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9-07 07:17:52吴美燕冯嘉树庄艳姗李想莫理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双创中医药人才

吴美燕,冯嘉树,庄艳姗,李想,莫理敏

(1.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

中医药文化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认识生命、防病保健的思想与方法的精髓,是具有重要价值和丰富内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将其置于祖国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位置,不断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双创”)[1]。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然成为一项时代性命题。目前,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在“双创”方针的指导下,应凝心聚力、笃行不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2],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在新时代的号角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服务于“以文化人”“健康中国”的时代任务。

1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双创方针概述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内涵可概括为: 在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熏陶下,中国劳动人民通过实践所获得,整个生命养护、预防、治疗乃至疾病康复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学者在该框架理念下叙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或侧重于从文化与实践的发展规律解释,或侧重于从中医药文化内涵与价值来叙述,或侧重于从“治未病”的理念来阐释,或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模式相结合引申出“个人—自然—社会—心理”四位一体的更宏大的理念。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践行方式上,古代儒、释、道三教的哲学思想和精神文化对中医养生实践的影响较为深远[3],人们亦积极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顺应四时六气,择天地环境起居作息,不仅在衣食住行中践行中医养生保健理念,更有文人雅士通过文化创作艺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从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内涵与实践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更新完善与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多项方针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都有关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论述,深刻地体现了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坚定决心。在此背景下,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双创”的研究,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亦是一个时代性命题。如何肩负起时代的委任与重托,做好中医药的传承、保护、创新与发扬,如何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中医药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道考题。

2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中医药人才结构布局失衡

近年来,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递增,各省市中医类院校对各类中医学人才的招生规模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充,中医类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亦在逐年上升,其中不乏中医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高水平人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显示,优秀应届毕业生大多选择留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诸如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这些地方吸引了绝大部分中医药健康养生行业人才,而中、西部偏远地区则鲜少有人问津。此外,多数中医类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优先选择三甲医院或科研院所,较少人愿意前往基层医疗单位就业。因此,我国中医药行业人才虽总体规模逐年扩大,但人才结构布局不合理,中医药类人分布严重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欠发达地区的中医药类行业人才数量与质量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生保健服务需求,基层医疗机构乃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医药人才需“引得进”,更需“留得下”。

2.2 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薄弱

笔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在宣传和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知识时,往往存在3 大不足之处。

2.2.1 未形成规模体系,欠缺任务清单

没有形成规模体系,大多数地方欠缺中医药文化科普年度清单计划,没有将公民中医药文化素养的提升作为一项常规的系统性工程来推进; 一些地方开展的中医养生保健类科普宣传讲座,往往较为随机,能请到哪些中医专家便开展哪种主题讲座,专家擅长什么便讲什么,专家何时有空便何时开讲,过分依赖授课专家的“教法”,而忽视了普通民众的“学法”。医学是严谨审慎的,对中医文化体系的理解需要循序渐进,对中医知识架构的理解更要遵守其内在规律,纵观各类讲座科普抑或是宣传手册、宣传栏目,未讲明何为中医的阴阳、五行、藏象学说,便已开始指导各类疾病的中医适宜技术、遣方用药,而这种跳跃式、随机式、漫灌式的科普形式,不利于中医的长远发展,更不利于民众中医素养的长久提升。

2.2.2 宣传形式单调,宣传内容单薄

目前经济较发达城市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宣传会引入中医文化展馆、专家讲座论坛等形式,但大多数地方所推行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大多停留在宣传手册、宣传栏科普阶段,宣传形势较为单一,宣传效果大打折扣。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图文、动态、短视频、直播等成为媒体内容的多种表现形式,较之传统宣传手段,新兴媒体更受男女老少的喜爱,故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传播不应墨守成规,拘泥形式,应打开格局,拥抱变化,紧跟时代步伐,采取更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

2.2.3 宣传力度欠缺,人员匹配欠优

中医乃文化医学,中医文化的渗透是一项“慢工细活”,需细水长流。然大多数地区的宣传人手不足,较少地区能成立中医文化科普宣传小组,大多数人员不固定且配备人数不足,在宣传过程中,次数不够多,时间不够长,宣传的区域不够深入,普及面不够广泛。

2.3 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力度不够

2.3.1 人才储备不足,创意人才稀有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医文化创意人才需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将中医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推陈出新,使其迎合现今社会热点与市场消费需求,并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实现中医药及其文化元素的经济价值。现今我国中医类院校是中医文化教育的主要机构,中医类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家及中医院的中医师,多致力于教育、临床与科研,其中医学术造诣深厚但大多不了解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而深谙创意经济发展的文化创意人才,往往又不具备扎实的中医文化功底。因此,在中医文创产品研发与中医传承教育上,二者脱节,尚未协同并进、融合发展。

2.3.2 产业融合不足,产业链不完整

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文化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通过整合中医药文化成果和产品,促进中医药与设计、研发相融合,使中医药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链、进行知识产权交易,进而推动中医药及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国际化传播。未来中医药事业将在“大健康”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多元融合,能够做到跨学科、多行业领域内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多元融合差、产业延伸较短、产业链不完整等突出问题,中医药与其他行业之间存在壁垒,缺乏互联互通与深度合作,此格局限制了中医药事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 “双创”背景下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发展的建议

3.1 调整人才队伍结构,促进资源合理布局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中医药人才去开创,故应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工作指导方针[5],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中医药人才队伍,通过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以人力资源的转型升级推动中医药企事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6];此外,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创新型中医药产业领军人才和各类急需紧缺中医专门人才的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首先,打破人才单位之间的壁垒,形成各中医院校、企业、医院间的人才协同效应,形成区域内的人才共享机制,逐步搭建产、教、学、研的一体化平台;其次,应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意型人才的培养,在中医文创产品研发与中医传承教育上互促互进,沟通互融,让青年人懂中医,更懂中医药创意经济;最后,应优先创新人才制度,优先调整人才布局,优先保证人才投入,为基层医疗机构乃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医药人才的引进与扎根提供政策支持与物质保障,对于服务奉献于基层、欠发达地区中医药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优先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让中医人才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

3.2 统筹部署宣传任务,创新改进宣传方式

应先整体规划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年度宣传内容清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活动、中医义诊惠民活动等要围绕年度规划清单展开,并依循四时、二十四节气、中华传统节日、中医历史文化纪念日等开展中医特色宣传[7],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之际开展三伏贴[8]、三九之际推广三九灸等,中医推广任务要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从上到下要“一盘棋、一号角、一步调”,整体推进实施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扩大中医健康养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其次,在宣传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大众,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的知识要贴近民生,为民所喜、为民所学、为民所用,让中医药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再次,应坚持因地制宜、求真务实,不同地域应从实际出发,挖掘地方特色民俗民风、中医典故,培育地方特色中医文化品牌项目,突出特色、传承发展,在继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广传播、弘扬创新;最后,在宣传方式上紧跟时代潮流,除沿袭传统的宣传展板、传单、广播等传播手段外,将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引入短视频、直播、公众号的推广中去,依托现代化传媒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助推中医文化传播[9]。

3.3 健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中医产业集群

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新发展,绝非中医药产业链条某一板块的“一枝独秀”,而需全产业链条及各行业板块间的共同发展、协同发力。中医药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交流,以全产业链条高质量发展的视野与站位,梳理、审视自身发展、行业发展,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条一、二、三产业协同共促。政府应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顶层设计,编制区域性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链长期发展规划,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创投基金共建“产、学、研、医、投”紧密结合的创新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加速推动一批重大创新产业化项目落地,大力打造集“医、药、康、养、游”为一体,一、二、三产相融合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中医药与康复训练、保健理疗、运动锻炼、美容养生、户外休闲、养生旅游、食品药品、互联网多媒体相融合,不断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10]。通过政府牵头,出台行业政策,从品牌管理、消费促进、数字化、智能化和国际化等方面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加大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奋进步伐,实施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品牌战略,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传统医药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推动中医药文化产业打开格局,拥抱变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4 结束语

综上,在我国“双创”背景下,中医药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要开辟中国式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之路,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和机构,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速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中医药在不同产业领域的契合度、适用性、经济力及服务水平,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区域集群性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地,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猜你喜欢
双创中医药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