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2023-09-06 10:06:58兰庆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课程思政

[摘  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做到“育人育德”,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让他们能够立志报效祖国,成为社会支柱型人才,体现新时代育人的最高宗旨。因此,我们必须把思政放在极其重要的教育地位,必须在各学科当中体现思政元素的导向作用,让思政课程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思政内容的影响力,为人才培养提供助益。尤其对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教学,务必紧抓其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到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当中,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提升其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构建深厚的价值底蕴。本文就如何在高校音乐专业当中渗透思政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高校改革  音乐专业  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延安时期陕北音乐教育中的红色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9JZ061);延安大学资政育人项目“传承与嬗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歌)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YDZZYB24);延安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本科教学过程中美育教育的路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DJGYB21-30)。

引  言

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注和崇尚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除了传授演奏和创作技能外,也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文化、音乐与心理的关系。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深入推进,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也亟须改革,更加贴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具备现代社会素养的专业音乐人才。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和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

高校音乐专业渗透思政元素的深远意义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當今社会应当培养怎样的人才,应当怎样培养人才,不仅是从教者需要尽心考虑的事情,也是党和国家持续关注不断强调的问题。人才是国家发展之根本,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人才培养,更应该重视每个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不偏颇、不轻视,思考如何才能发挥专业优势,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立德树人”无疑是回答“培养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根本性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利益面前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才能坚守自己的职业初心,不被世俗利益所驱动,能够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够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之中找到一席之地,不会为之迷惘,随波逐流,而是勇往直前,走向职业领域的高峰。同样的,音乐专业领域也需要德艺双馨的模范,带领一味追求多元的年轻人稳扎稳打,深耕其中,用音乐作品弘扬正能量,而不是跟风附庸。我们应该用音乐来歌唱祖国,用音乐启迪心灵,用音乐来弘扬正义,担当起传统儒家文化中音乐的“教化”之功,传承古典音乐文化的思想内涵,以音乐“修身”,用音乐追求美好境界,达到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所以,在音乐专业教学中,不是一味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就可以达到艺术巅峰,要想到达登峰造极的音乐艺术高度,必然要求学生修炼内心,也就是参透“思政”内涵,渗透“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从来不是一件易事,但正是因为困难,才更显育人的价值。高校音乐专业的改革之路必是摒弃先前之粗放,走向今后之精细;反思先前之功利,走向今后之高远;改善先前之唯专业唯分数论,走向今后之唯德唯才唯职业素养之路。只有秉承这种理念,才可能突破今日之育人瓶颈,走向未来的人才发展巅峰。

2.文化之石,社会之基

渗透思政元素,必然要挖掘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内涵,将其作为思政的载体,用以辅助学生理解、认同、践行思政相关内容。理解传统文化,学习民族文化,对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没有文化的奠基,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如何丰富,其内涵都是空洞的,我们借助音乐来传导的也仅仅是一段毫无意义的节奏,无法体现其中更深邃的精神内涵,如此,音乐的感染力骤失,音乐的魅力也就不复存在。所以学生要学习音乐文化,首先要以丰富的传统文化为载体,以构建丰厚的地基,能够支撑起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发展的基础框架,从而在文化底蕴之上延续出音乐形式的变化姿态,体现音乐艺术的精艺之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构建民族文化的基石,这不仅有益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同样有益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教师在音乐教学之中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灌输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学生便会产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能够不受到外国文化和舶来品的冲击,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全世界其他文化,努力学习其中精华,构建文化之间的关联和客观认知,更好地将中西方文化结合,以拓展民族文化的边界,提升音乐艺术的魅力,而不会崇洋媚外,过分崇拜外国文化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文化的导向作用下,青少年以及热爱音乐文化的大众从音乐的角度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获得文化自信,构建民族认同感,共同维系全社会的稳定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让我们的社会在团结的力量之中蒸蒸日上,以文化之石,构建社会之基。

3.爱国主义,发展之本

音乐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它不仅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让人心情愉悦,还能够在音乐的传播中承载文化内涵,助力思潮涌动,更承载着丰富的情感,音乐的感染作用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必须渗透这一神奇的力量,从而有效利用其感染效果,认识到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尤其是发挥课程思政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让音乐承载起华夏学子的浓浓爱国之情,从而在爱国之情的引导下,不断发展,不断成长,为国拼搏,为党奋斗,尽己所能建设伟大祖国,让自身的价值得到发挥,实现人生理想。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不仅是有益于国家的,更是有益于个人的,它是国家发展之本,亦是学生发展之本,高校、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重视,所以,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当中,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致力于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充分发掘对家国的热爱,立下报国之志。高校音乐专业渗透课程思政元素的意义是深远的,关系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也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历史命脉,我们不应该以肤浅的目光来看待课程思政,务必谨慎对待,高度重视,有效践行。

高校音乐专业渗透思政元素的现状和问题

1.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觉悟不高

教师是教学的向导,是引领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如果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学的整体走向自然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说,教师的思想觉悟很重要。但是经过调查发现,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普遍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过分重视专业课程的理论性讲解,期望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于思政元素以及课程思政的实践部分不够重视,也未能认识到课程思政与实践的关联性;第二,能够在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但是二者的结合度不够高,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选用的课程思政元素往往与教学内容脱节,无法引发学生的认同和感知,所以课程思政的效果并不理想;第三,部分教师认为思政内容是思政教师应该关注的部分,不是专业课教师应该考虑的内容,所以并不会在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也不注重文化的渗透和融合。

2.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

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普遍不足。教师的思想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会认为课程思政并不是专业教学的内容,所以教师一提到思政元素,学生就存在排斥心理,或是完全不认真听讲,这不仅阻碍了学生音乐艺术的上升之路,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决策,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究其本质,主要在于教师未能清晰认识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所以也未能让学生认识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当前者与后者都对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时候,自然难以促进课程思政在高校音乐专业之中的渗透,也难以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个人修养的发展起到影响作用,要改善这一问题,根本还在于改变教师的认知。此外,教师也要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明白课程思政对于自身音乐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摆正心态,客观认知和对待思政内容。

3.课程思政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渗透不强

一方面,由于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觉悟程度不高,导致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渗透性不强;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导致高校音乐专业思政元素的渗透效果不佳。传统高校音乐专业课堂往往是以音乐理论教学为重点,学生对枯燥的音乐理论学习本身就存在排斥,同时音乐理论也缺乏了音乐实践的感染性,如果教师的思政专业素养不够强,就很难在枯燥的理论之中结合有深度的思政元素对课堂进行充实拓展,所以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当然也不乏一些教师以音乐表现或是声乐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领悟力,但是由于音乐专业课程整体缺乏了文化氛围和思想基础,让学生重于感悟而不是思考,所以不能进一步体会思政元素的内涵,渗透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

4.高校音乐专业评价与课程思政的关联性不深

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决定性。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当中很少将课程思政的评价纳入考量范围,所以缺乏了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联性,教师、学生的关注度自然就会衰减很多。因此,要提高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渗透效果,就必须关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维度,要努力拓宽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评价维度,丰富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以提升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评价效果和作用。

高校音乐专业渗透思政元素的路径与对策

1.提高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素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系着家国发展的历史命脉,作用深远,意义重大,而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渗透关键在教师,我们必须提高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以及思政素养,一方面能够充分认识到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积极在课程中渗透和运用,以音乐的教化和感染作用来发扬思政内涵,以思政内涵来提升音乐的育人效果和境界;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运用思政元素,不能仅仅有意识,却无法将音乐理论与思政内容有效融合,发挥其特殊功效。要想做到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就需要教师广泛学习思政知识,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来设计音乐专业思政课程。同时,教师也要做到知行合一,不能仅仅知其理论,教授学生,而自己却不践行,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以身垂范的话,那么无论怎样渗透思政元素都是枉然,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所以,思政意识和思政素养对于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而言同样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素养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发挥自身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综合能力,具备足够的思政意识,从教学理论当中挖掘思政元素,并积极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然也可以从教学实践中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同样作用于教学理论,提升教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扩展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空间。其次,教师应该具备思政、哲学相关的理论和知识,从前,人们对于思政与哲学的认识过于片面,其实哲学正作为一种世界观影响着诸多学科和相关领域的发展,音乐专业也不例外,音乐艺术不仅需要哲学观的支撑,还需要哲学对教育教学发挥支持作用,所以,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要想广泛渗透思政元素,首先应该具备足够的专业认知与技能,能够将各种理论与音乐观念融合,实现音乐专业高品质教学,实现高校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后,音乐专业教师应该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选择上做到与思政元素的充分渗透、融合与衔接,并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发挥榜样力量,借助音乐的感染力特征,以声表情,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实现“以音化人、以乐育人”,摒弃先前之粗放,走向精細;反思先前之功利,走向高远;改善先前之唯专业唯分数论,走向唯德唯才唯职业素养之路。隐性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校音乐塑造心灵、修养身心、启迪智慧、发展生命、传承文化、树立理想的重要使命和光荣任务,做好“立德树人”百年伟大事业之中的思想引路人。

2.提升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的思想道德与专业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要落实立德树人,就要践行课程思政,真正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专业素养。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学习能力强,感知力和艺术领悟力都比较高,具备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这也是教师在渗透思政元素时需要发扬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该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借助民族文化,帮助学生探究文化与音乐的规律和关联性,提升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实现对思想价值潜移默化的塑造。总的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怀。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挖掘不同民族不同时期在纪念日和重大活动中的音乐创作背景,为学生提供音乐艺术的学习背景,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将经典音乐艺术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语境、文化背景当中,让学生在体会其音乐表现形式的同时,解读其中的人文内涵,从而提升对音乐的整体认知力,接受音乐的感染力,获得文化认同,提升爱国情怀。第二,开展音乐专业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从中践行思政认知,让学生走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心声,认识群众的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认识音乐艺术与社会的关联性,从而在实践中践行思政,提升思想觉悟,发展道德素养。例如,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慰问敬老院活动、宣传节日文化活动、传播纪念日意义活动等,要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才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课程思政发挥真实作用。

3.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中

要在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运用多种音乐的表现形式,丰富思政内涵,深化思政理解,避免过于机械性和功利性的强化训练模式,要以文化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情感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理论的认知和学习深度,减少由于学习方式不当导致的负面问题,进而更好地顺应音乐教育的本质,体现生命化教育的最终境界。所谓生命化教育,就是借助音乐的力量,实现感性和精神的调剂,发挥二者的协调作用,实现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同样需要思政元素的辅助,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当中,丰富对中国经典音乐作品的诠释,提升学生的人文感知,理解经典音乐作品背后传达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实现以音乐育人。教师应当挑选民间音乐、“红歌”、中国民族交响乐作品中的优秀经典作品作为教材,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社会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音乐专业教材体系,边挖掘教材内涵,边活学活用,力求思政教学特色化,提升音乐专业教学的活力,增强音乐专业教学的人文内涵,实现生命化教育。同时,在教学中,应该本着协同育人的理念,不断拓宽音乐专业的教学边界,注重运用学科综合思维,实现协同育人,发挥不同学科教师的作用,共同探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从不同维度、视角去思考音乐专业教学的思政课程设计,让思政课程真正发挥效用,提高渗透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专业渗透思政元素具有深远意义,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关系着家国发展的历史命脉,所以,应该坚定高校音乐专业的改革之路,并且要努力摒弃先前教学之粗放,走向今后教学之精细;反思先前教学之功利,走向今后教学之高远;改善先前教学之唯专业唯分数论,走向今后教学之唯德唯才唯职业素养之路。要提升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觉悟,提升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强化课程思政对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渗透,丰富高校音乐专业评价与课程思政的关联,充分融合思政元素,实现协同育人,促进人才向着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统一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文婷.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钢琴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J].大众文艺,2021(21):142-143.

[2]王华.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俄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评《中国关键词(第一辑:汉俄对照)》[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9):242.

[3]李杰.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J].北方音乐,2020(1):186+188.

[4]王宇.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要求下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J].艺术评鉴,2022(13):105-108.

(兰庆炜: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三本院校音乐专业学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元认知策略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弹唱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0:38:46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器乐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教学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41:03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试论如何推动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应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