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燕
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还应该重视其思维发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自身认知能力也有限,语文学习仍要依靠教师的讲解。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从学科教学角度提升发展阅读思维能力的高度,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不断提升。
核心素养可以视作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关键学习能力及必备品格。语言建构、运用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语言结构特点、运用规律,在此基础上正确书写汉字,遣词造句,行文表意。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对生字、词语应用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的建构、应用,使之积累学习经验,正确使用文字。
思维是智慧的核心。思维培养、提高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对人物形象、故事内容的概念,使之准确总结和精确概括,通过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丰富的思维和情感认知[1]。思维的培养与提高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思考训练活动,使其产生创造性想法,灵活思考问题,由此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活跃度。
美育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习进步能够产生深远影响。审美鉴赏、创造是落实美育的重要体现,指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获得相应的审美情趣、能力。具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学生能够发现文本中的语言之美,感受人物思想情感之美,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创造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要求教师充分发掘教学中的美育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从而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使之能够发现、感受、创造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理解、传承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言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形成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需要教师以语文教学活动为载体,利用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与归属感,使之能够在实际行动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帮助小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及社会生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契合《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由此引领语文学习方向,取得良好教学成果,助力学生学习进步。
阅读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能力,也是其在接触阅读材料及合作学习过程中建构的知识、技能和策略。文化基础与学习密切相关,而阅读又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最初目标和最终结果,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养成一种良好习惯,有助于为其奠定稳固的文化素养基础。
文学鉴赏是在学生阅读思维品质升华至一定高度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所形成的一种素养。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可以启发学生对佳词名句进行解读,对优秀文章进行鉴赏,由此促使其文学鉴赏能力提升[2]。
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对文化的理解停留在相对较浅的层次。学生通过培养阅读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文化理解能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阅读热情和学习效率。小学生对部分晦涩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教师要在直译、用典、疏导的基础上,解读文本情感表达及相关寓意,能够促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升,使之具备良好的文化理解能力。
教师抓住文本精华分析要点,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把握内容梗概,清楚、完整、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由此进行思维建构,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应立足课文要点,借助事情发展顺序,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培养其良好的阅读能力[3]。
以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教学为例,本篇课文所属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真正拓展思维,教师应从故事情节分析入手,让学生抓住“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等精华内容进行分析,思考王戎身上的优秀品质,并尝试写下自己的感悟。首先,教师要领读全文,让学生能够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同时结合电子课件,将教材中的注释放大,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其次,教师要鼓励初步理解全文的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复述,以“竞走取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诸小儿”的语言,分析王戎与“其他小儿”的区别,使之能够在正确翻译古文的基础上,抓住文本精华分析王戎的行事特点,懂得王戎深思熟虑、不随波逐流的人物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王戎的“回答”,分析“此必苦李”的原因,并为学生提供有关“李树结果”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合作分析,独立思考,明白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甜李树如果在道边,树上的果子会越摘越少”。最后,教师要围绕王戎身上的品质,指导学生抓住古文中的“竞”“唯”“必”等字,尝试描述故事经过,结合自己的看法来说出王戎身上的优点,从语言、行为、品质三个角度入手写下自己的感受。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构建语言,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形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有效提高自我阅读能力。
“熟读精思”是朱熹提倡的读书之法,即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精湛的思考,方能有所收获。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浅层,教师要立足思维培养与提高的起点——疑问,借助课后练习来巧妙设计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让其能够在质疑、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展[4]。
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一课教学为例,借助课后练习叩问课文中的阅读疑点,可以激发学生对重点语句的思考,使之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促进阅读思维提高。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插图、课后问题,让学生声音洪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记录自己阅读全文的用时,然后阐述印象深刻的画面,从而透过诗人笔下的平凡镜头,感受朴素而清新的语言、秀美的意境,品味乡亲之间极淳朴、原生态的人性之美。其次,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时间,根据自己不理解的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针对学生提出有关“汛期、紧走搭石慢过桥”的问题,教师要联系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结合自己雨天遇水阻拦去路的经历,理解水利名词“汛期”,懂得河水在一年中,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就是“汛期”。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练习中的“合作交流阅读体会”,让学生根据体现“乡亲之间美好情感”的语句,分析“紧走搭石慢过桥”约定俗成的原因,推动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作者在平凡事物中融入的情感,利用“你身边还有哪些平凡之美?”这一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反复品读,从而叩问疑点,让学生通过熟读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内心世界,培养阅读思维。
文本难点就是阅读教学的“眼睛”,欲窥文本之全貌,必先推敲其难点。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难点进行推敲,将文本鉴赏贯穿至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实现发展。
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课教学为例,文章描写曹小三跟着师傅学艺的过程,刷子李技艺非凡、精益求精是课文阅读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边读边悟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表情,促进其阅读思维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我是小小粉刷匠》歌曲导入新课,引用“爆肚冯、泥人张、年糕杨”等名号,引出课文题目《刷子李》,引发学生对课文中故事情节的好奇。其次,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刷子李有什么本领?”阅读全文,使学生对课文有初步认识,明白将人的姓氏与拿手本领连在一起称呼,表示对人本事的钦佩,知道刷子李有一手刷墙绝活。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鉴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关键词“派头十足”“透亮”“清爽”“悠然”“天衣无缝”,使之能够透过刷子李的外观、动作,明白“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的道理,也对独特的语言韵味有深入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立足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引导学生从曹小三的角度入手分析,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结合曹小三“发现黄豆大小白点,恍然大悟后的发怔发傻”的表现,鉴赏文本细节,逐句推敲课文难点。最后,教师引用课文中刷子李的话“好好学本事吧!”鼓励学生用通过阅读学到的方法,描述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使之能够历经发现、鉴赏、表现美的过程,从而实现思维的发展。
阅读盲点是指学生受到固化思维干扰而形成对文本内容、思想观点的潜意识认可。教师利用生活知识捕捉盲点,启迪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次内容,使之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辩证地看待客观论点,提升创新思维意识。
以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植物生长知识捕捉学生的阅读盲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味文本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在创新思考中认识到传承文化的价值。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介绍竹子、绿蔓、蒲公英等植物生长过程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思考夏天中一些生长现象与观点,利用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其次,教师鼓励学生朗读全文,分析“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中心地位,从而使学生明白开篇点题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式,由此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笔圈出作者在文中描写的“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的事物,联系生活中的常见盆栽与绿化带中的植物,让学生通过“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等词语,体会夏天里生物成长之快。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草长”“树木长”“稻秧长”“甘蔗长”“水长”“瀑布长”等词语,感受文本中蕴含的农耕、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最后,教师出示“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提出问题“夏天里还有什么在成长?”,由此激发学生仿照课文句子进行阐述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意识,使之能够在造句的过程中增强文化传承意识。
简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契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为解决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将阅读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启迪学生思维,使之能够通过阅读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提升自我阅读思维品质,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