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尼西亚帕托拉纺织品

2023-09-09 17:46:34黄文波
世界文化 2023年7期
关键词:伊卡印度尼西亚托拉

黄文波

来自印度的纺织技艺文化,对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印度尼西亚产生了重要且深刻的影响。许多在印度尼西亚流行的纺织品,无论是表现形态还是制作手法,都与印度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由印度傳统扎染技艺帕托拉(Patola)制成的纺织品,在进入印度尼西亚之后也被称为“双面伊卡”(Double Ikat),受到广泛欢迎。在历史的进程中,帕托拉很好地融入了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生活,并在其中扮演着神秘的角色。

帕托拉是印度一种传统双面扎染技艺的名称,在用纱丝制作纺织品的时候,经线和纬线按照预制的图案先进行束缚扎染,然后再进行手工编织,形成各种图案或纹饰。通过这种复杂的扎染技艺制作出来的纺织品,亦可泛称为“帕托拉”(以下专指纺织品)。帕托拉的主要特征是从纺织品的两侧都可以看到异常精美的对印图案,具有高雅的艺术感。

众所周知,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盛产棉花,因此其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尽管目前找不到详细的文献记载,但是根据摩亨佐·达罗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推断,纺织业在印度至少已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

据传,帕托拉技艺起源于印度古吉拉特,后逐渐在印度境内流行。在印度妇女的穿着中,最具特征的丝绸纱丽,就是帕托拉。尽管目前古吉拉特所见的帕托拉制作时间大多晚于18世纪后期,但根据相关资料,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2世纪甚至更早。

早在14世纪,穆斯林商人就通过香料贸易将帕托拉从印度古吉拉特带到东南亚地区的爪哇、苏门答腊以及马来世界的其他地区。有许多历史证据表明,帕托拉通过贸易者和旅行者带入东南亚地区后深受当地人们的欢迎。从文献来看,《马来纪年》就提到,战士在战斗中佩戴帕托拉作为保护布罩。中国元代周达观撰写的《真腊风土记》中记载的“两头花布”就是对帕托拉的描述。还有其他记载提到,泰国素可泰王朝时期,暹罗王室就向印度广泛地采购帕托拉以及其他丝织品。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印度会对专为出口而制作的帕托拉进行一些改良,如用棉花加固其边缘或末端,且不像印度当地那样采用金线。同时,这些出口的帕托拉会采用更多复杂的动物、植物和几何图案,如狮子、老虎和大象的图案都很常见,这些图案深受印度尼西亚当地民众的喜爱。当然,最具代表性的是八角星形花篮图案,这个图案此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成为印度尼西亚王室的象征。在用途上,两地也有一些不同,如荷属东印度殖民者在备忘录中描述道,帕托拉有5.5米长,用作头巾或腰带,而这一尺寸在印度普遍是用来制作成纱丽的。

在印度西尼亚尤其是爪哇地区,早期从印度舶来的帕托拉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种复杂、高雅的纺织品给爪哇王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他们当作标志性的专属织物,如用帕托拉制作的裙摆、长裤、腰带、披肩、坐垫、毯子、玩偶、幕布等,在王室的各种典礼仪式和婚庆场合中随处可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奢华的纺织品变成爪哇王室的代名词。在许多仪式场合里,帕托拉成为一种财富或荣耀的象征。如梭罗苏丹结婚时,用帕托拉作为背景幕布;满者伯夷国王将帕托拉赠予士兵,鼓励他们勇敢作战。帕托拉也成为一种国家或家庭庆典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交换礼物,甚至在商业活动和社会债务的结算环境中,它可以被当作一种可交换的货币形态。

在爪哇岛,帕托拉用来装饰华盖,其图案通常是两头对峙的大象,这样显得尤为壮观。大象被认为是军事权力和礼仪威权的象征,这一内涵与印度具有相同之处。还有一种流行的图案是大象与老虎,这种图案也是印度专门为出口印度尼西亚而特别准备的。尤其是在中爪哇地区,这两种图案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专为王室特供。

在爪哇王室中,最受欢迎的帕托拉配色及图案是以白色或红色为底色,再以黄色或绿色突出花朵细节。苏丹和王室成员的腰带通常采用这种图案配色。而八角星形花篮图案,更是被选中为王室的装饰图案,规定只有王室成员和贵族才能使用。

在追溯帕托拉来到东南亚地区之前,不得不提到,印度尼西亚不仅是一个香料大国,也是一个纺织大国。其民间纺织中也存在一种与帕托拉技艺类似的扎染文化,叫做“伊卡”(Ikat)。同样,采用这种技艺制作出来的纺织品也被泛称为“伊卡”。从远古时代起,这种传说中的纺织品装饰技艺就被广泛使用于东南亚的岛屿世界。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松巴岛、帝汶岛和马鲁古群岛等,都是传统的伊卡编织地区。

经过长期的发展,印度尼西亚各地编织的伊卡已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但是,这种伊卡仅仅是单面的,即只有经编或纬编。当阿拉伯人从印度古吉拉特带来帕托拉时,印度尼西亚人顿时被这种复杂、奢华的经纬编纺织品所折服,将其称为“双面伊卡”。实际上,“双面伊卡”就是印度尼西亚在地化的帕托拉,可以说只是两地不同的称谓。当然,帕托拉在印度尼西亚获得了一定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一种具有物质和非物质双重属性的文化遗产,帕托拉或“双面伊卡”不仅客观上联结了印度文化和印度尼西亚文化,还有效地增强了印度尼西亚各岛屿间的互动交流。

在亚洲众多文明中,纺织品都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并发挥着连接宗教、政治、婚姻、社会地位等一些文化功能。尤其是精致的节日服装和具有装饰属性的纺织品,是一种威望的象征,也是一种氛围的衬托,因此成为庆典仪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特定的纺织品在宗教仪式中作为必备品,被赋予神圣的文化涵义。印度尼西亚帕托拉就属于这一种类型。在其起源地印度古吉拉特,帕托拉就被认为是超自然的,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战胜邪恶,美丽且复杂的图案则寓意着吉利,因此在古吉拉特的社会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起源地印度相一致,传到印度尼西亚的帕托拉也具有相同的内涵,并在当地民俗传统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除了被当作王室庆典仪式和结婚典礼的一部分外,还被挂在葬塔上,或当作祭坛布,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印度尼西亚帕托拉与护身符的概念联系紧密。在巴厘岛,人们用其碎片来治疗生病的小孩儿;在苏门答腊,新生儿必须被其包裹着;在北苏拉维西,其被当作祭司的外衣;在松巴岛,其被用来覆盖已故统治者的棺材;在加里曼丹,其被用于装饰国王的宝座。这些举动都意味着帕托拉能够驱赶恶灵。

在眾多的仪式场合中,帕托拉被认为是必不可少之物。如在苏拉维西的托拉查人葬礼仪式中,帕托拉不仅被用来当作死者的裹尸布,还在葬礼期间悬挂在房子里,在送葬期间作为吊唁者的披肩。

帕托拉也用在喜事当中,如一些设计有大象图案且巨幅尺寸的,可以用来当作娶新娘的彩礼。在小巽他群岛的索洛岛,以及印度尼西亚东部的弗洛勒斯岛等地,帕托拉则作为新娘带来的嫁妆。在苏拉维西的米纳哈萨半岛,帕托拉的用途是作为结婚典礼中常见的顶棚。

印度尼西亚社会对帕托拉的热衷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尤其是王室和贵族。据说,一位贵族认为只有他的房子里储藏着一堆帕托拉,他才有安全感。还有一些家族将这些珍贵的纺织品视作财产传承长达30代。虽然这些说辞有些夸张,但一个历史事实是,在印度尼西亚各地,帕托拉与权力具有密切的关联,只有穿着八角星形花篮图案帕托拉的人,才能证明其贵族的身份。

在16—17世纪,帕托拉作为一种交易货物在印度尼西亚流行开来。如在占碑,人们交易胡椒时,大多数时候除了金币,其他唯一能接受的交易物品就是帕托拉。更有甚者,即马鲁古群岛的人们,只是勉强接受金银交易,他们更渴望获得具有漂亮图案的帕托拉。对于印度尼西亚许多地区的统治者、地主或商人来说,想要和他们交易香料、黄金、木材,甚至是土地所有权,那么最好的物品就是来自印度的帕托拉。

在这种需求背景下,葡萄牙人首先从中尝到了甜头,他们通过将帕托拉作为礼物进献给印度尼西亚当地统治者,获取了商业贸易特权。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1522年葡萄牙商人通过进献帕托拉给马鲁古女王,从中获得丁香树的担保合同。当荷兰人来到印度尼西亚时,帕托拉已经具备了威权的涵义,象征着地位和精神力量,只有王室和贵族才能够拥有和穿着。荷兰人向当地统治者进献的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帕托拉。后来,罗地岛的统治者还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发函索要帕托拉。荷兰人迅速抓住这个商业机会,通过帕托拉为媒介,开展香料贸易,获得商业合同。因此,帕托拉成为欧洲人在印度尼西亚经济权力游戏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欧洲人在印度尼西亚打的这一手牌非常精明,他们首先设法获得贸易让步,其次是寻求贸易安全,最后竟然控制了印度尼西亚。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控制印度尼西亚的这一进程仅仅只是通过帕托拉。

帕托拉不仅缩小了印度尼西亚各地区的时空感,使得不同地区人们的精神信仰追求更趋一致,同时这种纺织品在不同地区体现出不同文化,这也是印度尼西亚深厚的文化遗产之一。

帕托拉对印度尼西亚纺织品文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在帕托拉到来之前,印度尼西亚的伊卡技艺仅以经编为基础。难能可贵的是,帕托拉技艺以及大型中心场域和框架结构图案这些新的概念,很快就被印度尼西亚人所接受。编织工艺从经编或纬编进阶成经纬编,图案从单一条纹变成满版图案,这种转变是显而易见的。更进一步来说,许多印度尼西亚纺织品文化中,都受到帕托拉深刻的影响。

巴厘岛的纺织品格林辛(Gringsing),受到帕托拉的影响最为深刻。格林辛被戏称为“印度尼西亚对印度帕托拉的回应”。格林辛有三种颜色,代表着宇宙的和谐。底色为白色,代表上层世界;蓝黑色代表下层世界;棕红色则代表人类世界。棕红色是主导颜色,几何或植物等帕托拉图案在其中则非常引人注意。

制作格林辛的居民宣称他们可能是印度移民的后代,这或许也是一种对掌握传统技艺油然而生的荣耀。格林辛受到帕托拉影响,由过去的单面编织变成双面编织后,由这种复杂工艺引发的钦佩感和崇拜感,使得当地人们非常具有珍惜和保护意识,哪怕是微小的碎片,也会被收集起来。格林辛和帕托拉一样,被认为具有药用功效和驱邪能力,尤其是在仪式场合具有显著地位。人们穿着由帕托拉技艺制成、具有帕托拉图案的格林辛,方能证明他们具有参加仪式的资格和神圣的权利。

松巴岛是印度尼西亚中部一个人口稀少的小岛。在他们的纺织品图案中,可以看到骷髅头、树木和裸体男子等形象与帕托拉图案交织在一起。骷髅头是松巴岛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因为当地族群自古以来就有猎头的习俗。而采用帕托拉技艺编织的骷髅头,则被认为能够保佑人们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昆布(Combu)是松巴岛男子身着的长衣,过去是专门为贵族准备的。它是由两块帕托拉从中间缝在一起制成的,帕托拉上的图案要保持从上往下以及左右对称。在这些图案中,有许多骷髅头的形象,它们被认为是奴隶,以至于死后还要为贵族服务。这些贵族死后,同埃及法老一样,也会被制作成木乃伊,而用来裹尸的正是丝绸制成的帕托拉。昆布原来的基本色调是淡红色,但从帕托拉中汲取灵感后,所形成的图案由红色、蓝色和白色三色构成,象征着三位一体,至今仍然备受推崇。

礼仪织物被认为是加里曼丹北部伊班人部落中最珍贵的纺织品。伊班人在举行出生、死亡、战争、节日、宗教等仪式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猎头。而為了鼓励男人们勇敢地实施这个环节,妇女们就制作这种织物。过去的礼仪织物是纬编的形式,装饰着几何图案,后来融合了帕托拉的编织技艺和图案构造,并且赋予了权力的象征。

在其他地方的纺织品文化中,也都体现出帕托拉的影响力。在帝汶岛附近的萨乌,普通人就可以使用八角星形花篮图案的帕托拉,而这在苏门答腊和占碑等地仅仅是王室才能使用的。在弗洛勒斯岛,妇女们的裙子和贵族的毯子均采用帕托拉技艺制成,图案也是帕托拉特有的花朵主题。在龙布陵岛,男人们的披肩和裙摆上,通常都有高雅的帕托拉图案,如大象的形象就是源自印度的版本。在龙目岛,萨萨克人的布料中,融入了许多与帕托拉类似的图案。

总的来说,12世纪之后,印度的帕托拉进入印度尼西亚之后,对当地的纺织品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印度尼西亚国服巴迪克衫,其肩部的布局与帕托拉一致,如具有一个中心场域图案和两条狭长的纵向边线。直至今日,巴厘岛的居民还能够熟练运用这种传统的双面印染技艺生产帕托拉。这些不断获得改良和发展的新产品,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亲睐。在早期,帕托拉由于其稀有、珍贵,以及作为礼物的属性,被印度尼西亚人划入了神秘文化的范畴,出现在各种仪式场合中,并延续至今。从文化衍生和传播的角度来说,帕托拉不仅是印度的,更是印度尼西亚的。

猜你喜欢
伊卡印度尼西亚托拉
未来的家园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印度尼西亚—省的天空变成了红色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仿宋锡钱
中国钱币(2016年6期)2016-06-15 20:29:57
伊卡·苏帕宁:芬兰设计“新名片”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4:26
泮托拉唑预防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
泮托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哈尔滨医药(2015年2期)2015-12-01 03:57:34
↓未来交通——斯拉米特(印度尼西亚)
环球时报(2009-09-29)2009-09-29 11: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