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茜
【热点材料】
材料一 5月14日至20日是2023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其主题为“推进城市节水,建设宜居城市”。据悉,我国已建成11批共145个国家节水型城市,这些城市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契机,全面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节水经验模式。据初步统计,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2022年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为每天330升,较10年前降低了5.5%。城市用水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城市生产用水占用水总量的比例由2012年的30.5%下降到2022年的24.9%。
材料二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他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材料三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这一天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旨在推动上述框架的实施。
材料四 安徽省池州市是国家森林城市,也是“西电东送”电力高速路途径的重要城市。每年,大批候鸟也来这片空中区域越冬栖息。为促进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候鸟生命线”公益项目,于2021年8月在池州市成立国网系统首个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推动“鳥线双护”工作在安徽落地。工作站与科研和保护机构联动开展护线爱鸟电网技术创新、受伤受困鸟类专业救护、线路设备鸟巢爱心守护等活动。截至目前,工作站成功救护野生鸟类134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1只、东方白鹳2只,并联合池州市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站为1只东方白鹳搭建生态笼舍。
【知识链接】
1.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2.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临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必然受到它的惩罚。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4.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6.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8.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提升训练】
1.据悉,我国目前已建成145个国家节水型城市。这些城市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契机,全面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且能推广的城市节水经验模式。国家大力推广城市节水经验模式表明( )
①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保护环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这一天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旨在推动上述框架的实施。这表明( )
①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团结合作 ④人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和挑战已经得到解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条款数目由原来的82条增加至92条,在处罚种类、时限、权限、程序、执法方式等方面作出调整,确保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严格规范依法开展执法活动。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修订《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对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②国家坚持用最严密的法治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③政府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④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近年来,为凸显绿色公路理念,“路让树”景观屡见不鲜。不久前,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一棵“超高龄”的古侧柏长出新叶,焕发出勃勃生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棵古树曾一度遭遇生存危机:省级公路从树旁经过,加上一条不透气不透水的挡墙,使得这棵古树根系伸展不畅,难以吸收足够养分。为了给古树充分的生存空间,有关施工单位不但拆了挡墙,还将影响它生长的公路“挪”远了。“路让树”启示我们( )
①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②要“礼让”大自然,坚持生态与发展共赢 ③搞建设不能只盯着金钱,也要考虑它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 ④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在去年12月底结束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中国作为主席国,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将世界各国聚到一起,领导和推动各缔约方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治理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这表明中国( )
①努力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②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③正在主导国际事务④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看到来信,我想起五年前同大家交流垃圾分类工作的情景,你们热心公益、服务群众的劲头让我印象深刻。”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推行垃圾分类表明( )
①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经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垃圾分类可以彻底解决自然资源的短缺问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7.“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党和政府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②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③发展与环境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候鸟生命线”公益项目,开展“鸟线双护”工作,体现了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9.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10.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应该如何做?
11.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青少年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B 6.C 7.B
8.①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③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9.①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临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④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满足人民幸福生活、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⑤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⑥中國是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10.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④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⑤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力度,依靠严密的法治来治理和保护环境。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⑦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⑧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
11.①青少年要努力学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有关知识和法律法规,自觉树立环保意识。②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例如,爱惜粮食、节约用水、随手关灯、不乱扔垃圾、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爱护花草等。③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工作,并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言献策。④争当保护环境的卫士,积极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恶劣行为做斗争。⑤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将来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