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凤妮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兴趣是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心理学和教学实践表明,就九年级学生而言,其学习能力相差并不是很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学生就没有认知的倾向,会失去求知的原动力。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以下是在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九年级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的心理。所以,我们想要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要设置许多问题“催化”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们主动学习。例如,绪言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或是有个别学生提到化学就联想到“爆炸”,教师再问:“氢气球遇明火会爆炸?”“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遇明火能爆炸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爆炸。”对于这些疑问,教师可不作答,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二氧化碳为什么能灭火?”“木炭、一氧化碳、氢气为什么能冶炼金属?”“酸为什么可以除铁锈?”“蒸馒头为什么要放小苏打?”“煤气泄漏为什么会致人死亡?”“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等等。恰当设置一系列“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部分学生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而利用化学实验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认真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例如:在第一节课是可以先避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清水变红酒”“大象牙膏”“空杯生牛奶”“魔棒点灯”“法老之蛇”等等,通过神奇的化学反应,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神奇,自然而然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开学正值初秋各种牵牛花都开了,课后可以让学生用各色牵牛花和食醋为原料亲自动手做实验,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进一步点燃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学习化学的价值。
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提供实用的机会。例如,在教学“酸碱中和反应”时让学生想想治疗胃酸过多时如何做才能將副作用降到最小,被蚊虫叮咬后为什么涂肥皂水可以减轻疼痛了,让学生自己思考后去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讲到保护空气的有关知识时可以结合“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的空洞” 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体会化学知识的无所不在及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豪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
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九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放松,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化学知识。化学兴趣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学魔术”可以做“手帕包火”“瓶液变色”“各色饮料”等实验;可以讲“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臭氧层的空洞”“生活化学”“化学故事”等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或生活小区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化学晚会”设计一些与化学有关的手抄报、相声、魔术、小品、谜语和笑话等等。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化学家,化学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对化学有强烈而持久的兴趣。同样,学生要学好化学,必须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上的重重困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但是,兴趣又常常是短暂的、可以改变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兴趣慢慢转化为乐趣,把乐趣转化为志趣。学生只有对化学产生了持久、稳定的兴趣,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才会活跃起来,才会主动学习,才有经久不衰的求知动力,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攀登智力和能力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