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

2023-09-07 02:17马小咪
现代英语 2023年10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二语母语

马小咪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一、引言

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沟通的工具,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碰撞、融合提供重要基础。 词汇作为语言范畴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类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在任何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都作为必要课程存在。 尤其是在二语学习过程中,词汇的掌握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的能力。 随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论是在真实的社交场合中,还是在语言学习课堂的模拟语境下,越来越多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面临词汇石化困扰,学术圈就词汇石化的普遍现象展开多维探讨。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基本概述

(一)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是指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中介语状态下无法完全掌握第二语言系统的现象,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学习能力下降。 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 于1972 年提出,并确定了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机制,受二语学习者所青睐,且石化现象与二语学习者的年龄和目标语言无任何关联[1]。 1978 年,Selinker 重新定义石化现象,其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石化现象必然存在,不受二语学习者态度与学习能力的影响。 至1992 年,Selinker 更新关于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现象被解读为持续性的非目标语言结构,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中介语状态,制约中介语水平。 从上述关于石化现象定义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对石化现象的认知逐渐加深,从而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和概念动态调整。 更有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解析石化现象,丰富该定义,拓宽了石化现象的探索范围,综合各角度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可以肯定石化现象是二语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2]。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表现

中介语石化现象被提出后,学界又对词汇石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可分为对词汇习得量石化、词汇语义及词汇运用石化的研究。 词汇习得量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习者的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词汇习得量石化。 1990 年,新西兰语言学家L. S. P. Nation 提出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概念,接受性词汇指学习者通过听、读等接受性活动所习得的词汇,产出性词汇则表示学习者通过说、写等自发性行为而表达出的词汇。 当学习第二语言者一定时间范围内接触到的大量接受性词汇而不进行产出,语言能力发展出现停滞,则是石化现象。 词汇语义及词汇运用石化方面,学者基于学习者对词汇掌握程度分析词汇石化,认为二语学习者在词汇语义及运用方面容易出现误用、错用现象,这与获取知识的性质差异有关。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习得知识因来源路径差异被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可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程序性知识则为对事物的运用。 学者发现二语学习者难以将所学语言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对第二语言运用存在困难。

三、词汇石化的成因

随着词汇石化现象的愈发丰富,对词汇石化产生原因的研究也日渐增多。 语言学家Selinker 认为石化机制存在一系列学习动态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迁移和学习策略的选择。 我国学者也从认知、文化差异剖析词汇石化现象的本质问题。 文章将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一)内部因素

1. 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

文明诞生的地理位置差异造就了不同国家地区风土人情及语言的不同。 语言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所学目标语言与学习者本国使用的词汇理解不到位,且不同语言均有历史发展背景,语言学习者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完整的文化内涵,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词汇释义不对等的现象,造成目标语翻译错用、误用的可能[3]。 如来自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多为依照词汇的中文释义记住英语词汇,而忽略了语言实际语境。 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阶段的教师青睐于报中文释义,学生写下英语词汇的听写方式,一定程度上促使词汇石化现象的产生。 如词汇“车”,多数学习者会联想到“car”,但在英语语境中,car 通常指小轿车,实际上英文中关于车的词汇有:vehicle、automobile、van、pickup truck、bus、wagon 等。 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造成词汇翻译不对等产生石化现象。

2. 母语负迁移

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学习者常借助母语规则和模式,运用母语发音、语义、语法结构等规则学习第二语言,即母语迁移。 母语语言和第二语言规则基本一致,母语迁移则能对二语词汇学习具有积极作用,如母语为西班牙语的学习者学习葡萄牙语,上述两种语言在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的作用下被验证同为罗曼语族语系,同源词相似,语法方面都存在阳性和阴性词汇,西班牙语中的动词时态在葡萄牙语中均有对应时态可匹配,上述为母语迁移的积极作用。 但也正是受母语词汇规则等语言形式的影响,造成二语习得的停滞,即母语负迁移。如汉语母语者在初学第二语言英语时,因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在发音、语法结构、词汇运用方面差异巨大,二语学习者在学英语过程中会对母语产生极强的依赖作用,如汉语词汇“红茶”“糖水”,汉语学习者容易将英文词汇翻译为“red tea”和“sweet water”,事实上英语中红茶的词汇为“black tea”,并没有“red tea”,“sweet water”指的是淡水、甘泉,汉语“糖水”相对应的英语词汇为“syrup”。 由此可见,母语迁移也对二语词汇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学习者掌握的二语词汇量的增加及对该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更加了解,二语词汇石化现象伴随对母语依赖减弱而减少。

3. 学习的态度、动机和环境氛围

在任何一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是学习效果的前置要素,在学习过程中,倘若学习者用消极、懒惰的学习态度进行语言学习,容易对二语学习产生厌倦态度,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还可能产生自我怀疑,逐步丧失对二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二语词汇学习排斥,发生石化现象[4]。 学习动机方面,人们学习新语言的基本诉求为方便沟通,但在经济加速转型及文化融合的前提下,学习新语言的动机更加丰富,如中国学生为前往欧美国家留学,参加托福、雅思考试以得到相应的英语等级分数,多数学生为得到理想的分数认真学习,但在通过考试后,不再学习新的英语词汇。 此外,也有语言学习者仅以认识更多的英语词汇为学习目标,并没有将词汇、语法、实际交流结合,上述情况在进行英语训练时,词汇石化现象频出。 环境氛围方面,中国的官方语言为普通话,通常只有学校课堂、外企单位等地方使用英语交流,二语学习者缺少锻炼口语、使用词汇的环境氛围,学习者难以进行真实有效的语言锻炼,在时间推移过程中,二语学习者无法建立完整的词汇语境。

(二)外部因素

1. 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学模式作为外部因素间接影响词汇石化的出现。 英语词汇的学习一般可分为认知词汇、了解派生词、关联词汇并重组、正确运用词汇三个阶段。认知词汇阶段要求学习者掌握该词释义,了解派生词和关联词并重组阶段需要学习者知晓词汇的内在含义,正确运用词汇阶段则是学习者拥有产出性词汇的能力阶段[5]。 纵观我国的教学模式,英语词汇主要由教师单一讲授。 义务教育中小学、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开展围绕各类教学方法展开,词汇部分的讲解大多以讲授法和练习法讲为主,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导入法为辅,对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掌握词汇的思维培训较少[6]。 高等教育阶段,教学模式以突出高校教学风格为重点,推崇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课文、以小组汇报形式展示英语文化的掌握程度,这一模式虽然增强了高校学生的学习任务动机,但在缺少教师讲解英语词汇使用语境规则和文化的前提下,高校学生仅掌握词汇表面含义,一味地追崇英语文化和表达方式而忽略了英语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的必要性。

2.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同样作为影响词汇学习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传统基调,造就了中国人性格朴实、勤劳善良的特点,学习方式上也有循序渐进的行为习惯。 语言表达方面,汉语词汇注重长幼伦理文化,汉语词汇表达也有保守、含蓄的特点[7]。与之相对应的西方在工业革命率先发展的背景下,多种经济发展促使西方人有着更为开朗且个性、随性的处世风格,性格特点也在文明进程中映射在文化词汇上。 以英语国家为例,在土地开拓及经济发展进程中词汇不断被丰富,也受人们行为习惯的影响,英语词汇十分简约,多使用合成法、词缀法、缩略法等方法制造新词汇,而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缺少英语社会文化环境与固有的母语表达心理,在开始接触如英语等二语时无法突破心理预设,将原有语言表达中的含蓄、委婉的表达风格代入到二语表达和学习中,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英语词汇石化的倾向。

四、防止二语词汇石化的策略

(一)提高词汇输入质量,降低母语负迁移

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二语词汇的使用习惯,学习者可以尝试学习固定形式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产生持续记忆,尽可能通过脑细胞对学习知识产生生理回路,有效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干扰。 可通过间接的方式诸如阅读、写作、口语训练等词汇丰富且有具体语境的连续性词汇学习方式认识词汇、熟悉词汇、掌握词汇,即便学习者对二语的词汇和句式存在困惑,但通过长篇幅连续性的学习,运用上下文通读、句型拆解法、词汇替换等形式也能形成自主学习词汇的效果,进而将母语对目的语的文化干扰转变为学习引导。 在口语的训练中,学习者通过词汇表达加强了产出性词汇的生成。 在二语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习者结合阅读、写作等形式将所学到的词汇进行表达,提高产出性词汇的产生频率与使用率;其次,为学习者建立一个特定语境,构成习得词汇能够高度满足对话内容的环境氛围,让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词汇表达及语法更有信心并持续运用。

(二)注重目的语历史与文化背景的输入

任何一种语言的构建都在历史的推动下构筑衍变,语言的使用和词汇构成也与该民族社会活动息息相关。 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不仅要熟练掌握语法规则、词汇固定搭配等内容,还需对目的语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化进行深入了解[8]。 学习英语时,首先应对使用英语的国家进行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英语在词汇和发音方式上有差异,学习者需辨别该差异并选择一种发音和语言表达形式,避免多种发音混杂使用,表达有误等现象发生。 如观看美剧、TED 演讲视频了解美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词汇表达和发音方式,观看英国BBC 出品的纪录片了解英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知识,促使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文化的同时加深对词汇的印象,防止词汇石化。

(三)强调学习兴趣,创造词汇输出机会

语言学习并非一日之功,而需循序渐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当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和时间到达一定程度,研究者提出的策略多数涉及教学,认为当前的教学模式、教材及教师对二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的词汇教学模式大都以增加单词量为目的,课程设置的时间不利于学习者有效输入和输出[9]。 教师应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汉语母语者的学习习惯设定教学模式与内容,转变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力组织学生自主编排英语小品、英语朗诵、歌曲品鉴会等,为学生创造词汇输出机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 学习者作为语言学习的主体,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构建认知学习方式分步骤学习二语词汇系统。

五、结论

基于二语词汇石化现象存在的普遍性,文章展开二语词汇石化概念、成因、提升策略角度的研究。分析二语词汇习得石化现象的内因与外因,二语词汇石化现象是指二语习得过程中,二语初学者对语言的掌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中介语状态下无法完全掌握第二语言系统的现象。 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学习能力下降,这一过程是动态变化且不可避免的。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尽量转变学习心理视角,形成母语是英语的心理暗示,构建完整的二语词汇词义网络体系,避免词汇石化现象的产生。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二语母语
母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母语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