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宇, 潘一弓
(1.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2.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94)
大宗商品在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中至关重要,其价格变化直接关乎着全球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其对于通胀水平的高与低也有着直接影响[1]。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的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供需格局迎来了重大变化,其价格波动愈发剧烈,以煤炭和石油商品为例,在2020 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实体经济停摆,需求降至近年来最低水平,而生产端又未能及时减产,导致煤炭、石油价格一度呈现断崖式下跌,其中原油期货在2020 年2 月25 日到5 月21 日期间,其最大跌幅可达75%[2]。而随着我国率先复工复产,一些发达经济体实行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政策,甚至美国直接采用无限QE 政策,对民众直接发放现金,在强烈的政策刺激下,国际大宗商品剧烈反弹,价格一路飙升,随着今年俄乌冲突的爆发,大宗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其价格走势更是被按下了“加速键”[3]。仍是以原油为例,2022 年3 月初原油价格一度攀升至123.70 美元每桶,已达到2008 年的高位[4]。综上所述,全球大宗商品受供需分析、金融政策的影响极大,而中国作为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需求量、供给量均不容小觑[5]。
现阶段,在“碳中和”政策的影响下,大宗商品的供需格局也在发生着广大而又深远地变化。因此,厘清大宗商品在全球的供需格局变化,有助于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的布局中快人一步,建立起优势地位。
商品的价格底层逻辑上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而大宗商品也属于商品的一种,其作为实物资产其价格本质上也由供需关系控制[6]。大宗商品的成本决定了其价格的底线,成本的提高可能会逼迫企业进行减产,贸易政策的收紧等等都会导致供给端减少,价格提升,其价格变动的趋势随着供需双方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当然库存变动对于价格变动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某类大宗商品其库存始终偏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供给端的生产量较大,但需求端的需求较小,商品价格就会逐渐向下调整,反之则价格会向上增长。
国际大宗商品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其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来说,决定其价格变动的核心在于供给端的产量;而对于有色金属来说,决定其价格变动的核心在于需求周期;对于能源化工产品来说,其价格变动的核心则在于供给端与需求端,二者共同作用对其价格进行调整。
对于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来说,其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在于供给端的变化,原因在于农产品是一种生活刚需产品,其需求端较为稳定,在没有国家政策、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下,各农产品进口国的消费均比较稳定。但是其供给端比较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受到厄尔尼诺效应及其附带的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导致气温、降水波动异常,使得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农产品主产区供给端变化较为剧烈。与矿产类等开采性资源不同,农作物一旦出现减产,其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供给端的供给量,其产品价格必然会大幅提升。
因此对于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的预测,可以通过观察农产品主产区的气候变化来判断。除此之外,消费量、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都是对其价格走势进行预测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来说,其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在于需求端的周期性变化,原因在于金属矿石的供应端比较稳定,其需求变化会影响其价格变动。除此之外,金属产品在作为国际大宗商品进行考虑时,不能只考虑其上游金属矿石供应端,还需要考虑其中游精炼金属以及下游的成材金属。上游金属矿石和中游精炼金属其价格变动规律性较强,但下游的金属成材由于其包含范围广,广泛集中在机械生产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电子电器等行业,其需求较为分散,没有较强的规律性。
除了供需外,库存也是影响金属产品价格的重要指标,包含主动变化与被动变化两种区别:当金属产品的供应端和需求端都比较旺盛时,库存就会主动增加,价格还会上涨,反之则库存主动减少,价格下跌;当供应端大于需求端时,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其库存则会被动增加,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则库存被动减少,价格则会提升。
对于能源化工产品来说,其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在于供应端和需求端的共同作用,原因在于其受政策的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其价格变动也会反作用于政策。其类似于金属产品但又不同于金属产品,能源化工类产品的上游一般为垄断,其中下游覆盖的行业众多且分散,与此同时,下游产业对于上游的反馈周期很长,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能源化工中有一特殊的品类,即煤炭,与其他品类的能源化工大宗商品不同,煤炭的价格主要受到我国供需关系的影响。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供应国与产出国,占比在48%左右,对于国外煤炭的需求相对较低,其进口依赖度仅为7%,因此我国的煤炭价格与国际煤炭价格高度相关。我国的煤炭供需受政策影响极大,根据我国的政策变化基本就可以对国际煤价进行预测分析。
“碳中和”政策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即碳源头替代、提升碳应用效率和降低碳排放水平。因此该政策主要对金属产品和基础能源产品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农产品的影响较小。围绕“碳中和”政策的实现路径,可以发现在政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实现高耗能产品的供给端缩紧,对于煤炭、原油等旧能源的产能要加以限制,对于钢铁等碳排放较高的产品也要加以限制。另一方面要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一些新能源制造企业例如:新能源车、光伏等相关的锂、钴、镍商品需求会大幅提升。
因此在“碳中和”政策的大背景下,与新能源相关的有色金属商品需求将上升,其价格会逐步走高;但由于能源需求在不断上涨,节能减排又势在必行,因此传统能源的供需关系将会相对紧张,其价格也会走高。
大宗商品在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中至关重要,其价格变化直接关乎着全球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明确了大宗商品的商品属性,明确其作为实物资产,价格本质上也由供需关系控制。随后通过对农产品、金属产品和能源化工产品等三类大宗商品的针对性分析,发现农产品的价格变动核心在于供给端,金属产品价格变动的核心在于需求周期,能源化工产品价格变动的核心在于供给端与需求端共同作用。最后,围绕“碳中和”政策的实现路径以及大宗商品的供需关系,发现与新能源相关的有色金属商品以及传统能源的价格具备上涨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