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寒 赵文茹 廖淑芳 吴斯亮 丛 丹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5)
2001年5月,在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1]。2002年,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在各个成员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及应用。近些年来,我国围绕着ICF临床应用的研究不断增加[2-4]。
ICF是世界卫生组织应用到卫生领域的一种分类系统,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建立统一且标准化的术语系统,从而实现对健康状况结果的合理评估,并且为结果分类提供参考。该系统主要是依据个体、身体、社会3个方面的健康状况、功能变化、异常情况进行评估与应用。在ICF中具有国际通用标准的语言,能够保障世界上各个国家采取同样的术语对健康与功能相关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沟通[5],并且从个人、躯体、社会3个方面建立新型的功能、健康、残疾判定模式[6]。
ICF是由专家与残疾人士共同谈论并制定的,能够对功能及残疾特征进行基本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广泛性。该系统能够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人进行评估应用,这与传统将残疾人分离出去的分类方法有明显区别。②平等性。该系统强调残疾人应当充分地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无论身体还是心理上的不同健康状态也不会受到限制。③准确定义。在各个分类维度当中,每个具体的类别都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对于不同类别的属性、测量、分界及具体实例都应当有具体规定。④类目使用中性词语。在各个类别的项目当中,应当采用中性词对不同维度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进行说明,与过去应用消极词汇对残疾人进行评价有显著不同。⑤结构与功能分离。身体结构和功能缺损能够分开进行处理,以确保能够对身体所有的缺损情况进行准确反映。⑥用活动替代残疾。活动属于中性词汇,用活动来代替残疾,则能够促使残疾人更好地认知自身的状态。在该分类当中,还采用了严重程度的指标,能够对限制活动情况进行科学描述。⑦用参与代替残障。在该系统当中,用参与代替了残障,并且列举了相关的环境因素来对社会生活参与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与确定。
3.1 ICD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是一种临床诊断的分类标准,也是当前对疾病及健康信息进行报告的国际化标准。ICD出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经历过11次修订,当前已经发布到了11版[7]。ICD结合疾病特性包括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形成了多轴心化的分类系统,并且是以疾病为核心进行诊断分类。
3.2 ICIDH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发了《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8],其是根据疾病对个体造成的影响及结果进行分类,将功能障碍作为基础的分类系统,这与ICD存在显著不同。在此影响下,人类对于疾病的认知也从单纯生物学转变为了以人为本,将社会发展模式转变为了基于功能导向模式。
3.3 ICF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卫生保健及医疗服务的重点也在发生转移,ICIDH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学发展,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一个是对于环境因素缺乏考虑,而且对于患者的个体因素影响也不够重视。另一个是评定结果无法实现量化。由此使得世界卫生组织对其进行修订,在2001年时修改为ICF。
3.4 ICF核心分类组合 ICF包含了1 400多个类目,涵盖了所有的健康领域分类,而且非常完整详尽。但是由于类目体系较为庞大,再加上结构较为复杂,使得该分类应用较为困难[9]。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与德国的分类家族合作中心共同研究,开发出了ICF核心分类组合[10-11],目的是为了建立其针对不同疾病的分类模板,并且帮助制订康复计划,对康复功能及解决进行科学评定,从而为临床人员提供便捷[12-15]。ICF的核心组成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专家调查、专家共识、定性分析、多中心实证研究等方式所得出的[16]。其对于疾病的发展时期、功能状况能够进行详细描述,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17]。该系统中的分类组合与大多数人群的健康状况都相关,具有较强的集合性能,包含了简明版、综合版两种[18]。但该种组合只对存在特殊健康状况的情况进行描述。
3.5 ICF通用组合 2013年,ICF研究中心开发出了包含了7个类目的ICF通用组合,而且借助于中国专家的努力,又提出了6项类目版本ICF-GS,也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当前这也是对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最简洁的工具[19-20]。ICF通用组合在只采用少量类目组合的情况下,就能够对不同情况下的功能及健康状况进行对比,从而能够保障不同疾病患者的功能也具有可比性。
3.6 ICF康复组合 ICF-GS虽然有着较高的信效度,但由于太过简单,难以达到ICF初衷。为了更好地改善这一问题,ICF研究中心研发出了康复组合,其目的在于实现以最小类目集合来对患者不同时期功能的描述作用[21]。其能够应用到社区、医疗机构或者养老机构,并且作为统一化的评价工具进行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医务人员开展工作,同时也为康复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当前临床上可以应用该种分类对特定疾病进行评价。
①作为临床评定工具或者报告工具进行应用。ICF的理论体系及分类编码都属于国际化标准,但是由于其各类组合的类目只有清单,因此在具体应用时还需要开发出各个组合量表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条目池[22]。②ICF的功能评估。对于ICF报告中的每一个类目评价,Rasch分析是一种更适当的检验方法。根据这个模型,在评估过程中,个体评估表现只与个体相关,不受其他因素影响[23]。
在评定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干预目标进行明确。通常是要经过3步:①确定对周期目标产生影响的所有类目。②从已有类目中选择能够进行调整的类目。③将实际中可能影响周期目标的类目当做干预目标。应用已经选定的工具对干预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对康复干预情况进行明确了解,对于效果好或者结束干预的患者,可实施随访计划[24]。
第一层面是医疗卫生体系。在各级的医疗机构、临床科室、社区当中应用ICF,可推广应用ICF的通用组合。第二层面是康复管理,当ICF的通用组合及功能障碍组合得到广泛应用后可以进入到第二个层面,通过多学科协作,能够对复杂的医疗状况进行康复管理。当患者出现健康问题如受伤或者是存在慢性病时,康复管理能够在整个过程中对其进行保健服务。
6.1 理论研究 在进行理论研究时,专家及学者们讨论了ICF的演变及构成。如2004年,Kearney等[26]对ICF历史进行回顾,并且介绍了相关的理论模式,认为ICF属于护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理论框架。
6.2 ICF及评估工具开发 ICF本身不仅能够作为功能与残疾分类工具,还能够作为临床功能测量工具。当前已经开发出来的ICF测量工具包含了临床检查表、核心组合、通用组合、评估类目等。Castaneda等[27]对ICF工具作了系统化评价,发现当前对于该工具的应用,31%应用检查表,31%应用核心组合,31%应用评估类目。大部分的研究对象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占24%,骨科患者,占21%。其他依次为神经科、感染科、肿瘤科疾病。朱平等[28]研究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和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与检查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检查表对于患者的功能评定更加全面。刘莺歌等[29]构建了简要版本的核心组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6.3 临床护理应用型研究 在临床上,ICF可以在护理当中发挥评估工具的作用,也能够运用到护理管理当中。丁慧等[30]将相关的通用组合应用到综合医院的康复护理当中,通过分析评定值,能够对患者入院及出院前后的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反映,也能够被护理人员理解与掌握,从而有助于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陈善佳等[31]将该类康复量表应用到创伤性脊髓损伤恢复期的患者当中,结果显示其能够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行准确反映,可以作为相关的评估工具。谭治标等[32]将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方案应用到上脊段脊髓损伤的患者中,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评估,然后制订方案,结果显示能够对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进行改善。廖寒等[33-34]将ICF康复思维应用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中,通过多方面评估患者的功能情况,并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各项功能。
6.4 联系类研究 联系类研究主要是把当前评估工具与ICF各级类目进行联系,以判断这些评估工具之间的关系。Boldt 等[35]对于亚急性期神经科患者护理目标进行提取,并分析其与ICF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ICF在护理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当前,国内ICF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包含了理论知识、简明组合、ICF评估工具研发及应用等,涉及了临床、社区、管理等诸多领域。但在护理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方蘅英等[36]对28家医院的107名护士应用ICF通用组合进行调查显示,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ICF知识培训。燕铁斌专家[37]认为ICF康复组合应当从个案开始,并提出未来研究中可基于人工智能建立起大数据平台,从而实现ICF的网络化管理。刘婷等[38]也认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引导,开发出对脊髓损伤延续护理的APP,能够为患者提供延续性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ICF是当前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临床应用空间广阔,价值巨大,同时也存在诸多难点,需要进一步进行学习与探究。在临床应用当中,需要充分积累经验,以使ICF康复思维更好地对康复护理工作进行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