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23-09-10 05:42俞师
大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社科竞争力人文

俞师

(广西医科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近年来,随着高校实行扩招政策,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教育已经迈向了大众教育阶段。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当前各种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业大军也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迅速,但是随之而来却暴露诸多问题,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的不足与问题,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更是存在被边缘化的艰难处境。高校创业教育长期形成了培养着力不均,理工科占有优势资源的状况[1]。本研究引入“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核心竞争力”最初诞生于商业界领域,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慢慢发展的词语。1990年,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中正式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将自身的技术优势作为基点,通过规范的生产经营、科学的组织管理,实现技术优势功能的最大发挥,形成企业在竞争环节中的优势动力,是企业对资产管理和企业知识管理的一种完善[2]。本研究旨在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万众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背景下,实现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个人发展、未来发展之路的突围,旨在探索通过提高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让创业教育真正凝练特色,培养具有明显优势、与众不同的创业者。

一、构建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一方面,信息时代对从业人员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型产业结构不断涌现,传统的低含金量的生产模式和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已被慢慢淘汰,不断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者。

同时,随着企业和机构的改革,企业单位面临严峻形势,为了高效快速发展,常常采取精兵简政的政策,裁员、下岗、转业等情况大幅增加,就业队伍日渐庞大,时代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就业创业者才能在时代中不被淘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众多,需要凝炼核心特色才能与众不同。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岗位与高校毕业生理想工作存在差距,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相比理工类学生更为严重,如果不考虑注重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不打造培养特色与特长,社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将毫无竞争力,将给个人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压力和不稳定因素。

针对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为其构建核心竞争力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其生存的能力、创业的能力,以及更坚强有力地面对严峻社会挑战的能力与素养,这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难题,也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业者,从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也为社会带来了和谐安宁与生机。

(二)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是指环境建设、校园校貌等,明确社科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在校园硬件与设施上可以更有针对性,从环境的熏陶教育作用着手,避免盲目和过度浪费,软件建设上也可以从信息的流通、师资建设、校风等方面进行改造,良好的人文气息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怀。通过科学合理定位,打造特色培养方式,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者,促使大学创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协同,促使学科专业之间、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通过“创新”“创业”“教学”和“科研”等平台,建成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机制,将高校师资、课程实践平台等资源投入关键要素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打造特色课程。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普适性

创业教育可以界定为:一是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3]。

一方面,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提出的要求。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在具体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各学科理论专业知识的延伸与加强,同时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创业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升华,是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市场需求的接轨与桥梁,通过创新教育,大学生可以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后,能有平台与机会得到深化、锻炼、检验,将学校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和实践,大学校园对人才的培养也不再限于“象牙塔”,而是融入社会,真正实现大学教育的功能。

另一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社科专业学生在人文视野下,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创业教育模式,既注重传统大学生专业技能“硬实力”方面,也重视人文素质“软实力”。既培养了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胆量和勇气,也转变了学生就业观念,变被动的接收知识、墨守成规的等待就业心理,到主动完善知识结构、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主动迎接挑战,在就业人口众多、就业率较高的社会,自主创业成为适应社会的重要生存方式,很多不景气的单位、边缘的地区和环境,企业人员稀少,而很多热门的行业人员比例却众多,如果改变思维发现商机和契机,更有利于成为某个行业的弄潮儿,也更容易走在时代前列。

(四)有利于更新大学教育理念,创新高校学生培养模式

传统的大学教育理念认为大学教育具是履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其中人才培养就是旨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毕业生。高校无论是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与运行制度等方面,均是以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就业者为出发点,注重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在开拓创新理论知识延伸方面却还有欠缺。学生的失业看似是学生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饱和,实际上是教育思想、教育手段、人才培养等与社会的脱节,因此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通社会与学校之间培养的桥梁,让高校教育特别是社科类教育不再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

加强创业教育,打造专业特色,更加明确培养的目标,创新高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加入实践应用的互动环节,明确创业教育的培养宗旨与目标,旨在让学生具有知识、能力、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主动思考与生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心,探索精神,开拓创新的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的意志力、知识技能的转化能力、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创业教育并不一定要求所有学生都去创业,而是培养学生具备一种无论是创业,还是从事别的工作,都具备独立、主动、积极、善于思考的素质。

二、构建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

(一)开设扎实科学的人文素质专业课程体系及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社会科学专业更应该打牢固扎实的专业基础,人文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相关专业延伸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专业学习与人文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涵盖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蕴涵求善、求美、注重文化素质和理想人格的养成教育,这一教育过程即人文精神的构建过程[4]。

以广西某高校人文学院为例,为了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学校已开设的创业课程基础上,还有计划地实施精英素质提升工程,针对大学生急需的短板能力突击训练。学院连续开展了四届“精英培养计划”,在就业、实习、创业方面,显著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该培养计划以大三、大四学生为培训对象,主要开设有公文写作、演讲礼仪、气排球训练三项课程。此精英素质提升工程由一线老师负责,优秀学长担任助教。课题组成员在制订核心竞争力培养方案后,先后邀请了学院教师、优秀辅导员,还有优秀学长、在校研究生等为学生授课。该计划连续实施多届来,课堂教学与课后阅读、实练的结合,使学生短平快地速成说写能力、运动能力等个人核心能力。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和讲座文化活动

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特色和定位,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科特点、学科结构、教育资源相结合。

一是开设社团活动和讲座文化活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某高校的社科专业为例,以志愿服务、爱心奉献、挂职锻炼、支医支教、考察调研为代表的社会实践等,目前已形成“72小时公益活动”品牌活动。

二是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求职心理训练和就业挫折教育。净化人文素质和提升心理素质,使人平静致远、乐观坚强[5]。创业就业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难以预料的挑战,比起被动地适应社会,创业教育更充满对未来的开拓,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之外,还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去面对未知世界的挑战,学校可以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求职心理训练,通过讲座、班级心理互动座谈会等方式,以微博、微信、飞信、校园论坛、贴吧、心理热线等多种途径开展个体心理疏导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社团等组织的作用,打造品牌活动。如人文社科专业可以通过开展品读分享经典著作、弘扬人文精神等读书分享会等形式,让人文专业学生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更具有人文情怀,让社科专业学生在创业中更具有专业特色。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更加懂得先立德,再创业,在在未来的职场与生活中,讲信用,讲诚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成长与完善自我,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多元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教师提升人文素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创业能力,注重结构、层次、领域的多元化,即在校内选拔,同时又校外聘请,形成专兼职结合、数量充足、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质量较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校内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聘具有理念功底的教师。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居于“象牙塔”中,往往长于理知识,短于实践应用的能力和经验,这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最明显的短板和不足,社科专业的教师在教育管理方面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法和内容,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需要进一步在创业创新的理念、实践经验方面加以重点培养,因此可以选派教师前往一些大型企业挂职业或是到创业教育方面走在前列的高校进行锻炼,鼓励教师自主创业,增强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另一方面,加强合作,组建一支灵活多样教师队伍,让具有实践经验的成功创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进行现身说法,从校外各领域聘请“创业导师”,聘请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专业学术背景的人士来兼职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特别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6];将其对创业经历、创业过程、成立企业后的管理模式和体制进行介绍,时间形式上相对其它课程形式变化自由,可根据兼职教师的时间进行讲座式、授课式的教学,或者让学生走进企业,深入了解创办企业的运营形式,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创业创新的知识与能力。

(四)建设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人文素质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与企业共同举办各种竞赛,提供拟就业和创业平台,既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和力量。开辟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等现代的信息聊天工具,鼓励师生网上沟通、讨论创业就业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可以通过网站、新闻等形式宣传成功创业的同学、校友等,让他们分享成功经验,发挥榜样的作用和力量,激励学生奋发努力,积极向上。

三是通过校史馆、宣传栏、校报、校园刊物等渠道,广泛普及创业知识,宣传社科专业创业的精英,让社科专业学生觉得创业并不陌生,也不遥远,文科专业学生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也可以打造出创业道路,开创出一片天地。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确保制订科学规范的制度以推进创业教育的进程,对于创新创业表现优秀、杰出的学生给予奖励,扶持有创意、积极性高的学生进行创业,设置一定的创业资金,并把握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应对变幻万千的世界时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策略,应时代之需,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发展,不浪费人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人文社科专业作为专业学科门类中的一类,其本身并不存在优劣之处,根据学科的特点从课程体系、品牌活动、教师队伍、文化氛围方面进行优化。打造人文学科之特色,传承人文精神之灵魂,铸就人文学科之品牌,扬德育善传播美好,塑真求实重能力,让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能独树一帜,成为市场经济浪潮中德才兼备的人才。

猜你喜欢
社科竞争力人文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人文绍兴
日本竞争力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