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2023-09-06 04:08:29刘文文
关键词:参与动手实验

刘文文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们通过科学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的要求,精心准备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大胆质疑,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投入实验活动,享受实验的乐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开展实验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呢?

关键词:实验  教学  动手  参与

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效率

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其主要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大胆质疑,进而对自然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可用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惑,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探究活动中,如在进行“灯泡亮了”教学时,提出如下问题:“当我们晚上打开灯时,灯泡亮了,你们知道电灯为什么会亮吗?”学生们畅所欲言之后,再让他们提出各种问题,为本次教学埋下伏笔。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实验时,用魔术创设教学情境,先在头发上摩擦梳子,再靠近碎纸屑,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唤起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動学、乐于学。

二、人人参与实验,提高兴趣

科学课应把课堂的自主权、选择权交给学生。在科学教学中实行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使学生都有所成就,达到提高兴趣的目的。在教学《测量距离和时间》一课时要让学生来认识距离和时间的关系。首先,需提供如下材料:秒表和尺子、记录表格。其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进行讨论,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制订好实验方案。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相互补充,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因此,在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运用教学策略,组织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自我领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树立学生信心,多角度评价

科学实验探究的顺利开展,还与学生的自信心相关,学生的自信心能否有所提升,与教师的评价相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在教学《沉与浮》一节时,教师可准备一团橡皮泥,让学生观察其是否有沉有浮,然后将橡皮泥放入水中,当橡皮泥下沉时,问:“如何让橡皮泥上浮?”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在探究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当某一方面表现比较好时,要对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让他们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总之,作为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以实验探究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营造出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参与动手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做个怪怪长实验
动手画一画
童话世界(2019年17期)2019-07-04 15:15:42
动手演示找错因
小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特点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18:59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飞碟探索(2016年10期)2016-10-11 23:23:33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2:38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