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 全面 全程:提高中小学德育效果的三个维度

2023-09-11 23:18董才秀甘肃省天祝县旦马乡初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学科

董才秀(甘肃省天祝县旦马乡初级中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目标,要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贯彻“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依托,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德育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

一、中小学生德育现状

(一)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

当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一事当前,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自我的利益,自我的感受,忽略他人感受和利益。

(二)抗压能力弱,不能正确面对挫折

部分学生家庭环境较好,物质生活比较充足,给孩子创造最佳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孩子成长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苦难,所以部分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承受压力能力弱,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他们往往不能直面,甚至做出退缩逃避等行为。

(三)“三观”尚未稳定,容易被社会不良因素误导

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尚未达到稳定程度,很容易被社会不良因素误导。如受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上不思进取;受到网络游戏冲击,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把这种低级的消遣当做人生追求;再如受到黄赌毒以及校园暴力的影响,部分学生把这当做耍酷和时尚乐此不疲。这些不良因素使学生产生错误的三观,导致他们道德的缺失。

纵观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不难看出,学生的德育缺失,主要原因是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淡化德育,过度注重智育。因为他们面临考试任务,家长、学校和社会过度看重学生考取的成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智力培养上,一切围绕成绩转,忽略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这种重智轻德现象直接导致学生德育的缺失。

二、中小学生德育维度探究

德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引航,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他们具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良好素质。中小学生的德育可以抓住三个维度进行。

(一)第一维度:构建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营造全员育人大环境

1.打造学校德育队伍,提升教师德育能力

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一重任决定了教师是德育的主力军,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道路上,要打造一只德育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作用。

一是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转变教师思想。为扭转部分教师智育至上的思想,提高全体教师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识,学校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德育培训。如选派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全员参加线上德育培训等等,这些培训能够使教师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从而提高广大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以便在工作中努力去践行这一任务。

二是要开展德育评比活动,以比赛促进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学校应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德育评比活动,如四有好老师选拔,各级别优秀教师评比活动,德育骨干教师评比活动等,在评比中,宣传先进教师的德育事迹,并把他们树立为全校教师的楷模,号召全校教师学习身边榜样,传递师德的正能量。这样以点促面,带动全校教师学先进,自发向优秀教师看齐,从而提高全校教师德育专业化水平。

三是要号召教师以身作则,用行为感染学生。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一个从教者都应该吸取这片光辉,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从而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崇敬、爱戴,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教师要时刻严格约束自己,衣着打扮、举手投足、言语神情都落落大方,谦逊得体。要求学生遵守时间,教师必须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要求学生文明守纪,教师必须做到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团结友爱,教师必须与同事和睦相处;要求学生尊老爱幼,教师必须关爱礼让老人和孩子,这样的身教通过行动践行、以行动示范。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敬仰,在无形的行动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携手家庭,共用德育铺就中学生成长底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成长道路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担负着培养孩子高尚道德情操、优秀文明素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教师应该主动和家长携手,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完成育人工作。

一是要开展家校活动,提高家长对学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是家校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的主导者,在德育中,学校要充分发挥这一主导作用,主动和家长携手,实现家校共育目的。学校可以召开家长座谈会,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可以邀请家长参加网络平台上组织的各种家长课堂、家长培训活动等。通过理论的讲解,鲜活案例的分析,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德育的重要性,从而扭转重智轻德的思想,在做好学生智力培养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二是要勤于沟通,用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有效的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把学生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老师面前,老师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动态,第一时间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一问题和家长共同商讨解决的策略。如发现学生不听家长劝解,与家长吵架。这时老师可以装作无意制造出偶遇情节,然后和学生貌似随意地聊天,逐渐引出家长不理解孩子,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的话题,这样学生就会说出自己与家长的矛盾。这时,老师可以用上述提到的言传法替家长说话,作为孩子应该尊重家长,理解家长,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家长交流,不应该急躁。这些话就能走进学生心里,他们会尝试着改变自己与家长的相处方式。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尊重父母的好品质。

3.凝聚社会力量,搭建一体化德育体系

教育不仅是一个学校,一个家庭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全社会都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要主动凝聚社会力量,搭建一体化德育体系,共同完成学生德育任务。学校可以联系附近的图书馆、纪念馆、社区,福利院等机构,带领学生走出去,倾听历史事迹,探寻先辈足迹,感受前人伟大精神,在参观学习中继承光荣传统,发扬传统美德。也可以把他们请进来,给学生做讲座。如邀请派出所人员给学生进行预防毒品专项讲座,邀请社区党史人员给学生讲解中国共产党党史,邀请革命前辈给学生讲解战争岁月等等。通过与社会力量合力教育学生,不仅进行了思想洗礼,还能够把德育思想化为具体行动。

(二)第二维度:抓牢课程育人主阵地,开创全面育人新格局

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也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课程教学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铸魂育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德育素养,推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不断提升。

1.挖掘教材德育因素,设置具体可行德育目标

课程育人不仅是思政学科的任务,每个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任务。文科类学科德育育人功能明显,相对来说,理科类学科德育功能更隐晦。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备课时不能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的德育因素,并结合学生德育现状、年龄特点等设计出具体可行的德育目标。要坚持做到每节课都有德育目标,在做好每节课“授业”目标的同时,根据教材和学情,或是渗透或是激发,引导学生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

2.聚焦课程实施,落实德育渗透引导功能

课程实施是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德育的关键环节。立足课堂,从“做题”向“做人”的课堂教学转变,实现由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型,有助于提高课堂德育品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育人环节中知识教学与品德培养是互相融合的,绝不是简单地在学科教学中生硬呆板地植入思想品德教育,而是要结合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的育人因素,把它和知识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既能体现学科特色,又能彰显学科育人情怀。如语文学科可以在朗读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数学学科可以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物理化学学科可以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育学科可以在运动中锻炼学生意志。这些德育因素是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是结合教学内容把正确的思想、科学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滋润到学生心里。

3.建立与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育养成

学校应该根据上级部门颁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把学生德育考核纳入其中,并作为核心考核内容。各个学科都要为学生建立考核档案,考核需要分阶段进行,把周考核、月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这样能够利用考核档案记录学生思想成长历程,也能够给曾经犯过错误,走过弯路的学生改正过失的机会。然后统计一个学期学生表现,综合评定学生德育等级。这是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激励鞭策,也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约束规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第三维度:抓住活动育人好契机,拓宽全程育人主渠道

学校活动是实施德育的好契机,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卸下压力,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好机会,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锻炼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愉快地接受德育。

1.利用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系列化思想洗礼

校园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简单易行且有效的德育方式。学校要在开学初制定德育工作计划,详细列出一个学期的德育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校园活动一步一步达成目标。比如,在学校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展示校园里好人好事,把身边的真善美广泛传播;学校的LED 屏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纪念日设置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根据学校德育计划撰写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校园广播可以播送校园好人好事,校园新闻,推送校园标兵的先进事迹等;可以讲解革命传统文化,宣传革命故事,播放红歌等;校园广播可以和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相结合,播送传统节日来源、习俗、相关诗词故事。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自然受到熏陶和感染,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2.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对学生进行主题化德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辟了初高中生德育的新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走进社区,走进田野,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更能让学生看到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光辉成就,感受到祖国的蓬勃发展,激发学生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带领学生深入革命老区,走进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宏伟志向。走进老年公寓和幼儿园,学生在载歌载舞后学会了关爱老人和儿童,懂得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弱势群体。这些主题化的研学旅行活动,寓德育于行动中,拓宽了学校教育全程育人的主渠道。

学校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通过不懈努力改变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在全面做好学生智力培养的同时,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德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学校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把德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饱含爱心,细心又耐心地做好德育的三个维度。立德始于行,育人润于心。只要学校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三维格局,学生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良好成效。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