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转型发展策略

2023-09-08 20:05:53刘方涛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文明转型战略

刘方涛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000)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农村产业、居民生活及乡风文明的的全面提升,能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方向。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构建,以“钉子精神”促进农村污染的防治,加强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土壤污染等修复与治理工作,并为我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科学的目标体系: 争取到2022 年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到2035 年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到2050 年全面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等目标。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国乡村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效。 但农村生态振兴依旧面临许多层面的挑战和问题。应明确生态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探究生态转型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

1 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转型发展的相互关系

首先是生态转型有利于破解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居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便对乡村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层面。但当前的农村发展与建设还面临着生活垃圾、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质量。生态转型发展对解决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因为,生态转型发展不仅可以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体系,还能促进农村文化、经济、政治等其他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在满足乡村居民物质需求的同时,满足其在文化、精神等层面的诉求,有助于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开展。 其次,为生态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抓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生态转型带来“财政资金”“制度指引”“政策制定”“人力资源” 等方面的支撑,能够为乡村生态转型带来新的“推力”[1]。 乡村振兴强调绿色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在生态维护、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主要以“人力”“技术”“资金”“法律”“制度”为主。这在某种层面促进了农村生态转型发展的规范化、现代化、系统化发展。 特别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对乡村生态治理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和“重视”,使资金与政策不断倾斜到该领域,让农村生态转型工作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保障。最后是生态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生态转型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与推进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生态转型要求乡村经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提升, 有利于乡村经济的优化与转型,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 生态转型能够引领、 创新农民的发展“意识”与“理念”,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此外,生态转型需要乡村组织建设的支持,能够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 持续优化制度和政治建设。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转型发展的问题

党和国家要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出台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政策文件,这为推进我国农村生态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在知识经济视域下,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断融入到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中,为我国农村生态转型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面临着诸多层面的问题和挑战,严重影响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一是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方式比较滞后。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涵盖 “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补齐农村工业“短板”,缩小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发展差距,提高产业生产活力,让农民成为有竞争力与吸引力的职业。其中“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生态转型发展,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重塑乡村居民的生态价值观。 通常来讲,我国农村在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多数是由于人类对生态保护的错误观念造成的[2]。 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转变居民的生态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部分乡镇政府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时,还存在着“宣传方式”滞后的问题,还是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拉横幅的方式进行宣传,影响力、吸引力较小。而且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都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重视和运用,不能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特点开展活动,难以深化农村居民对生态转型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

二是缺乏对人才培育与技术研发的重视。生态转型发展需要农村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形成以高效率、低排放、低消耗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以生态工业园建设、农业复合系统建设、生态型服务业建设为抓手,促进农业经济的“绿色化发展”, 需要构建一支的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但是,在人才培育方面,高校还面临着教育体系与培育方案不够完善、学生参与绿色生产的机会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我国生态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人才引进层面,养老、医疗、劳动、就业等社会保障政策还不够完善,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 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的关系不够“紧密”,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相对有限,导致高新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三是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的薄弱。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态转型发展需要法律与制度的支持,以此帮助政府部门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与建设。但在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中还存在诸多层面上的问题。 首先,缺乏对产业生产、企业生产、居民生活所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的具体规定,难以全面预防和治理农村生态污染问题。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与信息披露机制,责任制不能落实到个人,导致无法有效地遏制生态转型发展中的资源浪费、资金滥用等问题。其次,由于我国乡村振兴所涉及的领域较多,在法律制定与制度建设中需要统筹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但在此过程中不同部门的协同交流与共同合作仍显不足。

四是产业升级的不足。农村生态转型发展的重心、重点是推进产业的绿色化转型,通过能源节约、资源循环、绿色生产等转型模式,实现农村各产业的绿色化、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但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相关“绿色技术”“循环技术”还难以深入到农业与工业的升级优化中;特色农业品牌也难以得到建构, 导致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影响了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与持续推进[3]。 当前新产业形态发展不足,导致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局限于传统农耕生产与工业制造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隐患依然存在。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转型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

在信息化背景下,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能够为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各地主管部门应在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构建专门性的账号, 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与宣传,对破坏生态发展的问题及时进行披露, 构建开放的互动平台及反馈机制,确保农民在生态转型发展中拥有充分的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调动农村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作用。 同时,地方政府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开展文明农村、文明农民、文明企业、绿色产业等评比活动,开展知识竞赛、宣传宣讲、公益环保等活动,让农村居民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4];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渗透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使广大农民成为推进生态文明转型的重要力量。 此外,在宣传教育中,地方政府部门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有效“评估”“检验”“考察”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农村居民的生态理念,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3.2 加大技术研发与人才培育力度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从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两方面为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转型发展构建一支能力强、经营丰富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引领普通高等院校优化专业方向,强化师资建设,通过重构培育方案、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绿色实践、制造及生产的机会,着力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 制定各类人才引进政策,给予外来人才充分的福利待遇与发展机会,同时强化就业、医疗、养老等保障政策,全面消除人才参与乡村经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后顾之忧[5]。 二是加强物流交通、网络通信等设施建设,为我国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将财政投入集中到科研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为科研人员与高校提供更多的保障,特别是在绿色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等新型技术层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加强科研院所、学校、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科技创新的速度,让其转变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生态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使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更好、更快地实施。 总而言之,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农业技术研发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比重,为我国农村的生态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从而使农村产业更好实现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进而深入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3.3 加强生态建设的法律与制度建设

各省市乡镇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与资源优势,加强与乡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有关的法律与制度建设。一是通过设置领导部门及执法队伍,有效治理、预防农业生产中所存在的森林、河流、地下水开发等情况以及噪声污染、废弃废水等问题。 二是通过优化治理机制,为各类生态转型制度、政策及法规建设,奠定基础。三是通过构建科学的“监督机制”“披露制度”“府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规避资金挪用、滥用、乱用、乱作为等现象的出现。 加强对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的惩治力度。此外,需要深化各部门的交流,确保生态文明建与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相契合,构建科学合理的治理制度及法律法规体系。 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建设、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3.4 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的升级优化

推进生态转型发展,不仅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与监督, 还要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与变革,通过改变经济模式或建设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 一是促进“集约化农药技术”与“施肥技术”的运用。通过研发无毒无害的病害防治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让农产品“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切实推进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 二是加强对废弃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应鼓励企业优化组织结构、优化生产模式,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譬如通过设置“资源回收部门”,提高资源回收效用,或通过发展回收产业,让农村企业的污染物、废弃物、危化品得到回收,减少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三是我国政府部门应发展特色农业,拓宽产品渠道。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打造农业品牌,让特色农业成为引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抓手,让新生产工艺、 绿色工艺得到更好地推广与运用,从而让农村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增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的实效性。 四是发掘优质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发挥生态环境在 “产业发展”“经济建设” 中的促进作用;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人们的生态理念,使乡村居民成为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的主体。 总之,地方政府部门应从“技术升级”“模式优化”“产业结构重塑”等角度出发,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产业升级改造中, 让特色农业品牌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引领”;让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振兴融合起来,更好地为乡村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等工作提供依托,从而为我国缩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及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生态转型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 有利于生态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生态理念、信息技术,能够为农村生态建设提供全新的方向与支撑。 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农业科技研发、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法律制度建设、推进产业转型,能加快我国农村生态转型发展,为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等总体目标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文明转型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漫说文明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战略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战略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