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飞,赵林超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农业农村局 063300)
生猪的养殖中,不均衡的营养搭配和不恰当的饲养方式都会造成免疫力低下,使猪容易受到腹泻疾病感染,出现严重脱水现象,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最终酿成经济上的损失。对于秋季冬季多发的腹泻性疾病,成活率的提升是最重要的问题,对此要积极进行防控,确保生猪健康。
生猪腹泻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腹泻。该疾病的成因可以是病毒感染。生猪腹泻性疾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其中包括转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毒株TGEV-PEDV、轮状病毒(RV)等。这些病毒一旦感染到猪群中的个体,就会导致腹泻症状的出现。病毒感染通常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途径传播。直接接触包括猪与猪之间的密切接触,例如饲料、水源和环境等的共享。间接接触包括通过被污染的物品传播,例如工具、装备和人员。一旦病毒进入猪的体内,它会通过侵入肠道上皮细胞来引发感染。这些病毒会破坏肠道上皮细胞,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病毒感染也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腹泻是生猪腹泻性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受感染的猪腹泻严重,粪便呈液体状,甚至带有血液。其他症状可能包括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呕吐和发热等。这些症状会导致猪的营养摄取受到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生猪腹泻性疾病是指一类常见的猪类肠道疾病,其成因通常与病毒感染有关。生猪腹泻性疾病由多种病毒引起,其中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埃可病毒(PEDV)和转变性病毒(TGEV)等。这些病毒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粪-口传播以及垂直传播等。首先,这些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传播。在猪场环境中,如果存在已感染病毒的猪只,它们的呼吸道、消化道和体液中可能存在病毒。当健康猪只与感染猪只接触时,病毒可以通过密切的接触途径,如亲吻、聚集等,从一个猪只传播到另一个猪只的粘膜表面。其次,粪-口传播是生猪腹泻性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在猪场环境中,粪便可以成为病毒的有效传播途径。当病毒感染的猪只排泄粪便并污染环境时,其他猪只可能通过摄入被感染粪便污染的饲料、水源或社交行为中的粪便而感染病毒。此外,母猪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将病毒传递给仔猪。当感染病毒的母猪怀孕时,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到胎儿体内,导致仔猪在出生后出现腹泻症状。这种传播方式在猪场中尤为常见,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疫情爆发。一旦病毒感染入侵猪只,它们会在肠道内定殖并破坏肠黏膜细胞,导致腹泻症状的发生。这些病毒感染可能还会引起其他症状,如呕吐、食欲减退和消瘦等[1]。
猪舍温度对生长的健康不适宜,空气湿度过高,各方面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多方面人为及自然因素共同影响下,造成猪的肠道状况异常,新陈代谢效率和速度降低,进食欲望下降,蛋白质摄入不足,自身生成抗体速度减慢,整体健康程度下降,对各类疾病更难抵抗。
卫生条件不达标还有可能导致各种寄生虫的泛滥,如鞭虫、球虫等,造成腹泻的发生。避免感染寄生虫需要猪舍环境保持卫生,进而有效降低包括蛔虫病、弓形虫病等寄生虫的感染概率。
部分养殖户认为提前进行饲料喂养能够使生长速度加快,但仔猪断奶过早会影响抗体的生存能力。饲料能提供的营养相对母乳来说有限,仔猪身体免疫力会因此大幅下降,非常容易导致腹泻,仔猪染病导致死亡使经济损失十分严重[2]。
此病通常针对出生不满4 个月的仔猪,感染源为细胞内劳森氏菌,致死率并不高。临床表现症状为慢性发病、情绪低落、进食欲望降低、间断性便血;染病的猪生长速度减慢、体型逐渐消瘦。若染病超过一定时间,会导致皮肤变得苍白。结合解剖案例可得知,染病猪小肠部分的黏膜变厚,部分猪有小肠和回肠处的出血以及坏死现象,同时存在增生性的褶皱,结肠部分存留的排泄物中可以观察到血丝。
猪痢疾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对成年猪来说没有过高的致死率,但仔猪致死率可高达30%~70%。临床表现为迅速发病,染病仔猪情绪低落,排稀便,颜色为乳白色、灰白色、黄白色、黄色。重症表现为液体粪便,气味刺鼻恶臭,仔猪身体逐渐瘦弱。对于染病的成年猪来说,饲料的进食量有所减少,便血同时带有黏液,体温提升,达到40℃或更高,体型迅速变瘦。经解剖案例可得知,致死仔猪小肠黏膜出现充血现象,肠系膜淋巴结位置存在出血点,胃部坏死;致死成年猪大肠部分肠壁变厚,颜色黑紫,肠壁存在坏死组织,肠内粪便为带血稀便。
寄生球虫是此病的病原体,潮湿阴冷容易造成多发。出生1~2 周的仔猪感染概率相对较高,传播途径为母猪哺乳。临床表现症状为食欲降低、精神不振、常常出现呕吐现象,腹泻可持续6 d,粪便颜色偏黄白,状态为糊状。经解剖案例可得知,染病猪出现肠系淋巴结肿大,肠内排泄物气味强烈,颜色深红。
此病所有季节都有多发可能,但相对来说气温较低的冬季有更高的发病率,越幼小的猪死亡率越高,涉及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临床表现症状为仔猪水样腹泻,粪便颜色呈灰白或黄绿色,其中伴随有凝乳块。染病仔猪大量饮水,有呕吐现象,重者致死;染病的母猪、保育猪、肥猪都会腹泻,间歇性出现呕吐现象,饲料摄取量降低,不进行药物治疗会在一周左右自行痊愈。经解剖案例可得知,染病猪的胃底存在黏膜充血的状况,其肠壁变薄、弹性减弱,肠内存有灰白或黄绿色液体[2]。
接种对应的疫苗在猪的养殖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免疫系统是健康的大前提,所有养殖猪都要进行猪伪狂犬、口蹄疫、流行性腹泻、胃肠炎等多种疫苗的接种,提高身体整体免疫能力,减少染病的概率。针对腹泻的原因,采取自家组织灭活的方法进行肠道类疾病的治疗,对疾病成因进行分析,通过皮肤触摸、测量体温、判断食欲等不同方式分析有无消化不良现象,确定肠胃炎的具体感染位置和实际状况。作为养殖工作者,自身也要进行足够的预防,尽可能使饲喂的流程简单化,形成科学高效的群体免疫管理体系,使危害程度减小,稳定提高猪的养殖存活率[3]。
在猪饲料中加入适量的脂肪酸以及中草药,既能使生产质量有效提高,而且环保安全无污染。要避免饲料中存在容易对猪肠道产生刺激性的成分,对饲养管理方面加以重视。保持养殖环境的条件,使猪舍有良好的保温性,按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变更饲料的营养成分,微调饲养的计划方案,供给高品质的药物。增加维生素的补充量,重点增加复合酶和氨基酸的比例,使生长速度有所保障,在饲料中加入蒲公英和金银花等增强抵抗力,减少生长缓慢和腹泻的概率,加入黄芪还能增加猪对病毒的抵抗能力。按照饲养的相关规范进行温度的调控,及时进行消毒,关注猪舍的保暖以及饲料储藏的温度,避免由环境湿度过大造成的微生物失衡影响饲料营养甚至变质,让猪舍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饮用水的卫生,合理消毒,避免垃圾留存,对猪舍进行定期的水洗打扫,使环境保持干净整洁,让管理实现封闭化,从疾病的根源上阻止其产生。不提供方便细菌和病毒存活的环境,直接表面感染疾病导致腹泻,使病死率有效减少。一旦感染疾病出现腹泻现象,必须立刻进行隔离处理,杜绝感染源的再次传播,制定科学的饲养规范,提升饲养管理的质量,提高生猪养殖的营养,严抓细节,保证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强化生猪身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对腹泻进行防范,保障猪舍空气流通。
一般情况下,用药方式主要有3 种:一是群体给药,直接在饲料中拌入药物定时饲喂进行疾病的预防,或在饮用水中加入溶解性的药物,使猪腹泻的概率减少,安全便捷。避免用药的单一性,同时使用多种复合型治疗药物,仔猪断奶后使用药物进行驱虫,如果出现轻度腹泻要根据其身体状况控制用药,选取高效药物迅速治愈,供给洁净的饮用水。二是个体给药,对已经患病的个体针对性用药,同样拌入饲料,通常用阿莫西林,一日两次至病愈为止。特殊情况下有的猪瘫软严重,失去进食能力,应该用水化开药物,令其饮用治疗,参考饮水量控制药物用量。三是注射给药,根据不同的生理周期,不同时期的猪肠道内药酶有不同的活性,这时需要针对性注射四环素等对应药物。在药物治疗方面同时使用多种方式,有效治疗腹泻,根据病因探寻针对性解决方案,将腹泻的传染控制住[4]。
违规用药是养殖大忌,务必遵照国家公布的相关用药规范,违规用药不仅对猪的健康有影响,一旦商品流通入市,将成为更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甚至威胁生命。出现猪腹泻现象时迅速进行病因的诊断确认,检查有无呕吐、咳嗽喷嚏、体温升高等状况,按诊断结论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提升自身免疫力使其生成抗体,阻止细菌进一步侵犯,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实现高效防治。利用高效给药,只进行单次给药,关注药理反应。遵守药物使用说明,不得随意用药,耽误治疗。同时保持猪舍卫生,用专业技术防范寄生虫虫卵迅速滋生。猪球虫的感染可以使用百球清,能够有效控制腹泻,但必须保证服药准时,否则会出现副作用以及浪费[5]。
相对于西药的强效迅速,中草药的低副作用等独特优势也广为人知,其在生猪养殖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适当运用中草药进行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3.5.1 传染性胃炎
传染性胃炎作为猪的病毒性疾病十分常见,患处集中于胃部,致死率较高。病症早期症状有高体温、低食欲、水样腹泻、白色或绿色便,治疗不及时会导致7~10 d 内大规模的死亡。中草药能够起到养胃健脾、消炎抗菌的作用,抑制便水,清热解毒。可用炙甘草9 g,木香10 g,枳壳、白头翁各15 g,泽泻、猪苓各20 g,黄柏、黄芩、黄连、连翘各25 g,煎制汤药灌下,或磨粉拌入饲料,2 次/d,持续3 d,能够使腹泻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3.5.2 副伤寒
副伤寒早期病症包括高体温、掉体重、湿疹、眼睑处脓性分泌物,腹泻,重者呼吸困难、贫血,粪便颜色变为白色、黄色或绿色。可以使用黄芪45 g,木香、黄柏、金银花、滑石、桑叶、麦冬各40 g,陈皮、知母、生地各30 g,枇杷叶、秦皮、升麻、枇杷、桂枝各25 g,甘草15 g,煎制汤药灌下,或拌入饲料,进行防治。
3.5.3 猪痢疾
猪痢疾早期症状精神不振,体型变瘦,免疫力下降,食欲减退,治疗延误会导致营养不良,必须尽快恢复脾胃功能,避免永久性损伤。可以使用甘草、茯苓、党参、白头翁、山药、白术各20 g,苦参、黄柏、龙胆草、黄连各10 g,药效养血补气、利水除湿。
3.5.4 猪流行性腹泻
最常见的腹泻原因就属猪流行性腹泻,病症表现低食欲、不爱活动、少饮水、水样腹泻。可以根据情况口服补液或抗生素,再融入中草药治疗,使用党参、白术、茯苓各50 g,炮姜、煨木香、热炙甘草、藿香各30 g,因成分苦味较重,需要研成药粉后,加糖拌入饲料,饲料比例不能超过中药成分的一半。
3.5.5 伤食型腹泻
仔猪多发伤食型腹泻,断奶后无法适应饲料摄入量,大量进食后大量饮水会造成腹泻。成年猪也有伤食型腹泻的现象,病因病症基本相同。可以使用陈皮、黄连、半夏各10 g,车前子、莱菔子、茯苓各15 g,神曲20 g,煎制汤药灌下,或拌入饲料,3次/d,持续3 d,即有明显效果。
3.5.6 寒湿或湿热型腹泻
寒湿型腹泻的病因是猪舍湿度过高,可以使用猪苓20 g,茯苓、厚朴、车前、白术、肉蔻、藿香各15 g,砂仁、干姜各10 g,水煎服用。湿热型腹泻往往因饲料发霉出现,可以使用黄芩、葛根各12 g,秦皮、黄连各15 g,水煎服用,或拌入饲料,一天两次,症状较重可增加一次,持续3 d。也可以使用连翘、莱菔子、半夏、陈皮、神曲各15 g,山楂20 g,用法相同。
生猪腹泻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对猪群的养殖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生猪腹泻病,定期体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以下是关于如何进行定期体检的一些措施。首先,建立健全的定期体检制度是必要的。养殖场应制定详细的体检计划,明确体检的时间、频率和具体内容。可根据病情和季节变化,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同时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其次,体检时应对猪群的饮食、排泄、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饮食观察可以检查猪群的食欲和摄食量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厌食、腹泻等症状。排泄观察可以检查粪便的质地、颜色和气味,是否有明显异常。行为观察可以观察猪群的活动度、精神状态和疲劳程度,是否存在异常的行为表现。再次,定期体检时还应进行体温测量和常规体检。体温是反映猪群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一般猪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8℃~39℃。通过测量体温,可以迅速发现猪群是否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常规体检包括对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等方面进行检查,以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此外,定期体检还包括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猪群的粪便、血液、尿液等样品进行采集,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进一步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变异情况,为疾病的早期预警和诊断提供依据。最后,定期体检的结果应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对猪群的体检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及时发现和分析健康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使得每一次体检都能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和参考。
猪腹泻的原因十分繁杂,许多常见疾病都会导致腹泻现象。养殖者应该不断完善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技术,强化管理猪的养殖环境,做好消毒工作,制定完善的防控和诊疗方案,使免疫饲养管理工作进行到位,严格遵照用药规范,尽可能减小猪腹泻以及各种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收益和养殖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