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勇
“双减”政策要求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压减课后作业总量和时长,对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来说,通过“双线”提高单元教学整体性与实践性,提高课堂利用率,能够有效促进课堂质量的提高,同时减少学生课后作业实践内容与时间。文章由此展开,研讨“双线”+“双减”贯穿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可行策略,提出剖析“双线”、让“双减”顺势而为等建议,以供广大一线教师参考和借鉴。
“双线”,即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组织课程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围绕两条线索平行展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得心应手,随之实现深度学习、发展语文素养,是“双减”环境下应用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最终目的,是其实现学生个人成长的必要过程。因此,笔者根据小学高年级语文实际教学经验,以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为例,研讨了“双线”+“双减”如何贯穿教材。
一、剖析“双线”,让“双减”顺势而为
“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单元整体教学,而将“双线”贯穿于单元整体教学之中,增强课程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可以让学生学习活动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学生对语文要素的把握,增强学生对单元人文主题的理解,让“双减”教学顺势展开。因此,教师研讨“双线”+“双减”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策略,应先剖析“双线”,让“双减”顺势而为。笔者以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单元导语、阅读训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单元结构,对其“双线”的剖析,根据单元结构展开,从而推进“双减”的顺势而为。
(一)剖主题,明“双减”目标
首先,单元导语材料“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阐明了单元人文情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其次,阅读训练部分依次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文章,分别选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滸传》《西游记》《红楼梦》,体现了“让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目标。再次,在“口语交际”与“习作”模块,教材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本剧的演绎方式、鼓励学生演绎课本剧并写下阅读单元文章的感想,旨在促进学生古典名著阅读情感的表达,让他们在演绎和写作中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神世界。最后,在“语文园地”与“快乐读书吧”模块,教材设置了多元交流、运用与积累内容,并向师生推荐了中国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全面归纳单元所学知识与情感,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单元所学名著阅读方法进行拓展阅读,深度探索中国古典名著。
由此,教师挖掘“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人文主题,理清“双减”教学的人文情感线索,明确“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热爱中国古典名著”等教学目标,“双线”+“双减”教学循序展开。
(二)析要素,定“双减”任务
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主要由阅读训练要素与写作训练要素组成。处于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具有较为丰富的阅读经验,但缺乏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学习经历,因此单元集中安排了中国古典名著学习任务,旨在通过单元教学向学生传授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不过对学生来说,学习、理解、接受此部分内容存在一定难度。对此,遵循“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应积极革新教法,以减轻学生畏难情绪,使其更顺畅地展开阅读。而“学习写读后感”语文要素,要求学生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阅读感想写下来,需要学生接触丰富的古典名著阅读材料、进行深刻的古典名著阅读思考。
由此,教师提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与“学习写读后感”语文要素,联系“双减”课堂设计基本原则规划“品读课文”“方法交流”“小试牛刀”“习作训练”等课堂任务,延伸“整本书阅读与读后感”课后实践任务,推进“双减”教学,并使“双线”贯穿其中。
二、整理“双线”,让“双减”见缝插针
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在单元中的分布是较为零散的,在不同课文、不同活动中,人文主题的体现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语文要素的呈现方法也略有不同。因此,以“双线”为主题架构“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在剖析、挖掘、提取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线索后,教师应对单篇课文展开解读,盘活单元活动,让“双线”真正回归单元,确保“双减”能够见缝插针,有效渗透。
(一)解读课文,回归单元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前两篇为精读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其中《草船借箭》为根据古典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具有首尾呼应特点,教材在课文之后向学生提供“阅读链接”材料及与课文相对应的原著片段,阅读该文时可以采取按顺序阅读、首尾相连、材料对比等方法。《景阳冈》为古典名著节选,阅读难度螺旋上升,但教材在课文之后的“资料袋”中简单介绍了《水浒传》原著,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对“资料袋”内容展开阅读,同时猜测课文故事,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与“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语文要素教学任务,向学生讲授查资料、联想、猜测等古典名著阅读方法。在《猴王出世》中,教材在课文之前设计了提示语,既巧妙介绍了课文内容,又同时具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示他们阅读方法的作用,教师根据提示,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提示语阅读、根据注释猜测词句、快速浏览课文、默读、标记等自主阅读方法阅读课文。同样,在《红楼春趣》中,教材也向学生提供了提示语。基于此,教师可沿用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以“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主的阅读学习,根据“双减”政策降低对学生自主阅读略读课文的一些要求。
(二)纵横联结,细化课程
纵横联结单元学习活动,实为联结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联结基础教学与核心素养,联结“双线”与“双减”。针对于此,下文将先阐述小学语文主要活动,即阅读与写作的联结。在采取适当方法阅读上述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关键人物诸葛亮、武松、石猴、林黛玉及课文主要故事,学生均能形成独特的想法。以此为前提,联结“习作”模块活动,教师便可开展课堂写作活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落实“学习写读后感”语文要素,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使其在课堂基本完成读后感写作学习任务。而在学生学习写读后感之前,教师要先讲授“写读后感”的一般方法、思维等。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借助“读 有感”等范文展开教材。
随后,联结单元“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模块活动,教师可在交际环节、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中引导学生梳理并应用古典名著阅读方法,为学生创造交流、应用学习方法的机会,深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语文要素教学,强化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素养。针对诗词《鸟鸣涧》与整本书阅读推荐材料,教师可设计“诗词探讨”“名著品读”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以使文学探索在古典名著与古代诗词中展开。由此,学生在诗词中感受古语之精妙,理解古文之意蕴,增强古典名著阅读能力,在“快乐读书吧”生动导语的吸引下进行整本书阅读,主动、深入地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从中体会古典名著的精彩绝伦,引人入胜,深化对古典名著的热爱,让人文主题在“双减”政策下落地生根。
三、依附“双线”,让“双减”水到渠成
“双线”+“双减”贯穿语文教材,“双减”为思想基础,“双线”为根本路径,因此针对上述策略,教师应基于“双减”思维,依附“双线”实施。
(一)品读课文:人文主题的感悟
学生感悟课文中的人文主题、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是深入品读课文的前提条件,而在课堂有限时间内通过阅读课文增强情感素养,是“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于是,立足“双减”进行“双线”教学,教师可先设计“品读课文”活动,采取联想、体验、品析、复述、比较等手段,全面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确保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一文为例,依附“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人文主题“品读课文”。
一是联想。《好汉歌》为经典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该剧由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改编而来,而《水浒传》是课文《景阳冈》的选段出处。因此,教师在此活动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好汉歌》,以音乐激活学生对名著及课文的联想,使其产生阅读欲望。为促进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教师可以前置“资料袋”,通过PPT向学生介绍《水浒传》中各位好汉的性格特点、主要经历。通过这些让学生简单了解“行者武松”的人生经历,了解其打虎故事,自然而然地对课文内容展开猜测,进而掌握“联想”“找资料”这两种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是体验。想要让学生保持语文学习的持续性、积极性,良好的体验是重中之重,同时,体验也是学生理解课文情感的有效方法。于是,面对《景阳冈》这一由古典名著原文节迭的课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构建体验情境,利用情境调动学生对课文主题与情感的猜想。例如为使学生体会到武松的倔强性格,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根据课文片段进行课本剧表演,通过改写课本剧台词、添加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武松看到榜文后的反应,从中感悟武松的心理变化,理解他的倔强性格。同样,在课文精彩之处——打虎的阅读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课本剧的方式表现故事内容,使其在课本剧的设计和表演中理解武松的勇敢和机智,了解古典名著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是猜测。这里的猜测主要是指对课文语句含义的猜测,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词句困惑,防止学生因过于深究词义、语意而浪费课堂时间,降低阅读效率。以课文原文“从半空里撺将下来”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看过的老虎活动动画,根据老虎的“飞扑”动作猜测“撺将”的含义,理解课文语句,使学生掌握“猜测”方法在古典名著阅读中的运用技巧。
(二)方法交流:语文要素的探索
根据“双减”政策要求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用好部编版语文教材,跟随“双线”提高教学质量,多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方法。比如在《景阳冈》的阅读教学中,使课文与交流平台相关联,设计“我学会了 ”交际活动,鼓励学生交流在阅读中发现和使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学生A表示:我在阅读课文之前查阅了大量资料,这些资料对我阅读课文并理解武松很有帮助。学生B表示: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现实生活,我理解了课文中很多陌生的词语。等等。学习方法交流在学生的自由交流中展开,促进他们对单元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的探索,这样一来不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使“双减”水到渠成。
(三)小试牛刀:语文要素的应用
“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包括让学生学会应用不同学习方法,以此联结新教材“词句段运用”等模块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小试牛刀”活动,促进学生对所发现方法的应用。比如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理解文中的一些语句的,同时让他们说出自己理解这些语句的方法。至此,学生在课上将初学的古典名著阅读方法灵活运用起来,深化学生“双减”课堂的学习收获。而在课堂之外,联结“快乐读书吧”模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古典名著《水浒传》整本书展开阅读,使其将课堂所学方法应用于整本书的其他片段阅读之中,同时以此深化“走进中国古典名著”这一人文主题在教学中的渗透。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想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不宜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此,应及时矫正自己的做法,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阅读活动时间,如每日一小时、每周一分享。
(四)习作训练:语文要素的实践
依附“学习写读后感”语文要素,遵循“双减”之“应教尽教”要求,针对新教材“习作”模块内容,教师应及时组织课堂写作活动。在此期间,要考虑到学生尚不具备丰富的读后感写作经验,因此应结合学生过往所学课文,如《猎人海力布》《祖父的园子》等,教师可以出示范文,示范读后感的写作结构,讲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之后鼓励学生选择让自己印象深刻、感悟颇多的课文写读后感,组织学生在课堂交换习作、互评读后感,以学生所写读后感引领课堂深度交流。在书写、完善读后感的过程中说明自己对名著的一些认识,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中国古典名著,增强学生文学素养,有力地促进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的高质量学习。
综上,“双减”是减轻学生课内外学习负担的关键政策,在“雙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双线”教学模式,深度整合单元语文要素及人文主题,既有助于深度教学,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活动,教师可以在“双减”环境下灵活开展“双线”教学,以使学科教学目标在“双线”+“双减”中更高质量地实现。
作者单位 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