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2023-09-10 05:42何仙玉
大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师专师德师范生

何仙玉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永州 425000)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工作备受关注,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推动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其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影响力不容忽略,许多地方性师专开始以培养本土化就业的师范生为主要目标,积极为地方经理发展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教师。大部分的师范生会在边远山区就业,为振兴乡村教育和改变边远山区落后面貌的改善做出相应的贡献。为了确保师范生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主动为教育事业建言献策,学校需要以师德养成教育为根本,整合多元化的教育对策,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师德养成教育工作的核心及重点。将能力培养、素养提升相结合,积极扫清各种认知障碍以及思维冲突,稳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养,高效解决现阶段教师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及冲突,为边远地区提供优秀的师资资源。

一、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概述

师德作为职业道德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教育从业者所需要遵守的职业规范以及道德准则。在职业道德体系中,师德所占比重比较高,作用和价值较为特殊,与教师存在密切的关系,直接关乎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以及社会影响力。从微观视角上来看,师德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与教师个人的生活作风、生活态度、工作态度以及思想观念存在联系。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稳步建设及快速发展,教师个人以及师范类学校都十分关注师德,师范类学校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对策及手段,稳步提升专业学生的师德修养,以养成教育为根本,保障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良好师德的指导下规范言行举止,从而明确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完成学业后主动实现学校人向社会人的顺利过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对于地方性师范专科学校来说,在培养本土化就业的师范生时需总结经验教训,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积极打破教育常规,了解新时代师范生师德的具体内容,围绕养成教育积极落实好育人工作,保障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本地区或者是边远山区中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及配置,更好地打造和谐社会,促进教育事业的稳步建设及发展。

二、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教师的立身之本,师德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将师德作为个人的职业道德规范,主动调整个人的言行举止,积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使命。在新时代,我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对现代化教育更加关注。地方性师专则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提升师范生的师德涵养水平为基础,保证其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生命质量。在教育工作中做出一定的建树,发挥自身的才华。

(一)发展教师的职业素养

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分析可以从中了解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水平,因此许多地方性师专从教师职业道德着手,全面落实好师德养成教育工作,重点抓住这一工作的核心,逐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质量以及水准[1]。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难度系数相对偏高,直接关乎未来人民教师的职业素养,所以地方性师专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对师范实验室的养成教育工作要点的有效剖析及研究,以学生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为根本,真正实现多措并举和环环相扣,充分凸显师德养成教育工作的作用和优势。大部分师范生能够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逐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从微观的视角上来看,新时代背景下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有助于逐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

首先,现代化科学化的师德养成教育有助于强化师范生个人的职业意识,保障其具备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在从教之前师范生需要接受专业系统的教育,良好的职业意识有助于师范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知和理解,能够真正做到爱教、乐教,意识到个人职业的崇高性以及社会影响力,进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部分地方性师专以师范生的从教生涯分析为基础,保障其能够主动接受科学高效的师德养成教育辅导,逐步形成良好的师德,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

其次,有助于增强师范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锻炼师范生个人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保障其能够坚守个人的职业理想,真正做到热爱教育事业并为教育事业贡献出个人的全部力量。在对当前地方性师范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学校投入了诸多时间和精力,将这一工作纳入宏观战略发展目标,师范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视野更加开阔,职业能力提升比较明显。

最后,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有助于提升师范生个人的职业信念以及职业理想,保障其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和性格,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备良好师德的基础。

(二)提升教师的人生价值

为了确保师范生能够主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学校需要落实好师范生师德的养成教育工作,有效解决教育事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智力问题以及矛盾冲突,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好准备,全面提升我国综合教育质量、水准以及教师个人的生命价值。

首先,师德养成工作比较复杂,其以教师生命意义的有效提升和拓展延伸为根本,通过良好的师德养成教育工作助力师范生对个人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方向以及发展轨迹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更好地意识到个人生命的价值以及尊严,养成良好的师德规范。师范生能够将教书育人作为个人的天职,始终坚持循循善诱以及以人为本的品质,在从事教师工作时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并以此作为个人的职业准则,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2]。以极大的耐心和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纠正学生的偏差行为,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生命。

其次,地方性师专的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有助于充分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一个综合素养较高且具有良好师德规范的教师能够真正做到视如己出、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和乐于奉献,站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视角,逐步调整自身的工作行为以及教育模式,明确个人的价值追求,将为社会输送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

(三)形成良好职业习惯

师德养成教育主要以外在规范以及内在品格塑造为根本,积极体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生成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地方性师专对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工作非常关注,通过这一工作凸显养成教育的本质和真谛,保障师范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树立个人的理想抱负,坚定个人的理想信念以及职业道德。具体来说首先,在接受师德养成教育时,师范生能够真正意识到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影响力,主动倾听他人,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掌握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实现与他人之间的友好交流,学会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交流模式。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倾听学生的内心声音,做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站在民主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次,有助于师范生实现自主反思和自我管理。新时代背景下的师德养成教育工作变动比较明显,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备受关注。地方性师专则需要结合师范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一日三省,积极开展反思教学实践活动。保障师范生能够对自身的优点以及不足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及理解。最后,有助于师范生形成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主动自觉的规范言行举止,始终坚定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的理念。合理规划个人的工作时间、娱乐时间和学习时间,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规律,给予学生系统性的指导,稳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三、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策略

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师道德,形成规范科学的师德习惯,坚定个人的师德信念,产生良好的师德情感。教师则需要注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以及信念的有效内化。保障学生能够逐步形成习惯和意识,真正学会做人做事,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思想引领上,忠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一)全面贯彻及落实师德教育工作

结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十分关注师德养成教育工作,对于地方性师专来说,在培养师范生时需要着眼于师德养成教育工作这一基本任务,保障该工作能够贯穿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深入了解新形势下对师德养成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3]。积极创新养成教育模式及策略,确保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渗透到师范生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一定的协同作用以及宏观指导价值。首先,地方性师专需要围绕师范生师德修养课程展开,明确具体的指导标准以及形式,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将更多的新鲜血液融入师德修养工作中,提出新的工作方略及工作标准,积极完善课程体系。其中师德修养课程指导标准及评价标准的宏观作用不容忽略,传统的指导标准和评价标准发挥作用比较有限,地方性师专还需要注重逐步完善以及优化升级育人模式,选择师范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内容以及形式,能更好地体现师德教育工作的指导价值,实现以德教人、以德化人。其次,以师范生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为根本,加强对师范生的行为引导,保障其能够在开学之初接受系统专业的教师职业认识教育,全面强化师范生对个人职业的理解以及认知,坚定个人的理想信念,逐步提升职业信仰,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在良好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指导下,师范生能够实现自主创新,产生发自心底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热情。

最后,学校需要结合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要求,针对性地培养师范生依法执教的能力以及法制素养。让师范生能够坚持爱的教育,更好地意识到师德的核心和内涵,保持一定的耐心和爱心,坚持教师的良心以及行为准则。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各种西方思潮直接涌入我国,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出现导致公众的思想和行为出现了偏差,有一部分教师直接对学生施加精神暴力和身体暴力,目无法纪,难以真正实现爱的教育。地方性师专则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积极加强对师范生的法治教育以及引导,保障其能够具备依法执教的能力,严格遵守职业的道德规范,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落实好教育管理工作。

(二)灵活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特殊的师德养成教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及优势非常明显,学校需要以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和践行为根本,围绕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恰当引导和行为规范的要求[4]。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及弘扬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真正实现诚信、正义、民主、仁爱,更好地凸显社会的时代价值及优势,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发挥必要的精神引领作用。因此在全面落实养成教育工作时,学校需要立足于传统,反思教育行为,站在时代发展的视角融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充分凸显师德规范的重要作用和优势,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吸取养分,全面提升师德涵养。

首先,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加强对中华师道的有效传授,以《论语》《中庸》《大学》《史记》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其中的师德精神。让学生能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感染,逐步提升个人的师道人格以及儒雅气质。其次,引导学生主动诵读经典,深入领悟各种师道意蕴。保障学生能够逐步形成习惯,主动阅读我国的优秀经典名著,从而改变个人的气质。师范生个人需要保持良好的能动性,自主自发的诵读经典,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专业知识背景,深入领悟师道的内在含义。注重日常积累,真正实现量变引起质变,提升个人的人文气质。最后,学校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专题培训活动,深入分析师德养成教育的精髓及核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师范生主动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明确个人的职业愿景,提升思想境界,丰富精神世界。自觉地接受师德精髓教育及引导,进而意识到个人的价值,主动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必要的贡献。

(三)凸显师德模范的引导作用

新时代的教师需要真正做到学高身正、言传身教和刚正不阿,能够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因此以德立教最为关键。地方性师专需要着眼于师范生的成长发展经历,真正实现以情化人,充分凸显师德模范的引领作用。保障师范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学习优秀榜样,明确个人的理想信念,精心制订个人的职业规划,实现人生理想。

首先,学校需要积极邀请先进典型,鼓励优秀教师主动传授教育经验,抓住师德养成的核心,始终坚持爱与责任。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工作的时间跨度较久,包含不同的教育场域,学校可以积极宣传教书育人的楷模,保证师范生能够学习榜样,树立个人的人生理想,向教书育人楷模看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真正做到帮助学生、体谅学生和关心学生[5]。有一部分地方性师专主动邀请一线教师,通过树立典型的形式为师范生的成长成才指明道路及方向,生动讲述各种爱的教育故事。保障师范生能够唤醒心中的热爱,主动提升个人的师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

其次,以师德学习为基础,开展心理活动,调动师范生的参与能动性。从入学教育出发,以“师德第一课”为主题,借助系列活动培养师范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还有的学校开展“师德活动周”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演讲比赛、话剧表演比赛,让学生能够在公益支教的过程中明确个人的理想信念以及职业发展方向。这种循循善诱以及多措并举的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模式有助于全面建设师德师风,促进这一工作的有效升华,保障最佳的育人效果以及质量。

最后,在信息化以及科技化时代下,学校需要灵活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教师师德师风的有效弘扬及传播,积极组织学校新媒体团队,以师德先进典型的有效宣扬及挖掘为基础。逐步宣传优秀教师形象,全面提升师德、养成教育的质量以及水准,促进师范生师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师德修养对师范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有助于师范生实现自我改造、自主反思和自我陶冶。学校需要抓住师德修养的核心及根本,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稳步提升师范生的师德水平,为师范生的教育事业指明道路和方向,提供必要的帮助,保障师范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在不同的教育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贡献出个人的绵薄力量,成就个人的人生理想。

猜你喜欢
师专师德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启动 : 捐资一亿,十年赋能3000名西藏一线教职人员
行走在涵养“童心”的教改路上
——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二附小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实践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拉萨师专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的调查与分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桐城师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