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的环境类专业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9-09 22:07陈侠张旋葛秀丽王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环境

陈侠,张旋,葛秀丽,王晨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353)

2017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2019 年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提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平等择优、先建后认、动态实施的基本原则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逐步推进协同育人模式,要求高等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培养目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生态发展,高质量建设环境类专业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环境专业建设的重点。产教融合是环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1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类专业建设现状

中国式现代化是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局发展中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既具有全局性又具有针对性的规划与部署,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这也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近年来在生态环境治理、环境管理等方面投入较多。我国高校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开设环境类相关专业,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在原有培养模式的限制下输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2]。

专业建设必须与社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结合,环境专业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结合高校工科特色的环境专业要切合本学校的学科优势以及环境专业的特点,以社会服务需求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培养符合专业特色、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环境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HenryEtzkowitz 和LoetLeydesdorff 创立的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间的“三螺旋理论”是产教融合的基础,政府、企业与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和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三者联结,可以形成一种彼此重叠、相互作用、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三螺旋”模式[3]。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政府的职能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优化整合资源,引导大学的人才培养;大学的职能是按照政策要求和行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提供系统的、可更新的教育服务;企业的职能是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的服务支持以及人才培养成果的转化渠道。现代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要建设人才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建立实验实习基地、产业研发中心、学术研发中心等[4]。但是,在产教融合协同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学校专业多遵循传统培养方式,并有一定的教学规律,但是培养计划以及课程设置需要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就导致知识有一定的滞后。从学生学习能力来看,大部分学生过于依赖传统教学方法所传授的知识,创新意识较为淡薄,很少意识到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教师的教学来看,部分教师对于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内容更新较少,在教学方法上仍旧停留于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较少。新时代提倡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很难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这将导致难以向注重开发创造力的创新教育理念转变[5]。从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和参与情况来看,企业是人才的重要接收和转化方,但是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上参与很少,也没有根据行业需求和发展营造创新科研环境,产教融合流于形式,深度合作较少[6]。

2.2 环境类课程教材更新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以教学型培养模式为主导,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模式中尚未受到充分重视[7]。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环境类专业是门交叉学科,知识和技术更新较多,教材的更新需要时间和周期,课程内容要实时更新,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目前科研占据了大学专业教师大量时间,导致很多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教学改革的研究中。一些环境政策和标准近年来更新较多,环境管理和环境法规类的相关课程内容也需要更新。

2.3 工程实践类师资缺乏

目前,高校师资力量逐渐增强,硕博比增加,以齐鲁工业大学为例,环境专业的硕博比在90%以上,但是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不足30%。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需要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其既要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指导能力,因而需要技能型和工程类的企业技术人才加入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团队。

3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类专业产教融合培养策略

在产教融合协同模式中,“产”是指产业,“教”是指教育,教育与产业作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分别发挥不同作用以及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责。“产”与“教”形成有效协同需要两者互动共融[8-9]。环境类专业培养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以“教学—科研—实践—创新”“四位一体”的应用型环境人才培养体系[10]。

3.1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环境类专业培养全过程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培养目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流域高质量生态发展和生态示范,构建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实验实践训练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搭建多层次的环境类培养体系。专业、行业、企业多元合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环境类的专业培养以及模块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个体系中,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目标。

3.2 完善创新培养链条式平台支撑体系

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切入点,以培养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整合“行校企”软硬件资源,构建了“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创业型输出”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结合[11]。以齐鲁工业大学为例,学校环境学部现有清洁生产与工业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省级学科平台3 个,依托省重点科研平台与北控水务有限公司等,共建面向职业岗位需求和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实习实训平台+实习实训团队”;依托省级技艺技能创新平台等,建设“专业+行业+创业”的“双创教育平台+创新创业团队”;依托校企合作处与省环科院等,共建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技术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团队”。

3.3 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

课程是高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课程的结构设置对于创新人才培养至关重要[12]。将育人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深耕第一课堂,厚植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行校企”协同开发绿色生态理念系列活页教材,共同创设教学情境,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培绿色育人基地。拓展第二课堂,宣传绿色发展理念,行校企共育创新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环境类社会实践活动和技术服务项目,培养学生主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学生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专业能力。

环境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肥沃土壤。为促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学术科创孵化基金,联合国家创新实验计划、社会实践项目、企业创新创业项目,建立创新项目资源库,注重培养学生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综合素质[13]。

3.4 “双导师”制度建设

在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中实行“双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两位导师,共同培养学生。将学生分配给本学院的各专业教师,由专业课程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启蒙导师,进行学业指导和个性化培养,主要负责学生在校内的专业学习指导和创新实验参与等工作。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指导、企业实践和实习实训,以及促进学生对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了解[14]。

4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类专业培养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教融合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建设和发展,对专业实践平台建设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有较大帮助。环境类专业建设要在科教融合的基础上,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将专业建在产业链和需求链上,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和发展能力,以“专业—企业—行业”“双线并重、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加强两个课堂建设,以科研创新和科创大赛为基点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环境类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专业建设新途径,高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环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融合菜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