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娜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现如今,我国已经迈入新的发展时期,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阵地作用,而高职院校的全球化发展不仅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引入优秀的教育资源,同时还能够探索出一套更符合国情还能与国际接轨的教育体系,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是第一步,也是最坚实、最基础的一步。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传统专业有所不同,无论是教育资源、课程设置、师资结构还是生源都存在一定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性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与管理提出了柔性化管理的要求。与传统“以制度为本”的管理模式不同的是,柔性化管理更加注重学生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1]。这种管理模式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结合中外合作办学更专业、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开阔的教育视野,能够更好地实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从柔性化管理的教育核心来说,中外合作办学需要不断审视自身,从管理现状和学生特点等方面出发探究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特点或者是建议进行改进,做好“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在院校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中为社会输送更具国际视野、更高素质的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就是在于学生能够利用国外的教育素材和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及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但是这一优势是一把双刃剑,学生要想获得更丰富和更专业的国外教育素材,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同时阅读双语教材,并且参加双语授课、双语考试等,而学生要想获得赴境外学习的机会,同样也需要参加一定的英语水平考试,这也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承受了较大的学习压力[2]。面对这些压力,部分学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而部分中外合作高职院校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为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用制度去限制和要求学生,进一步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
因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习成本要高于其他院校,所以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收入较高的富裕家庭。他们从小受父母或者是隔代亲人的宠爱,很少独立地面对一些事情或者是挫折,其独立生活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同时富裕的家庭条件也使得学生对物质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当学校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时,学生的逆反心理和不满情绪会大大增加,这也就大大增加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难度。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起步较晚,发展得也相对较慢。在学生管理上经验不足,同时也缺乏专业性的教师,导致中外合作办学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再加上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导致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效率不尽如人意。
中外合作办学是在引入国外学习理念和资源的基础下进行教育指导的,这也就需要一些外籍教师来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的教授,但是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外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足,又受于语言障碍的影响,绝大部分的辅导员与外籍教师不能进行有效沟通,也就导致外籍教师与学生、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存在断裂的情况,使得教学以及管理存在弊端。
1.党建建设,为学生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是要让学生在东西方不同文化、不同思维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年学子的三观,这也就出现了很多思想渗透和颜色渗透的现象。同时现阶段社会互联网技术发达,社会思潮也越来越多样化,高职阶段的学生缺乏对正确思想的认知,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诱导[3]。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柔性化管理体系探索中,以党建建设为基础为学生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够让学生坚定不移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来。
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可以以党建为核心,设置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知识的渗透,在理论学习中帮助学生树立基础的理想信念。之后学校要以中外合作的特点来创设中西方文化的引导课程,一方面让学生坚持对外开放,拥有更宏观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在更宏观的教育事业中汲取外国的优秀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学校还要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进行跟踪式教育。例如,挑选出若干名入党积极分子,对其进行基本素质的考核和调查,让这些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专业队伍,使其在学生之间弘扬社会主义、传统文化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树立健康和正确的理想信念。通过党建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在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下抵抗外部思想渗透,也让学生在正确三观的影响下,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校园氛围,以推动柔性化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落实。
2.课程思政,构建协同化融合教育体系
在强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之后,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还应强化课程体系的协同性与融合性,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构建一个协同化、融合性的教育体系,让思政课程渗透于每一节课堂之中、每一个教育环节之中。通过渗透式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在正确三观的指引下,在和谐又自由的学习环境构建下,为柔性化管理的落实夯实基础。
要想以融合化的教育构建一个课程思政的教育体系,学校就必须以更宏观的教育格局来进行课程设置。例如,考虑到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学校要及时对辅导员或是专业教师进行思政课程的教育指导活动,让教师和辅导员能够在具体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引导。同时还要求思政课程渗透于学生学习的专业课、英语课以及思政教育课中,实现若干个课程内容的融合[4]。例如,在专业课教学中就可以对其进行专业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思政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且伟大的职业理想。或者是在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就可以要求教师根据我国传统文化来进行教育指导,融入民族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以课程思政构建一个协同化、融合化的教育体系,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融进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中,进而为社会培养更高素质、复合型和专业性的青年大学生。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
无论是处于哪一个时代,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关键还是要靠教育、靠人才。现如今,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这一竞争说到底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培养更具时代发展特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来说,他们拥有更宽阔的学习视野和国际视野,同时也常常会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双面影响,其自主性和民主性的特征显著,所以传统刚性化的管理模式难以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取得有效的管理成果,甚至还会让学生对管理产生抵抗情绪。柔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更加尊重学生的意愿,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民主性[5]。要想将柔性化管理理念更好地落实到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实践当中,院校和教师首先要树立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在实际教学和管理的经验总结中不难发现,部分管理人员虽然拥有着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工作能力不弱,但是在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官僚化和程序化的问题,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回复或者是很长时间才得到回复,这也就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反感的情绪。同时,还存在着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较大、沟通不足等现象,很难做到换位思考,往往是按照管理人员的旧模式、旧思维去进行实践和管理,导致学生并不领情。面对这些问题时,管理人员应该简化管理程序,拉近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针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改进,努力营造一个民主且平等的校园氛围。例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进行指导,如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就业信息,并且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真正地从学生主体出发,从学生所关注的点出发落实为学生服务的柔性化管理理念,确立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思想,以此来唤起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能够得到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赋予学生更多自主管理权利
在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之后,学校还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以及校园环境的创设当中来,以转变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增强其责任心。此外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利,还能够让校园管理更加透明,营造一个更加民主的校园氛围,以此来将柔性化管理的理念落到实处。
要想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力,首先,学校要扩大学生的知情权。也就是说学校在做任何决定管理之前要将这一决定通过辅导员传达给学生,要求学生针对这一决策进行投票,尽量使学校和学生双方的信息对称,以扩大学生的知情权和决策权。其次,学校还应该拓宽学生的建议权、荣誉选举权和学校管理参与权等,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当中来,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最后,学校还要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维权途径,如拓展书信维权、网络维权等形式,或者是定期开展维权开放日。通过维权途径的拓展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觉醒,也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当中来,以实现柔性化管理的指导教育。
3.营造平等且民主的管理氛围
学校常常以管理者的姿态去要求学生和限制学生,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学生才会“高高地把你举起”,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管理和教育。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柔性化管理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地构建一个更加民主且平等的教育氛围,从尊重学生的视角出发,树立一个民主的观念,并为学生提供和建设自主管理和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通过群策群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理念的提高,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教育氛围。
1.建立公平的奖惩措施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来说,他们从小就生长于一个较为优越的环境当中,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差,但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在校园管理和学校教学当中,通过柔性化管理,做到尊重学生和激励学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些成就感则会继续推动学生的前进。但是,过分的激励却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适当的奖与惩才是柔性化管理的根本,也是推动学生成长的核心。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以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来创新柔性化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公平的奖惩措施,营造一个公平的奖惩体系,也让学生在奖与惩中健康成长。
2.营造奋发进取的氛围
中外合作办学,高职学生正处于三观定型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引导和柔性化的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还能够增强其信心,激起其学习和自我管理斗志。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肯定式的教育来对学生进行赞赏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后再以“重肯定,轻否定”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肯定,在这基础之上对其不足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和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构建一个更和谐和更欢乐的校园氛围,而这一校园氛围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成长,这既实现了柔性化的管理,也推动了中外合作办学现代化与可持续化的发展。
3.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近年来,无论是中外合作办学还是传统办学都只注重言传,而忽视了身教。只有做好言传与身教的结合,才能够发挥教师自身的影响力,以教师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从而实现柔性化的管理。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做到严于律己,用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自律意识去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在日常学习和校园生活当中,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并在一些生活细节中去感染学生,做到不教而教。最后,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学习西方文化知识或者是专业知识,与学生共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指导学生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拥有正确和良好的三观,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学生的肯定,也以自身为基础起到带动作用,实现柔性化管理。
中外合作高职院校的柔性化管理体系的探索为高等教育的管理提供了范本,同时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化发展,为培养更高素质人才创设了良好环境。在柔性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实际探索中,中外合作办学应紧握“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探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管理方法,让学生在良好校园环境的熏陶下成长,用专业知识与现代化的视野建设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