出血量。但其半衰期短,临床需持续应用来发挥治疗作用;而随着使用剂量增加,在受体饱和后,注射更多的药物不会继续发挥作用,同时在较大剂量下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前列腺素衍生物,可软化、扩张宫颈,刺激妊娠子宫肌层收缩,发挥止血作用。前列腺素是广泛存在于人体中的、从细胞膜表面脂肪酸中分离出来的不饱和脂肪酸,该物质及其衍生物具备广泛的生物活性,参与正常生理过程中的很多环节。与传统的前列腺素类药物相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利用甲基来替代15位的羟基,减弱其活性,因此半衰期更长,生物活性利用率更高,促子宫收缩能力更强[9]。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子宫平滑肌受到刺激,可促进血管收缩;同时,其还能促进缩宫素受体分泌增加,故能提升缩宫素作用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对孕妇体内钙离子浓度水平产生影响,前列腺素不仅是钙离子载体,其还能与钙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更好地将钙离子带入到肌细胞内,并促使其与肌蛋白结合[10]。因此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提升细胞间钙离子浓度,缩短子宫平滑肌细胞间隙,加快其连接速度,从而增加子宫平滑肌收缩能力,促使创面止血。另外,该药物还会对血小板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通过活化血小板促进凝血,形成血栓,进一步止血。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还有助于降低宫缩素用量,从而避免大剂量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11]。

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凝血功能异常,而临床监测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对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活性进行监测,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其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参与凝血过程、由肝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其水平升高时反映机体血液黏度上升;D-二聚体是血液中纤维蛋白经过活化和水解的产物,当体内出现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及凝血功能异常时其水平升高,易发生产后出血;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后凝固所需时间,可对多种血液内凝血因子(包括Ⅰ、Ⅱ、Ⅴ、Ⅶ、Ⅹ)活性进行反映,其水平降低提示凝血速度加快。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更低,产后出血量更少,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更好的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说明在缩宫素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可通过不同的治疗机制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止血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高危妊娠产妇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且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同给药途径防治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16):54-56.

[2]    曹潇君.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产后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2):29-32.

[3]    董琴.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9,17(11):126-127.

[4]    刘伟,贾倩,李会霞,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孕产妇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6):114-115.

[5]    孙强,齐向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防治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7):115-116.

[6]    李莉,刘衍姣.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地塞米松防治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J/CD].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6):12-15.

[7]    秦会娟,迟新梅.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地塞米松防治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J/CD].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16):32-34.

[8]    常红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0):124-126.

[9]    刘艳秋.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4):93-94.

[10]    陈丽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55-156.

[11]    孫秋桥,高静,张亚凤.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地塞米松防治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3):135-136.

(收稿日期:2023-03-12)

猜你喜欢
高危妊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凝血功能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探讨影响高龄初产高危妊娠与结局的相关因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高危妊娠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