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冬
(福建省长汀县第二中学,福建 龙岩 366300)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促进知识巩固、高阶思维发展、综合能力提升,是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有力举措.但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当前物理作业面临着作业比重大、重复试题多、作业完成时长、作业类型单一等问题,致使物理作业“低效化”,甚至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面对这一现状,相关部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学生的作业总量、作业时长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意见》中还倡导,将作业设计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必须指向新课改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克服机械、无效、重复和惩罚作业,使得学生在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作业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技能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真正落实物理核心素养.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关于作业的认知都存在明显的偏差、作业数量多且质量不高、作业数量和难度并无详细规划等,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到来,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方向也随之改变.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题海战术到一题多用.以往初中物理作业模式单一,作业内容也基本上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复.同时,在升学压力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常寄希望于“题海战术”,致使学生面临的题量大、针对性弱等.而在“双减”视域下,倡导精简作业数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物理作业设计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保障题目质量的前提下,精简作业数量,尽量实现一题多用、一题优用,使得学生“做一道题学会一类题”.
从单一性到多元化.传统初中物理作业形式单一,以纸质作业为主,基本上都是为考试所服务,这种作业形式单调、枯燥,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双减”视域下,倡导作业多元化,作业题目类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作业中,出现了实践题、实验题、讨论题、社会科学议题等.
从服务考试到学生全面发展.以往,作业设计存在极强的考试导向性,致使作业沦为“为考试服务的机器”.而在“双减”视域下,作业不再为考试所服务,而是以学生发展为定向,旨在借助基础型作业、探索型作业、开放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等多元化的课后作业,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1].
一直以来,形式单一、题量大、题目枯燥都是初中物理作业的“代名词”,面对“双减”政策的要求,在设计物理作业时,不仅要关注作业的质量,还应关注作业形式的多元化.要达到这一目标,物理教师在设计作业之前,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基于初中生的思维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等,整合一切资源进行作业设计.例如,在学习完“重力”之后,在作业设计时,可以大自然中的植物为观察对象,为学生设计观察类作业,对藤类植物茎蔓的生长方向进行观察,并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在学习完“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就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指导学生用装满水的水杯观察物体,对凹透镜成像进行探究,用凸透镜、鞋盒和手机,制作一个简易的投影仪;在学习完“噪声”之后,就鼓励学生课下到建筑工地、繁华的商区,对噪声污染现状展开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如此设计物理作业,增加了物理作业的新鲜感,可最大限度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物理作业探究中.
根据戴尔学习金字塔理论可知,在学生主动学习模式中,实践学习模式占据绝对优势.基于实践类作业能够促进物理知识和实践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新知识探究中.鉴于此,面对“双减”政策下的要求,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应聚焦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材料,为学生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践型作业,使学生在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的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形成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声现象”教学完成后,基于本章节内容,为学生设计一项既动手又动脑的实践型作业.通过本节课学习,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声音的特征、传播特质、声源定义等,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令我们喜欢的音乐,也有令人讨厌的声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噪声污染,接着指导学生从身边出发,对噪声污染进行调查,并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噪声污染的预防措施.在这一实践性作业中,明确了噪声污染的特性,并掌握了其控制方法,真正内化了所学知识.同时,学生的调研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也随之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
实验是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落实知识目标,促进高阶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多项重任.鉴于此,面对“双减”政策的要求,在优化物理作业设计时,必须要立足物理学科的特点,丰富实验资源,为学生设计力所能及的物理实验作业,使得学生在实验探究作业中,深刻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在实验探究中培养科学探究素养.例如,在“浮力”教学完成之后,为强化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设计一项探究型物理实验作业.自主搜集实验资料,围绕“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开展实验探究.在这一实验作业中,教师并未给出实验材料,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自主思考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同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开展实验、测量和记录数据等.最后,结合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回答问题:结合实验数据,物体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之间有关?如何用公式表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此设计,使得物理作业变成知识探究之旅,彻底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促使其在探究中高效达成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重目标,实现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育目标[3].
以往物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常常局限于教材中,取材有限.这种作业模式既不符合新课改下大物理的教育观念,也无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为了真正提升物理作业的有效性,唯有树立“大物理”的作业设计观念,立足于教材内容又不囿于教材限制,挖物理作业内涵,为学生设计开放型作业,促使学生在“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从生活延伸到社会”的开放型作业中,积极主动思考,并从不同角度分析,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双减”的教育目标.例如,在“运动的描述”教学之后,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就以开放型为指导,结合本节课中的“参照物”,为学生设计了开放型作业:(1)有这样一首歌曲唱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这歌词中,如果以江水作为参照物,竹排怎样运动?如果以江岸作为参照物,竹排怎样运动?如果以竹排作为参照物,江水和江岸又怎样运动?(2)西游记中孙悟红驾着筋斗云在天空中快速地飞行,孙悟空在飞行时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3)你还能列出几个跟参照物相关的诗句故事吗?这一作业模式彻底打破了教材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空间,使其更加具备挑战性,可促使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的积极主动思考中,加深了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物理思维品质,完成物理知识的高效学习[4].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必须要认识花木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施肥、浇水、培养等,在教育中亦是如此,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认知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等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面对这一现状,传统“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模式显然已经落伍,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鉴于此,在“双减”政策下,在优化物理作业设计时,唯有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出层次化的物理作业,使其成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挑战题.其中,必做题面向班级中所有学生,侧重于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属于一种基础性、同步性的作业;选做题则面向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学生可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挑战题则面向班级中的学优生,仅限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加关注知识的深刻理解、思维迁移等,旨在满足这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在“声的世界”作业设计中遵循这一原则,为班级中学困生、学中生和学优生设计针对性的作业:必做题:(1)音调高是指的是?响度大则是指声音的哪一个方面?(2)通常人没有对声音做出反应之前,猫和狗等小动物已经竖起了耳朵,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选做题:在百米赛场上,甲乙两个计时员为同一个运动员计时.其中,甲计时员以发令枪声为准进行计时,乙计时员则以号令枪白烟为标准进行计时.那么甲乙两人谁的计时更加准确?挑战题:一位同学到山区旅游,他面对山崖喊道:我来了,他乘坐的汽车以65 km/h的速度匀速前行,他在5 s听到了自己的回声,则他喊这句话的时候,与对面山崖的距离为多少?如此设计作业,使其呈现出一定的梯度性,无论是班级中的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均可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作业,最终促使所有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成长与发展[5].
综上所述,在落实“双减”政策时,初中物理教师应深入了解政策内涵,精准把握“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方向,切忌盲目设置作业,盲目创新作业,或者简单粗暴减少作业,而是将其纳入到教学设计计划中,指向物理核心素养设计出与学情相契合的作业.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强化物理学习情感,借助动手动脑的实践型作业和实验型的探究型作业内化知识,发展高阶思维,借助大物理的开放型作业实现综合发展,借助梯度型的层次化作业实现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