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荔军
“制作我的游乐园动画”是初中信息技术中较重要的综合活动,能很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动画制作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灵活程度,在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使学生积累动画制作的相关经验。在该内容教学中,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顺利完成活动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在学习“制作我的游乐园动画”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逐帧动画、补间动画、路径动画和遮罩动画等内容。但是所学内容较零碎,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一内容恰好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的机会,能使其了解动画作品的构成要素,从整体把握动画的整个制作流程。该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系统性较强,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防止挫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为顺利完成活动,教师可以考虑采用合作学习法展开教学。
结合课本内容及教学经验,该部分合作学习的内容包括动画元素的确定与动画内容的构思、动画元件的设计与制作、动画元件动作的设计与实现、动画音效的添加、动画作品的发布与评价。
为保证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及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激发学生相互合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及其细节。
环节一:新课引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游乐园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并借助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引入教学主题。
环节二:课堂互动环节。为了使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边讲解相关理论边动手操作,其间留出一定的空白,展示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思考问题的答案[1]。
环节三:课堂探究环节。针对一些新的知识点,教师在为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可留出专门的时间让各小组探究,使学生体会动画元件的制作过程,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充分发挥想象,进行适当创新,制作出更具个性的动画元件。同时,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各小组学生探究背景音乐的添加步骤。
环节四:动画制作环节。待学生完成动画素材准备工作后,教师可要求各小组联系所学对动画元件添加对应的动画,并添加恰当的音效,以达到烘托气氛的效果,最后完成动画作品的发布。
环节五:展示与评价。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完成的动画作品,小组之间围绕作品的规范性、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互评。而后教师对各小组的作品及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付出,指出动画作品的优缺点,并让各小组对照完成的作品优化细节。
上课初始,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各种游乐园的图片,询问学生:“你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中的哪些事物和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其他同学相互分享一下自己的游乐园经历吧。”
初中生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同时,多数学生都有去游乐园的经历,因此在问题的驱动下更容易畅所欲言。学生通过回忆自身经历,纷纷说出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摩天轮、过山车、旋转木马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思考,逐渐向教学内容靠拢:“如果让你制作一个关于游乐园的动画,你会设计哪些元素?”学生经过思考,很容易得出需要设计不同的场景、人物及动作。而后,教师告知学生:“今天我们学习‘制作我的游乐园动画’。”
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3~4 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我的游乐园”动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动画制作的流程:构思—准备素材—制作动画—添加音效—发布作品。同时,教师可要求各小组学生结合动画制作流程,讨论如何使用动画对自己的游乐园经历进行模拟,以确定动画制作方案。另外,教师可围绕以下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降低动画制作难度,增强其动画制作自信:“(1)课本中提供了哪些素材,还要准备哪些素材,该怎么准备?(2)我们学习过哪些动画类型,添加步骤及注意细节是什么?(3)添加怎样的音乐更符合游乐园的场景?”
学生通过学习可知,课本中提供的素材有舞台、灯光、游船、背景等图片,而电瓶车、风车等需自己绘制。学生通过回忆可知,学习过的动画类型主要有逐帧动画、补帧动画、路径动画和遮罩动画,添加动画时需明确各对象之间的关系。各小组学生结合经验得出游乐园应添加欢快的音乐。课堂互动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各小组学生的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点拨。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做好相关素材的收集及绘制。学生在素材的绘制和上色上有各自的想法,从而制作出不同的动画素材。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杂耍”元件的具体操作,然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开展讨论和探究活动,尝试制作“杂耍”元件,掌握动画元件制作流程,把握制作细节,明确动画元件与其他对象的关系。
各小组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究得出以下有关动画元件的结论:动画元件内容独立于其他对象,可单独修改;根据动画场景需要可反复使用动画元件。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也就可以在动画制作中正确运用动画元件。同时,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背景音乐的添加步骤,教师可要求各小组结合以往学习经验自主探究,而后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点拨,加深其印象。
学生经过上述内容的学习,结合以往知识储备,基本掌握了“制作我的游乐园动画”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时间,要求各小组运用所学及现有素材进行动画制作,看哪个小组做出的动画精美有趣。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了解各小组学生的分工、配合情况,掌握学生制作动画的进度,发现学生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提高制作效率。
学生根据所学先完成动画场景的搭建,而后将现成的和自己制作好的素材导入场景中,调整大小和角度,放在合适位置;根据掌握的“杂耍”元件制作步骤,使用“拷贝并应用变形”功能和添加补间动画的技巧完成“风车”元件的制作,通过添加“路径动画”完成“电瓶车”元件的制作。一些小组还制作出其他个性的动画元件,添加到场景中。然后,学生导入准备好的音乐,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声音效果。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学生添加招牌文字特效。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均完成了动画的制作与发布。
教师要求各小组派代表轮流到讲台上展示作品,并围绕作品做简短说明,同时要求各小组进行组间作品互评。教师可结合各小组的表现,包括小组成员是否分工明确、是否积极讨论动画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否正确应用所学,以及动画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是否有创新的元素等,作出评价。教师进行整体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要善于发现每个小组的闪光点,多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其付出,明确指出动画作品中存在的问题[3]。另外,教师可鼓励各小组之间进行关于动画制作的交流,相互分享心得体会及动画制作应用的技巧,取长补短,实现动画制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合作学习法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应用该方法时教师应深思熟虑,把握合作学习法的特点及适用情境,避免教学活动停留在形式上。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法适合用于难度稍大、教学内容相对较多的课堂。“制作我的游乐园动画”实践内容难度较大,不仅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应用已学知识,而且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新知识。这对多数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运用合作学习法可以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4]。另外,教学活动中的探究环节也需要学生借助集体的智慧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做好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规划及各环节的设计,明确课堂由几个环节构成,以及每个环节的内容、重点,并结合教学内容难度,确定每个小组的成员数量,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部分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有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原因在于其对相关细节考虑不到位,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作我的游乐园动画”活动之所以获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主要归功于教师在细节上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与优化,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一方面,教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及学习热情,尤其是抛出容易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能够充分激活信息技术课堂[5]。另一方面,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展示设计好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引,提高其思考的针对性。同时,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给予点拨,纠正其认识上的误区,能使其少走弯路,顺利制作动画。
应用合作学习法可以使各小组成员之间紧密合作,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各小组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归纳探究结论,体验信息技术知识。“制作我的游乐园动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动画元件的制作、背景音乐的添加进行探究。各小组学生经过合作讨论,不仅加深了对动画元件的认识,而且掌握了添加背景音乐的步骤。因此,在运用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认识到探究活动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内容做好探究问题的设计,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作用[6]。
运用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充分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众所周知,初中生普遍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要求各小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比赛,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而后综合运用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以鼓励为主,以指出问题为辅,有利于增强学生制作动画的自信心,使各小组积极纠正问题,充分发挥评价策略与合作学习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实,将合作学习法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明显。为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法的优势及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做好合作学习法理论学习与研究,寻找其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勇于实践,积极总结,把握关键,弥补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高效、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