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益家 廖志芬 李 双 张一梅
(泉州市正骨医院,福建 福州 362200)
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多数患者容易出现较多合并症,其中以骨科疾病最为常见,而对于该类并发症,临床一般选择手术治疗[1],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髋关节疾患患者需要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对于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手术过程和麻醉、围手术期护理均可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若护理不当,易增加其并发症风险,从而对其预后造成严重影响,而为了能够早期发现护理风险,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2]。在围术期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相比传统的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其主要是通过采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情况,提前预见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能够早期采取相应的干预,降低并发症风险,将护理质量水平得以提高,保障患者的安全[3]。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合并高血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预见性围术期护理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本研究的纳入对象为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血压患者,收取时间段在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 例。
纳入标准:(1)符合手术指征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2)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和麻醉禁忌证;(2)合并人格分裂和帕金森等疾病;(3)近期具有重大创伤史和手术史;(4)合并语言障碍和精神异常。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手术前,告知患者有关手术的相关知识,在术后,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病情情况,并加强并发症护理。
1.2.2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围术期护理,具体如下:
(1)成立预见性围手术护理小组,由医生、康复师、专科护士、责任护士组成,共同制定与讨论患者的围手术护理计划。
(2)术前护理:①术前检查:做好患者术前的相关检查、实验室相关检查、X 线片、静脉彩超、心脏彩超等,尤其需要重视患者心脏功能和血压。②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评估、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疼痛评估、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营养评估、心理评估等。③血压控制:研究认为,收缩压在160 mmHg、舒张压在105 mmHg 以上者容易增加手术危险性,尤其对于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者,手术应激、气管插管、麻醉诱导等均可增加患者血压水平,诱发严重后果,比如增加手术创面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脑出血等发生。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血压变化,需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同时定期开展监测相关工作,遵医嘱给予规范系统的降压治疗,避免血压波动太大,从而使心血管系统维持正常[4-5]。为了能够保证手术顺利开展,术前加强降压治疗十分重要,而在服药期间,定时监测患者血压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④评估患者营养状态,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饮食,指导患者进食低脂和低钠饮食,每日需要摄入适量的镁、钙、钾等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术前禁食产气食物,比如牛奶、豆类。⑤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应用叙事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保持和蔼、耐心的态度倾听患者的感受,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有关手术的相关知识,比如术中配合事项、手术意义和目的等,或者请同病室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使患者能够消除顾虑,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身心放松[6]。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干预,予耳穴贴压心、神门、交感等穴位、睡前予枣仁安神饮口服,有助于患者改善睡眠。
(3)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观察,比如呼吸、脉搏、血压等,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情况,与术前的血压进行对比,因患者麻醉药及手术的影响,容易出现围术期低血压,及时发现患者低血压的情况,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关处理。②加强体位护理:因手术后麻醉未完全消退,肌肉力量下降,患者在手术后过床的时候容易因体位不当导致脱位,因此在搬运时注意患肢体位的摆放,预防脱位。在病房维持正确的体位,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定期翻身,避免患肢内收内旋,预防脱位。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需保证动作轻柔,预防血压波动[7-9]。③疼痛护理:定时给予疼痛评估,根据疼痛评估结果按时给予药物镇痛及物理镇痛,每日予伤口部位冷疗。④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手术后评估静脉血栓风险,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三级预防,指导术后麻醉消退后行踝泵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尽早下地行走。每日予气压治疗仪按摩患肢预防血栓,定时应用抗凝剂,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法予双下肢涌泉穴穴位贴敷等,预防血栓的发生。
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一般资料情况、并发症情况、血压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护理前、护理后第1 d、护理后第3 d、护理后第7 d)。
采用VAS 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用0-10分表示,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均选择t检验,用±s表示,而对于计数资料,均选择用χ2检验,用n(%)表示,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若P<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年龄、高血压病程以及性别所占比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 值例数(n)50 50男28(56.00)29(58.00)女22(44.00)21(42.00)年龄(岁)65.52±2.85 65.53±2.86 0.018 0.986高血压病程(年)11.52±1.85 11.53±1.86 0.027 0.979性别0.041 0.840
观察组发生1 例(2.00%)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5 例(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7,P=0.092)。
护理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s,mmHg)
表2 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s,mmHg)
注:与护理前相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50 50护理前1 d 152.52±2.52 152.58±2.78 0.113 0.910护理后7 d 131.85±1.45*141.25±1.52*31.641 0.000护理前1 d 92.52±1.02 92.53±1.45 0.040 0.968护理后7 d 102.25±1.02*103.52±1.02*6.225 0.000收缩压舒张压
护理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同时间段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VAS 评分(±s,分)
表3 对比两组VAS 评分(±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50 50护理前7.22±1.12 7.25±1.52 0.112 0.911护理后1 d 3.21±1.02 5.11±1.85 6.360 0.000护理后3 d 2.23±1.21 4.14±1.12 8.191 0.000护理后7 d 2.01±0.01 3.11±1.12 6.945 0.000
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具有较大风险,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易导致其出现大面积的创伤,从而加重出血情况,且该术式对于无菌的要求也较高。而为了能够使手术成功率得以提高,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10-11],能够对手术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对于存在高血压者,保持良好的血压状态是护理重点,不仅需做好基础的护理措施,还需加强患者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且加强体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预防并发症形成[12-13]。在传统的围术期护理中,通常会忽视早期康复锻炼的制定,仅开展简单的健康教育,易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患者康复进程延误,增加医疗负担。而通过预见性围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在多个学科的协作下,采用多种措施以降低围术期所致的应激反应,并且能够使患者住院时间得以缩短,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本次结果中,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另外,通过在护理中重视血压的管理,能够使患者血压水平得以降低,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潜在的护理风险早期识别,并及时进行干预,该项护理模式现已广泛用于国内外等护理工作中,但是根据研究显示,在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常常易发生并发症,例如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不断增加,高达40%以上,对于该种情况,开展预见性围手术期护理较为重要。预见性围手术护理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十分重要,通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预防措施,能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血栓的了解程度,以患者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制定护理方案,能对于患者自身的机体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促进患者自身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通过各项措施措施,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相比,优势较多。
综上所述,对于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实施预见性围术期护理十分有意义,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病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