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阶式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2023-09-09 22:07陈海永齐玲李妍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4期
关键词:产教本科生导师

陈海永,齐玲,李妍

(河北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天津 300401)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作为地方工科院校,要勇于面对工业革命浪潮下区域产业集群迫切发展的需求,积极探寻变革之路[1-2]。

1 深化推进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1.1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

2019 年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 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已成为国家统筹推进高等学校加强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3]。

1.2 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是本科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产教融合指教育与产业的一体化互动,主要包括校企合作研发、产教融合共建、科技项目牵引、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形式[4]。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型、实践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势在必行。通过推进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将本科教育向产业延伸,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的迫切要求[5]。

2 本科教育在产教深度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本科教育与产业发展不匹配

本科生既要学习基础知识,也要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并在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动力则来源于产业的需求[6]。如果工程实践脱离了产业的实际需求,则很难实现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科教育和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匹配问题,其核心问题是产业需求和技术创新领先于大学本科人才的培养。

2.2 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单一

人才培养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实验、综合设计类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相关环节。从实际实施效果来看,实习实践的内容很难触及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知识结构的原因,多数高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面对知识结构、技术技能迭代更新的客观要求,部分教师未能主动转变思维方式,很难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次是高校教师缺少工程实践背景,多数高校教师未接触过产业一线,没有工程项目实际经验,在思维模式上重视理论研究,缺少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7];最后是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在新工科及OBE 背景下,更加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这些都需要有强大的创新实践平台和系统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支撑,显然多数高校在这方面的建设落后于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8]。

3 递阶式产教融合的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为探索形成地方高校阶梯式产教融合特色,加快培养大批新工科人才,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紧紧围绕“四个面向”的新使命,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探索更加务实、有效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启动了人工智能专业群纵向贯通递阶式产教融合项目,紧密协同校内外实践资源,培养人工智能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产教融合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3.1 面向产业需求,纵向贯通产教融合

纵向贯通递阶式产教融合旨在以“四个面向”为指导,以京津冀地区关键产业集群需求为牵引,以校企联合解决项目技术难题为目标,由企业出项目,由学院相关专业与企业、研究院、实验室、科研院所等共建特色协同育人创新平台,开展校企协同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前学院已经建立智慧健康协同育人创新平台、智慧国防协同育人创新平台、智慧交通协同育人创新平台。

学院主要瞄准产业重要需求,着力聚集特色行业高端学术资源以及多层次资源,推进学院与产业界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为高校团队的教学、科研提供数据、场景、测试等研究资源支持;高校团队可以为企业提供人力、智力、技术等智力资源支持,进而实现学校和企业单位的共商共建、协同育人。

3.2 构建产教融合校内实践课程体系

构建产教融合校内实践课程体系的根本出发点是要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行业产业环境。为此,围绕本科生的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引入企业项目实践资源,系统设置实践课程体系[9]。充分利用学院协同育人创新平台,分层递进支撑学院专业建设,每门实践课程设置不同课程模块,针对不同专业培养目标采用不同课程模块,明确每门实践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在产教融合校内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中,以满足产教融合企业重要需求为抓手,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和新工科建设要求,打造递阶式产教融合实践课程体系,即初阶为计算机与智能基础实践,以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及专业教育奠定基础,为各专业“注智赋能”;中阶为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以培养学生系统工程能力为目标,综合多门实验课程,综合设计开发实践,对专业课程起到支撑作用;高阶为专业方向实践实训,以解决行业企业难题为牵引,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借助学院协同育人创新平台,联合企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引导作用。

3.3 以协同育人创新平台为基础,以攻克企业难题为牵引,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联合企业不断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攻关联合项目不仅能够助力学生磨炼技术,而且能够让学生了解行业产业技术前沿,促进理论知识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企业和高校的融合创新,提升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10-11]。

在高阶的实习实训中,学生可以利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项目问题,通过技术攻关解决难题,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3.4 构建双导师实践指导团队,融合校企双方的人才培养优势

在满足学校本科生校外导师基本条件下,创新联合体可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成员为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导师结对,构建特色方向双导师实践指导团队,主要负责学生高阶实验阶段的指导任务[12]。在联合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校内实习实训预备知识体系构建和指导工作,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培养本科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把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度融入毕业设计项目、实习实训项目,形成双导师实习实训案例集。双导师制度可以让学生使用更多的导师资源,为真正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机制上的质量保障。

深化双导师制度,不仅有助于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创新,也有助于理论课程内容的优化,可以用理论指导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3-14]。此外,双导师制度可以让更多的校内教师接触到行业产业一线,了解产业需求、产业研发、企业文化等,从而完成自己的知识重构,将专业知识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15]。

4 结语

为推动递阶式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育人培养计划的实施,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重新梳理院内组织机构,建立产教融合办公室,全面负责甄选融合对象,确保遴选出的企业与学科相关度高,产教融合的合作项目具有前沿性,能够较好地体现产业行业当前的发展状态并能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全面深度推动学院产教融合。目前,学院已经建立了多个特色方向协同育人创新平台,涉及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近40 家,遴选出近百名企业导师,已培养本科生、研究生近百名,分布在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

面对行业产业对工程人才需求周期频率的加快,高校应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行业产业协会合作培养人才,使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精准,能够直接和企业需求对接。产教融合是推动一流本科教育改革的措施之一,对于促进大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在实验实训中应用知识、在科研实践中创新知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产教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