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海萍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承担着调节学生情绪、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落实素质教育的重任。教师要充分发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利用体育训练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获得更多新的感悟和思考,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合作精神,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质量。同时,要想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就要优化、调整体育训练方法,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设定体育训练方案,对学生展开专业化、个别化的训练指导,帮助学生克服体育训练中的困难和问题,让学生拥有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在体育运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修养,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德育功能和价值[1]。
在以往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中,教师往往把关注点放在了“如何提升学生体育成绩、如何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层面,忽视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很容易在体育训练中出现畏惧、焦虑心理,不敢挑战更高难度的体育动作。教师只有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德育,才能够综合了解学生,全面评价学生的运动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状况、思想情况等。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肯定和支持,让学生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在体育训练中勇于挑战自我,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导向功能,取得理想化的教育成果[2]。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中渗透德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健康意识。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道德修养、专业素养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通过德育的形式,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态度,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高中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业压力,经常会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适度运动能够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焦虑情绪,增强心理素质。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感知参与运动的愉悦感和乐趣,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还能拉近师生间和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中,要想全方位、全面渗透德育,教师就要优化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课堂活动中“教师示范、讲解动作,学生模仿、练习动作”的形式,创新教育内容、形式,基于德育导向来讲解知识,传授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3]。首先,教师要通过合作教学法来开展活动,增强学生自身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讲解体育内容时,可以把学生划分成多个竞赛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相互借鉴中共同营造和谐、有趣的体育训练氛围。这既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情谊,还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让学生向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努力,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排球”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传球,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交流,掌握颠球与传球的技巧,从中感知运动、合作的乐趣。这能让学生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促使学生身心协同成长。其次,教师要通过情感诱导法来开展体育活动。在体育训练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之前主导学生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踊跃表达观点、想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情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提升学生的事物辨析能力。同时,由于学生间的运动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多观察、引导学生。当学生在运动期间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纠正,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活动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中,教师除了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目标、方案策划工作中渗透德育,还需要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知和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学习习惯[4]。首先,教师要注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活动中耐心、认真地对待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运动方面的困惑和问题,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道德标准,提升修养。在教师的感染、引领下,学生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互尊互爱,营造温馨的氛围,实现师生的协同提升、成长。其次,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品质,通过展示体育魅力、竞技精神,消除学生内心中的“唯我意识”。例如,在开展体育训练、体育竞赛活动之前,教师要提前讲清楚规则、标准,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责任感,成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真正展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良好素质。最后,在体育与课堂活动中,教师除了要讲解规则、渗透德育元素,还要重视对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不再只评价学生的运动水平,还要考核、观察学生的运动态度、竞技精神、合作精神等,达到育人的效果,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质量,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德育的深度整合,推动学生的成长。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中,教师要构建“以体育人”的教学模式,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和德育的融合,深入挖掘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和内容,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让学生在积累体育理论知识、体育训练技能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思想觉悟、情感体验,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首先,在“以体育人”的教学模式中,只凭借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要统筹全员育人,在全体师生的协同努力下,为学生营造热爱运动的体育训练氛围,端正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态度,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提升运动水平[5]。其次,在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期间,教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理念。由于高中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训练,缓解焦虑心理和学习压力,以最佳的状态去学习和训练,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效率。例如,长跑训练活动能够锻炼、增强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足球运动和篮球运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感知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提升道德修养。最后,要想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还要多鼓励、开导学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总结失败经验,激发学生的竞技精神和体育精神。
要想实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德育的融合,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获得独特感悟和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不同体育项目中的德育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首先,教师要积极挖掘田径运动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在奔跑中寻求最真的自己,拥有不放弃、不言弃的精神。田径运动被称之为“体育竞技之母”,“更快、更高、更强”是每一个田径运动员对自己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田径运动中释放自身的压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了解田径运动的人文内涵。如教师可以开展“百米速度”田径竞赛活动,让学生尝试完成人生中的“第一个目标”,当学生实现目标后,能够获得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荣誉感,这对于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有一定的启示。其次,教师可以挖掘球类运动中的德育元素。球类运动是集体项目,需要队员间的配合来展示阵型、战术,只有队伍紧密团结起来,才能取得胜利、成功。在球类运动中,学生拥有共同的目标,这在无形之中让学生感知到团队的重要性,从而消除了学生心中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唤醒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同时,球类运动涉及的项目比较多,如篮球、排球、足球,在运动时,战术持续变化,学生需要坚持“相信同伴,相信自己”的信念。这些都是学生需要领悟、学习的精神特质和竞技文化,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德育价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中,要想体现课程的德育、育人价值,教师要借助体育运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信念和理想,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涉及了“中国和奥运”的相关真实案例、故事,教师要用心讲解这些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了解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意识。其次,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的差异化运动需求,按照学生的兴趣、技能、体能科学划分小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让学生间拥有互补、借鉴的机会,实现心灵相通、感情相融,感知生活、情谊的美好,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最后,在体育训练活动中,要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意识,正确看待赛场中的胜与负,消除学生的嫉妒心理,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道德和情感。另外,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滑冰、武术、长跑、游泳、健美操等项目,消除学生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使学生学会正确调整自己的情绪、心态,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探索知识、技能,在体育运动中用心感知竞技精神、体育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德育功能。同时,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优化体育运动形式、方案,增强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体育训练中的困难、阻碍,提升学生的体育修养、道德品质,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和德育的融合,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