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军
(太原市可持续发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9)
2022 年10 月山西省发改委公布《山西中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5 年)》中,提出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为核心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南北增长极,辐射带动五市产业协同发展。对太原市的定位为培育总部经济和平台经济,打造中部城市群的科创中心。
从获得的数据来看,2020 年太原市科研与试验发展经费达91.1 亿元,占全省比重43.2%。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在大学、研究院所、企业研发总部人才引进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本文对太原市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研发中心区进行SWOT 态势分析,就是将与太原市科技研发密切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并依照矩阵形式对其进行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与太原市科技研发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对太原市建设研发中心区有针对性的路径和对策。
要素分析主要从山西中部城市群5 市科技研发投入、大学、研究所、企业研发机构分布情况、太原市2021 年科学研究的成果、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对太原建设的研发中心的需要、太原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等对太原建设研发中心的强化、短板要素分析等七个方面进行。
太原市2016—2020 年的R&D 经费投入额度、强度在山西中部城市群5 市中都是最高,每年的R&D经费投入规模能占到全省的一半左右,而且投入呈现不断加大趋势。2016—2020 年财政科技支出额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太原市的规模都是最高的。太原市的投入额度和强度逐年升高。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太原市占比最大。具体数据如表1~表3 所示。
表1 山西中部5 市2016—2020 年R&D 经费投入情况(亿元)
表2 山西中部5 市2016—2020 年财政科技支出额(亿元)
表3 2020 年山西中部5 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情况
1.大学分布情况。2021 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82所,成人高等学校9 所,其中在太原市的有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普通高等学校50 所,成人高等学校6 所。本科高校分布最多的地市为太原。山西大学有两个双一流学科、太原理工大学有1 个一流学科①数据来源:太原市20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山西省20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发明专利。2021 全年山西省发明专利授权量3 915 件,增长31.1%。2021 全年太原市发明专利授权量2 817 件②数据来源:太原市20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山西省20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企业研发机构分布情况。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例,2021 年山西省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1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13 家。太原市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4 家。太原市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能占到全省的58.06%和30.02%,占比较大③数据来源:太原市20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山西省20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截至2021 年底,太原市累计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建成拥有院士工作站的情况和2021 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如表4 所示。获得2020 年度国家科技奖和山西省科技奖情况如表5 所示④数据来源:太原市20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4 太原市实验室、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情况
表5 太原市2020 年度国家科技奖和山西省科技奖情况
建设“太原榆次太谷发展核”。2022 年10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 年)》,规划做大做强太原晋中中心区域,采取太原总部+晋中生产制造、太原总装+晋中配套、太原研发+晋中转化等模式。规划中提到强化太原的研发中心建设。
《太原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 年)》中提及,太原市将以“双碳”为目标、以科技为引领,全面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这些都需要科技的力量。
2022 年4 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空间战略规划》中提出建设全国一流、开放型的太忻科创走廊。构建多元载体联动、人才自由流动、信息互通、服务共享的创新网络。以高新技术企业总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孵化与中试基地等为极核,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范围内形成以研发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小镇、产业园区为主要空间形式的创新集聚区。
2022 年10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 年)》,明确提出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山西综改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率先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些无一不凸显研发的重要性。
科技成果产业化不顺畅。创新成果产业化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助于新技术应用和项目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不畅。多数企业与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之间信息不对称,主动对接意识不强。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企业作为最主要的创新主体,多数缺乏长远战略目标,重生产轻研发,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少。特别是部分规模小的企业,面对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不断提高,资金链条吃紧,创新投入明显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本地储备不足,面临技术壁垒,竞争压力大。大部分产品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价值链的中低端及产业化的培育阶段。
本部分主要从太原市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科技研发中心区域优势、劣势、机会、风险等的具体列举,详细的SWOT 分析两部分进行。
1.优势。拥有省内最好的大学、研究所、研发机构,经费充足,拥有省内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研究人员。
2.劣势。大学在国内并不顶尖,双一流学科只有3 个;研发机构的成果转化率不高;顶级研究人员缺乏;缺乏创新驱动的世界级企业。
3.机会。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不断实施;太原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山西综改示范区建设。
4.风险。太原市社会开放程度不高;重视科技重视研发理念不足;从社会角度看科技研发驱动经济发展周期太长。
根据太原市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科技研发中心区优势、劣势、机会、风险等的具体列举,对太原市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科技研发中心的区进行SWOT 分析。具体内容如图1 所示。
图1 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科技研发中心的SWOT 分析
从科技研发协调机制、一体化的太忻科创走廊、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开展研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企业主体发展壮大等方面提出5 条路径。
统筹配置研发资源。太原作为中国GDP 百强城市、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核心,要聚焦于强化其核心功能,提高研发的集聚效应和对研发资源配置的统筹能力。引进龙头企业或研发机构加强研发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或研发机构,各产业深加工产业园,集合产学研优势资源,以政府计划为指南导向,以市场需求拉动为动力,以高校学科交叉为技术创新源头,重点围绕重点产业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展开工作。完善研发条件支撑。优化产业创新子生态。统筹利用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国际领先前沿新材料项目和技术研发。完善质量认证。加强质量、标准、认证、品牌培育,推动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针对关键材料的质量检验检测能力[1]。
完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共建、资源互通、成果共享等合作机制。探索构建起有效协同“政产学研”各类关键创新资源的理事会机构。在着力促进研发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国产化材料+系统应用解决方案,破解关键材料“卡脖子”难题。集应用基础研究、中试和产业化开发于一体,打通碳基新材料从实验室、中试向产业化的发展通道,提升技术成熟度,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发挥5 城市的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推动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和高效流动,由区域内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紧密联动形成的创新网络超越城市的行政边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构建产业创新生态。重点支持重点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建立多种形式的行业企业创新平台,鼓励有色金属企业通过加强产业上下游、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突破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牵引城市群内产业转型升级[2]。
产业链建设重点任务包括瞄准薄弱环节补链、立足现有基础强链、聚焦热点领域延链以及围绕前沿领域建链等。立足现有基础强链进行研发。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导,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结合山西省战略新兴产业长期发展需求。瞄准薄弱环节补链进行研发。发挥资源优势,引进和培育先进企业。立足山西省丰富能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以及战略发展产业需求,瞄准山西中部城市群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吸引一批国内先进企业转移落户,并针对重点产业进行本地企业培育孵化。围绕前沿领域建链进行研发。对于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增强创新驱动源头供给。围绕前沿领域建链进行研发。推动相关资源一体化配置,健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布局[3]。
针对重点产业中重大、共性问题,突破多项共性关键技术,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系列协同创新示范效应,建成全国范围内的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最终建成山西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人才示范基地。强化人才支撑。加大“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与海内外优秀企业、研发机构合作,积极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推动企业和高校联合建立各类创新平台,加快人才队伍培育。
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产融合作渠道,为企业争取获得更多、更优惠的金融支持。建立对重大项目的定期调度机制,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加强协调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强开放合作。支持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京津冀、环渤海创新协同,促进人才团队、技术资本、标准专利、管理经验交流合作。鼓励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太原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加强与相关产业发达省市的园区、企业交流合作,形成战略发展同盟,实现地区差异、协同发展。培育产业链主骨干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立“链长+链主”工作推进体系,通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动“链主”做强做优、“链核”企业提质增效,重点培养相关产业链“链主”骨干企业。深入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提链”工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附加值。
把山西省中部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着眼于长远发展,着眼于内部平衡,从内部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各方面辩证性发生作用、着眼于发展角度提出针对性策略。
针对太原市范围内研发机构的不同类型、其在国内、山西省内创新链条的不同位置实施分类指导和管理。太原市科技管理部门要指导地方建设各类研发机构,避免无序竞争、过度扩张。围绕山西中部城市群产业发展需求,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建设研发机构。太原市应定位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内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支撑环节,把提高研发能力作为核心。将集成创新的思维贯通于山西省中部城市群内基础研究到应用的创新链条,围绕城市群内产业链布局研发活动。真正立足市场,研发机构应聚焦产业链初期的创新活动,投资和孵化定位为辅助职能。研发机构着眼实际应用,以成果为导向进行科技研发,实现知识——技术——产品的模式。
太原市出台相关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研发机构建设,在城市群内实现发挥创新链引领产业链、金融链支撑创新链。出台相关办法,政府在研发机构建设中只提供公共保障,研发机构保证公共属性和自主性。构建多元化经费来源机制。初期政府补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增加收益,以财政投入为主、自我盈利为辅,探索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基金会的可行性。人才流动要顺畅,打破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明确发展定位,支持研发机构以地方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出发点,社会责任与市场效率同时兼顾。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市场前端技术需求要由不同的研发机构承担。加强各区域间机构资源集聚发展,统筹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发展、释放创新溢出效应。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研发机构整合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聚焦行业共性需求,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产业发展。
加快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创新要素跨市域流动,突破地域性技术壁垒,实现城市群内产业均衡。加强规划统筹形成有鲜明特色、能优势互补、可联合布局的科学技术机制。推动研发机构集聚,探索由政府主导配套服务平台,形成研发机构集聚机制。协同联动创新体系。依托太原市高校院所和优秀科技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跨部门、跨单位、全链条协同创新。聚焦研发机构核心需求,引导银行、天使、创投、风投等社会资本投资。合理利用专项财政资金,从引进高层次人才、风险投资补助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研发机构内鼓励技术成果收益分红、股权激励等,提高对紧缺人才的吸引力,加大医疗、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实行差异化扶持。按照研发机构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按照不同功能定位分类施策,分级支持。加快对研发机构放权赋能,争取国家及地方相关权限下放,探索在立项、人才等方面的自主权。强化绩效引导,完善分配机制,分配要向有贡献的团队和个人倾斜,确保核心队伍的稳定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