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曹宗清
让家长满意是很多学校明确提出的办学目标。家长是否满意,核心在于学校有没有把孩子培养成他们所期望的样子。那么,家长究竟期望孩子长成什么样子呢?
家长期望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议题,引发了持续、广泛的关注。上世纪90 年代,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家长对婴幼儿期望的一篇博士论文显示,家长较为关注孩子的认知发展、社会参与以及生活能力等,而对孩子在各方面发展时序的期望则因家长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居住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比如,在认知发展方面,母亲更期望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得早些,高学历家长对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速度抱有更高期待。最近一项对比巴基斯坦家长和中国香港家长对儿童期望的研究揭示,文化和儿童性别是影响家长期望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巴基斯坦父母对男孩的期望普遍明显高于女孩,而大多数中国香港父母对女孩的期望明显高于男孩。
在普遍重男轻女的年代,中国家长对男孩的期望值更高。一是人们认为男孩可以“延续香火”,二是农耕文化背景下“养儿防老”观念盛行。而在独孩政策时期,体制内的家长必须严格落实“只生一个”的要求,无论男孩女孩,都是父母的唯一希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逐渐接受了“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观念。当然,父母对男孩、女孩的期望仍然存在某些不同,但这种不同大多是一种对差异的尊重,而不是褒彼贬此的优劣对比。
我们曾访谈了北京地区几所小学的近百名家长,请家长谈谈自己的孩子应该具备什么素养,讲讲孩子在目前的年级阶段应该处在怎样的学习或生活状态。结果显示,家长都期待孩子们能够人格完整、身强心健、全面优秀。这说明,家长的期待与国家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
进一步分析不同学段的家长期望就会发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家长更关注孩子的亲社会能力,即希望孩子乐于并善于和同伴交往,而且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利他或助人行为,提升责任心、沟通能力等。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家长更关注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期待孩子能够自己洗衣、做饭乃至做其他家务。这一阶段,很多家长开始挑剔孩子生活或学习中的一些“毛病”,比如丢三落四、沉迷手机等。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家长则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业发展,期待孩子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础。
家长期望是对理想教育的诉求。有研究证实,家长期望对孩子的学业成绩等方面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还有人建议,为促进阶层流动,应提升弱势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为此,学校应重视家长期望,学校的战略设计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都要积极回应家长期望。但也要注意,当家长的期望值与现实产生偏差时,就容易产生教育焦虑。因此,学校应引导家长形成理性的教育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