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芳
思政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强化思政教育价值的引领作用,充分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已经成为当前各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要求。音乐学科作为小学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传授学生专业的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为思政教育的渗透提供良好平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广大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思政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以往的思政教育主要是依靠政治课的教育来进行的,随着国家教育方针的改革,以往单纯说教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新课程改革更强调思政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及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感知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真善美及美好品德,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的育人效果。音乐教学是美育的重要实施路径,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其本身的特点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融入提供了良好条件。
音乐学科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美术、体育等艺术类学科越来越受关注,不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边缘学科”。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类学科而言,音乐学科更加轻松,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和认可,这也为音乐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同时,对于音乐教学和思政教育而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体会音乐背后的故事和力量,促使音乐教学更具深度和广度。同时音乐则能让思政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便于学生接受。这也决定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歌曲,或者是一些宣扬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这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受美好音乐的熏陶,又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和演唱歌曲之余接触到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音乐课的音乐欣赏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审美平台,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具有鼓舞性质的音乐歌曲能激发小学生蓬勃向上的动力,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音乐教育除了是审美教育,也是对人的精神与思想的教育,但是在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往往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认为思政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和音乐课关系不大,这种思想阻碍了思政教育在小学音乐中的实际应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音乐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审美培养融合,使小学生达到思想层面的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学。
其实,好多音乐教师已经认识到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实现对小学生的思政教育,也理解把两种教育结合能够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教学习惯的影响,很多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音乐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但是未真正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或者未深入探索实现音乐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仍然只是按部就班地沿用传统模式来进行授课。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较多,如教师的个人因素,教师的知识结构有限,对思政教育内容的了解较少,不敢随意开展融合教育。另外,在应试教育理念下,很多学校、教师及家长仍然将教学重点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上,对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重视度较低,这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状态,让学生产生音乐学科并不重要的错误认知,也会对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音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质量造成影响。
当前,很多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只是简单地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基本音乐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陈旧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无法让学生实现思想层面的变化。另外,思政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渗透效率低和学校对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也有较大关联:小学重视对音乐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就有利于思政教育的融入;小学重视分数忽略德育的发展就不利于思政教育在音乐课堂的实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兴起,小学出现了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对现代音乐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研究的问题,这也会严重影响思政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融合效果。
教师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3]。因此,想要实现音乐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前提必然是要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
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政教育能力与审美能力。教师自身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思政教育内容的了解程度,也决定着思政教育的渗透效果。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及新的教学方式,促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以更好地为教育工作服务。同时,学校方面也需要定期组织音乐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含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同时还应包含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方法及典型案例等,以此来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思政教育的渗透能力。在完成培训后,学校还需组织教师进行考核,将考核成绩和教师绩效挂钩,以提升教师的重视度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培训的价值。
其次,教师要坚持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贯彻审美理念,把审美理念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方方面面。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的内涵,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歌唱比赛、演奏比赛等,通过多元化的音乐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真正热爱音乐学习,并积极主动投入音乐学习,从而为思政教育的渗透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后,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小学音乐教师想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学习需求等,然后以贴合学生情况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元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上获得思想教育,有效实现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
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体现了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家国情怀。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审美要素、政治要素及育人价值,并将思政教育要素融入音乐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智力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将思政教育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时,教师就需要在课前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将“通过音乐学习激发学生对国旗及祖国的自豪感”作为该课的主要思政教育目标,将“爱国情怀”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育基调,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认识国旗,理解国旗的内涵,同时指导学生模拟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音乐课堂从单纯的音乐知识学习向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品德塑造延伸,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还要合理地设计音乐欣赏情景,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如:利用大合唱培养学生的团体主义精神;在乐器方面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手、脚、脑的综合协调能力;通过红色歌曲、爱国歌曲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给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更多可能。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不仅可以获取海量的教育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直观地分解教学内容,从而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同时也更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学生的认可。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并为思政教育的渗透融合创造更好的条件。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例,教师在教这首歌时,可以通过视频播放这首歌产生的背景与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认识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对国歌的敬畏感。又如,在《歌唱祖国》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欣赏这首爱国主义歌曲,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想象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空中的情景。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大阅兵图片、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图片等,以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听觉、视觉等多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在完成对歌曲的聆听欣赏后,教师可以适时开展思政方面的引导教学,简单地介绍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以及当时作者是在怎样的情绪下将这首歌曲创作出来的,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以及对我们党带领人们建立新社会的崇敬之情。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带领学生聆听这首音乐,让学生在知晓歌曲背景的基础上用心去聆听,让思政教育随着歌曲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在学生心底埋下正确的政治思想理念,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也是未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个必要的教育步骤和前提,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来的有正确的“三观”以及正确的政治思想觉悟的人才能为未来祖国发展、社会主义的进步贡献出无限能量。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生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好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熏陶。如何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如何有实效性地将音乐课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和执行的工作内容,更是未来教育工作的一个试点,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