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2023-09-11 06:52:39孟德飞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档案袋导师制导师

孟德飞∣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杨清溪∣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导师制作为一种首先在大学兴起的学生指导制度,引入中小学后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可并进行了创新实践,被称为“学生成长导师制”。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下,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生涯导师及其他能发挥教育功能的对象都可以作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全方位指导作用。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专门机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要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加强家教、立好家规,树立良好家风;全社会都要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提供必要条件、建立健全各方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因此,新时代的学校教育作为育人主体,需要构建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寻找其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一、学生成长导师制的价值意蕴

在指导内容上,学者们的共识是,学生成长导师制注重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业、生活、职业、心理等维度的全方位指导[2],目的在于实现全面育人。学生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与个性化学习,并及时对其加以针对性指导,尤其是针对学生个体能力、心理、兴趣、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随着对教育改革理念研究的深入,学生成长导师制的价值与内涵得到了逐步彰显。

(一)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导向教师全面育人的有效机制

当前,终身学习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大众的实践,教育观念也发生着改变,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等理念成为人们的共识。教育是面向未来、培养人的活动,学校需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教师在传授学生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学生在每一个成长阶段都需要学校教育作出相应的回应:小学阶段的“洒扫应对”是良好习惯养成的起始,也是学生基础素质形成的关键期,需要家庭和学校的严密配合、社会良好成长环境的营造;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开始面临升学压力的阶段,需要学校开展适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其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或提升科学研究能力的关键期。学校教育伴随着学生的终身发展,并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成长导师制以“全面育人”为价值追求,要求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履行“教学”与“管理”的双重职责,缩短与学生沟通理解的距离,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二)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

学生成长导师制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合力寻找有效的育人方式,协同各方积极因素,遵循教育规律,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制度实施,能把学校、教师、家长、社会资源等教育要素进行结构化配置,形成良性互动的育人系统。从当前的教育改革来看,普通高中阶段“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的全面深入落实,都要求教师对育人方式作出革命性改变,以适应人们对美好教育的需求。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教育新常态。学生成长导师制能让学校教育满足社会发展、教育变革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学生成长导师制是社会追求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要

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已成为教育发展变革的强大动力,这是由人们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人工智能技术下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改革遵循学校发展的规律等多因素交织叠加而形成的。高质量教育坚持育人本位,其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没有学生的发展,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新高考方案的实施,都在指向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学校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特长,实现与众不同的个体价值。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科学化、亲情式指导,以帮助其认清自身客观实际和终身发展需求,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发展目标。

二、基于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

(一)育人起点: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能力、思维品质、综合素养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是否充分掌握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长过程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进行记录。学生成长档案袋是一种过程性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文本材料,其中的主要记录内容有学生基本概况、身体状况、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品德品质、学习情况等。学生成长档案袋有展示激励、反馈调节、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能让学生学会理性判断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建立,使学生与导师随时保持联系。教师指导学生建立和完善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关于学生成长过程的素材积累,有助于教师客观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教师基于文本材料对学生进行理性指导,这使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学生成长档案袋还可以方便班主任和家长通过分析其详细内容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实践探索中,学生成长档案袋根据实际需要而有不同的内容:可以是以记录学生某个学科学习情况为主的学科学习档案袋,也可以是以记录学生的好人好事、违纪行为、不良习惯等为主的德育管理档案袋,等等。

(二)分工合作:明确导师指导职责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原则,注重统筹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生涯导师作为学生的成长指导教师,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协同合作。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

1.家长重在生活指导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导师,须指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学会健康生活。家长要注重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健全的人格是孩子求学、交往、贡献社会价值的基础,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家长要以身示范,养成孩子的良好德行。它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进行人生发展规划,让孩子的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价值并不懈奋斗。

2.班主任进行思想引导

班主任是推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结果,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能力的提高、良好德行品质的培养、思想觉悟的形成、生活品位的提升、行为习惯的养成、艺术素养的培育、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等。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进行指导。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升旗仪式、班级辩论赛、主题演讲比赛等,都可以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方式。

3.学科教师进行学业发展指导

学科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业表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学科教师要通过查阅学生成长档案袋,并与班主任、家长、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还要通过课堂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态度和习惯,或者通过作业、纸笔测验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答题规范情况、思维品质等。接着,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规划,并督促学生按计划实施。最后,学科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指导。

4.心理教师进行心理疏导

面对学习的压力、青春期的迷茫或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很多学生会遭遇各种心理问题。心理教师要定期排查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不良心理分级分类建立心理档案,并进行追踪管理。心理教师还要经常关心、开导学生,对学生不良心理进行疏导,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科学的成败归因、有效的心理调整方式,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建议其到专业医院就诊。

5.生涯导师进行发展规划指导

学校应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程,除了校内有专长的教师,大学、青少年宫、科技馆、科普工作站、心理服务机构、医院、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专家学者,都可以作为开阔学生视野、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导师,对学生进行定期指导。生涯规划指导的内容可以包括人生发展目标的确立、自我发展道路的思考、人生发展路线的规划等[3]。生涯导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对职业前景的认识,可针对学生的发展困惑进行及时指导,让学生逐渐清晰自身的发展方向。

(三)搭建平台: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学校需要拓宽育人视野,解除故步自封的育人藩篱,畅通家校协同育人的交流渠道,凝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正能量。对学校而言,与家长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是教师,沟通渠道的畅通主要靠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班主任要带动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注重家教和家风建设,并通过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召开家长会应做到准备充分、程序严谨、会风良好、仪式感强、内容充实,让家长有很强的获得感,并对下次家长会充满期待。在进行家校沟通时,教师要多鼓励少指责,对存在问题或缺点较多的学生,可以通过家访或私下交流等方式,逐步帮助学生改正。学校还要创造家长进校园的机会,如举办“校园开放日”、开设“家长导师课堂”等活动,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四)整合资源:拓宽育人视野

学校要整合社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等各种社会资源,拓宽育人视野。一是可依托高校专家和社会专业力量,提供以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强化家庭经营、形成和谐关系为主要目标的家长教育培训。二是可组建专家引导团、教师志愿服务团、关爱下一代指导团和家长互助示范团等指导团队,增强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三是可发挥科普基地、科技馆、青少年宫等青少年教育场馆的作用,如借助场馆优势开展多样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理想教育、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

(五)系统培训:夯实全员育人的能力基础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这段对话给教育者的启示是:育人者必先修己,修己者方能立人。学校要通过系统培训,夯实全员育人的能力基础。一是要依托校本培训,帮助教师理解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涵和实施要求,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沟通指导能力。二是要依托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组、专业成长平台等开展育人导师的定向专业培训,为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提供更多的专业教师。三是要聘请具有国家高级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资质的名师专家,开展学校高级心理辅导师培训,提升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四是要以多种活动,如专项课题研究、专业知识讲座等,促进教师的能力提升。同时,学校要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让家长知法律、懂教育,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此外,学校还要倡导政府相关部门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指导队伍,集聚行政力量、各方资源要素,形成教育合力。

(六)制度建设:保障育人实效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有效落实,还需要制度的保障。社会要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信息是教育的媒介,社会要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平台,为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和社区、群团组织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学校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以学校、年级组、班级为核心的三级组织管理机构,制订各项工作制度,统筹协调工作推进;制订组织管理制度、导师常规工作制度、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导师绩效考核制度等管理制度;成立督评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

从全国各地的学校实施德育导师制、生活导师制、生涯规划导师制[4]的实践来看,学生成长导师制可以起到很好的育人作用。基于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档案袋导师制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电子档案袋评价技术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一图看懂档案袋里装了啥
文苑·感悟(2015年4期)2015-06-24 11:41:55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一图看懂档案袋里装了啥
文苑(2015年4期)2015-04-03 10:26:41
档案袋评价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