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不同,前者文体更加灵活,比较倾向于叙事,亦显抒情,兼表议论,新闻播音过程中感情起伏较大,因此,在民生新闻播音过程中需要关注并有效把握基调这一問题。基调对于某一段新闻内容或者是新闻栏目来说是感情色彩和态度。基调色彩涵盖了态度分寸,也涵盖了感情色彩,是态度感情和有声语言创作之间的结合,不能将其浅显地理解成新闻播报过程中的声音高低大小。播音处理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好基调,也就是所谓的整体感,若一个新闻作品不具备整体感,就会出现空泛僵硬的情况。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民生新闻的基本含义与特征、服务功能、民生新闻播音基调理论。民生新闻是从百姓生活中采集到的新闻,具有多种特征,而播音基调理论是民生新闻的播送基础。文章还提出把握民生新闻播音基调的对策,比如把思想引向情感、灵活的气息、锻炼口腔与音色变化等,旨在给民生类新闻播音员全面把握播音基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民生新闻;播音;服务功能;基调;理论;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138-03
民生新闻播音员需要牢牢把握基调,使用有声语言,充分表现新闻稿件的感情色彩与态度,方可准确传播新闻信息。如果播音过程中未把握好基调,那么很容易出现播出内容支离破碎的情况,导致宣传不到位。民生新闻播音对基调的把握关系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饱满程度,因此对民生新闻播音基调把握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征
第一,内容平民化。民生新闻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如劳动就业、社保、医疗、教育、食品安全、收入等。民生新闻以小见大,根据百姓周边小事和政策措施做文章。
第二,视角平民化。从老百姓的视角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百姓的眼光看待新闻,以百姓的语言播报新闻,此为民生新闻的一大亮点。基于此,新闻播音人员需要立足平民化角度,从百姓的立场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采用电视前的观众可以接受的播报方式,播送百姓关心的事情。民生新闻通过平民化视角进行新闻播报,零距离贴近百姓,十分接地气,从而赢得了普通百姓的支持与认同。
第三,意识平民化。过去报道新闻的时候,新闻报道主体一般是政府官员和社会精英等,继而构成了新闻播报精英化的现象,民生新闻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局面。民生新闻以百姓为主,注重百姓的实际需求,关注百姓生活中的辛酸苦辣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充分展现出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意识,将新闻播报从过去的精英化等思想中扭转了过来[1]。
第四,话语平民化。现阶段,新闻媒体不再只是宣传平台,也注重给予百姓一定的话语空间[2]。民生新闻将“以传播者为核心”变成“受众为核心”,从而在报道方式上实现了民众话语的转变。民生新闻主要是让百姓开口说话,让百姓发表对社会现象的意见,此为话语平民化的重要表现[3]。
(二)服务功能
第一,民生新闻是政府和百姓有效沟通、解决矛盾与冲突的重要窗口。民生新闻立足民生视角进行新闻播报,起着上情下达以及下情上达的作用,不但可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为人民服务。一则,其扮演着使党和政府声音落实到基层的传播者;二则,其扮演着向党和政府积极反馈民情和民意的桥梁角色;三则,其扮演了百姓与地方政府的调节者这一角色。
第二,民生新闻可以解答疑惑,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很多咨询、投诉等是媒体每日需要面对的,此为民生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民生新闻服务功能不局限在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也在积极为百姓处理问题。
第三,民生新闻是传播正能量的平台[4]。其充分反映了百姓所需信息,只要是百姓关心的话题,比如大政方针等均要与具体事例相融合,做到让观众容易接受[5]。民生新闻选题大部分是事件类报道,每个偶发性事件背后均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在传播时能够让观众有一定的收获:要么改变对身边事物的看法,要么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么帮助人们洗涤心灵,要么增强人们防范灾害的意识。
所谓基调,即对稿件整体感情色彩与分量的把握,而非仅仅是播音过程中声音的高低。基调一来是指新闻稿件本身蕴含的感情色彩与分量,二来是指播音员在播讲目的指导下产生的具体态度,还有相关政策对播讲态度的制约。基调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所造成的,取决于播音员对新闻稿件的理解与把握,以及播报时的声音控制和表达技巧等。把握播音基调基本要求就是保证基调贴切、态度鲜明,基调保持统一,且灵活多变[6]。
播音基调在早期被认为是“朗诵者应当清楚且尖锐地提出与判定自己对播报稿件的态度,用有效的表达方式让观众认可自己的处理”,后来发展为播音基调“不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高低,而是指朗读过程中感情色彩的体现,主要涵盖了新闻稿件整体的感情色彩、分量,以及朗读者的态度”,再到如今演变为“播报新闻稿件时把握整体感情色彩与分量”。我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创始人经过论述态度分寸以及感情色彩来把握基调,从整体和局部、个性和共性等方面论述把握播音基调的原则,对有声语言受众认识基调有重要意义。张颂在书中将态度分寸和语气关联分成五类进行论述,同时尚未从具体的倾向和显露程度思考。在有关研究中,学者对基调转换方面的论述屈指可数,仅仅认为需要按照新闻内容分类,通过情绪、语气等的转换,将各种类型的新闻划分开来[7]。
众所周知,主持人是民生新闻生产线至受众之间的“中介之序”,地位比较特殊,决定了民生新闻价值与传播目的是否可以实现。
但是,在具体播报过程中,播音员容易忽视基调把握,一是准备不充分,不能正确判断播音内容感情色彩和态度分寸,未能对播音新闻稿件进行二度创作,播音过程中多是凭借自己的感觉,要么套公式,要么一个固定播音腔调坚持到底,无感情上的起伏,无法听出语气与节奏变化。该种播音方式尽管可以勉强应付,但不能展现出有声语言传播的魅力。
二是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对生活的体验以及思考不足。生活体验不足导致自身虽然清楚知道基调存在,但不能精准表达自身情感,甚而伪装情感,这样的感情就没有色彩可言[8]。
如此看来,若播音员感情假设与新闻稿件要求不相符,那么真挚就是虚伪的。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生活体验、充分的生活思考,才可以真正表达出民生新闻所包含的辛酸苦辣。
(一)将思想引向情感
如果要使新闻播报深入人心,就需要有情感作为引导,民生新闻播音员需要在进一步理解和体味新闻稿件内容的过程中,让思想始终处在运动的状态,将思想与新闻稿件内容结合起来[9]。
民生新闻稿件播音员需要将自身的思维过程与心理活动引向情感。在民生新闻播音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就在于新闻播音员语言状态较为理性,时刻端着,让人感觉不亲近、不接地气。而引向情感,可以赋予民生类新闻稿件丰富的感情色彩、恰当的分量以及明确的态度,从而使新闻播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而新闻主题深刻且目的精准,交流性方可负载于语言当中,从而达到由己及人的目的[10]。
(二)要有灵活的气息状态
民生新闻播音基调需要具备灵活的气息状态,而要改变声音就需要先改变自身状态。新闻播报过程中,声音是持续变化的,而非一成不变的,其中涵盖了声、调、韵、态势与节奏等,不过这些都归属于气息的范畴[11]。
在民生新聞播音过程中,播音员需要保持气息收放自如,从而实现气息伴随情感产生变化、声音跟随情感走、气息从情感中衍生出来,并且又融入声音中。
(三)锻炼口腔控制和音色变化
民生新闻播音员要让自己的声音富有弹性,除了需要情感充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声音条件。口腔控制非常关键。口腔为人体咬字发音的主要器官,是出字的最后关口。口腔让喉咙部位发出来的声音得以拓展与美化。唇舌灵活,语言流畅是基本条件,如果无法达到相关标准,那么必然会有走音、吃字、语言僵硬等问题。
除此以外,在发声的过程中,应针对各种情感基调采用不一样的声区进行发音,比如表现庄重愉快的基调,需要用自如声区的偏高区,而表现庄重沉痛的基调,则需要使用自如声区偏低区。民生新闻播音员可以寻找练习发声的新闻材料展开针对性练习,通过大量练习,才可以有效控制口腔以及确保音色变化灵活[12]。
(四)真实的感受
新闻稿件是有声语言创作的重要依据,民生新闻播音员在创作当中,需要对稿件有深入理解,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自身经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发自身真实感受,继而展现出感情色彩。该种感受需要确保是真实的,因为真实的感受才可以让感情色彩变得更加可信与可感。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隔离在家,虽然有很多举措,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不过这些依旧是非常态化的。人们希望可以早日解封,恢复到疫情暴发以前的生活,走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对大众而言,他们需要从新闻报道中感受到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全民抗疫的力量。疫情期间,有众多民警、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还有一部分人为了个人私利,故意哄抬物价,提供虚假核酸证明,民生新闻播音员需要对该种行为加以严格批评与教导[13]。这部分均是疫情下人们生活的真实表现,是播音员播音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背景信息,了解到现实情况,才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才能把握好基调感情色彩,使声音具有温度。表达真实的感受需要认真备稿,用心感受,要求播音员在生活中增强自身的感知能力。另外,播音员也需要严格按照新闻稿件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在播音创作过程中遇到没有经历过的情况时,要经过移觉,借鉴类似的感受,继而通过想象进行提炼整合[14]。
首先,民生新闻播音需要关注到真实性问题。新闻播报需要将具体调查作为基础和前提,不能未经过调查就将全部细节播报出去。
其次,民生新闻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是以老百姓日常生活和工作关心的事情为主,具有趣味性,因此民生新闻播音方式比较多样,方法灵活,甚而还有戏说的情况。在播音过程中,在保持故事性的同时,一定要确保新闻内容真实,维持人们对新闻事实的信任度[15-16]。
最后,在民生新闻播音过程中理应避免使用方言。作为大众传媒的民生类新闻报道,如果使用方言进行新闻播报不仅缺乏严肃性,还会导致很多人听不懂,严重一点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需要尽量避免使用方言,最好采用标准的普通话播报。
民生新闻播音是一项宣传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一项有声语言创作,不管是日常播音工作中,还是特殊重大事件发生期间,民生新闻播音员均需要具备很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新闻播音员需要具有驾驭新闻稿件的能力,最关键的就是充分把握好播音基调。假设播音员可以深入理解与思考新闻,那么把握基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对于国家宣传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1] 张传旭,张帆.简论新闻播音的基调把握[J].当代电视,2023(4):78-82.
[2] 刀杰丁主.新形势下民生新闻主持播报方式的创新[J].采写编,2023(2):55-57.
[3] 张耀丹.浅谈民生视角下民生新闻工作内容[J].中国报业,2023(3):112-113.
[4] 张聪慧.浅议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中的情感把握[J].新闻传播,2022(22):100-101.
[5] 王凯.新媒体民生新闻传播特征浅析[J].中国报业,2022(21):96-97.
[6] 张丽光.浅谈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J].记者摇篮,2022(11):102-104.
[7] 吴琼.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21):179-181.
[8] 陈璐.新闻播报中情感因素的把握[J].采写编,2022(9):68-70.
[9] 贾晓君.情感表达在新闻播音中的运用分析[J].采写编,2022(4):117-119.
[10] 赵青.电视新闻播音情感表达与实现途径分析[J].记者摇篮,2021(10):142-143.
[11] 范洲.浅谈新闻播音中的情感调动[J].新闻世界,2021(8):64-66.
[12] 张欣.新闻播音中的情感运用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5):191-193.
[13] 宋孔文.论新闻播音的分寸感[J].新闻文化建设,2020(5):76-78.
[14] 孟珂.平民语态在社会民生新闻播音中的运用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9):89-91.
[15] 张艺婕.浅析民生新闻主播唇舌力度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9(20):165-166.
[16] 杨健.新闻播音的语速把握探究[J].传媒论坛,2019,2(5):51,53.
作者简介 黄楠,二级播音员,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