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剂量给药危险大

2023-09-06 06:13:53王远峰
健康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漏服用药量服用

王远峰

药物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可靠方法,合理运用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状态、提高健康水平。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存在不规范用药的情况,其中以超剂量用药发生率较高。为进一步提升日常用药的合理性,提高公众对于用药安全的认知程度,本文将对超剂量用药的危害和规范用药知识展开叙述。

什么是超剂量用药

药物剂量是给药时对机体产生一定反应的药量,通常是指防治疾病的用量。剂量的确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科研人员、药学家、临床药师及医师经过千百次试验,才能确定药物在人体内的最佳血药浓度,从而得到最佳剂量,同时确定出现疗效的最小剂量和最大剂量,进而划分最适宜的剂量范围,以及常用剂量。实际用药中,若超出常用剂量范围,则为超剂量用药,会带来极大的用药安全风险。

超剂量用药的危害

在日常用药中,很多人觉得医生开具的剂量过小或效果不足,为追求快速、高效的治病效果,擅自增加用药量,致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毒性反应增强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很多药品原本就有毒性,只是减少剂量应用后,成了治病救人的良药。超剂量用药时,人体内血药浓度升高,药物毒性大大增加,极易损害身体多脏器及系统。例如,抗生素用药量增加,可导致肝肾损害、胃黏膜损伤;部分药物可引起造血系统的损害,如氯霉素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严重后果。这些药物的毒性与其用药剂量呈正相关性,且超出剂量越多,毒性反应越强,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副反应增加

副反应是指药物正常治疗作用以外的其他作用,如抗生素服药后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感冒药服用后出现嗜睡、乏力症状;抗痉挛药物使用后出现视力模糊、口干症状等症状。药学研究人员通过反复的临床实验发现,选择合理剂量范围,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副反应。患者如自行增加用药量,可导致副反应增加,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身体损伤的风险,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增加过敏反应风险

过敏反应是用药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特殊反应,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生物制品、抗生素等药物存在较高的过敏反应风险,常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等,严重的可致全身性过敏反应,出现休克、呼吸衰竭等症状,死亡率较高。临床研究证实,不少药物在使用剂量上与过敏反应存在正相关性,即用药量越大,过敏反应风险越高。超剂量用药时,过敏反应风险随之升高,且过敏反应程度也更为严重,患者需高度警惕。

增加耐药性、依赖性和成瘾性

很多药物超剂量使用,反而会增加耐药性,再次使用时影响治疗效果。此外,某些药物长时间超剂量使用,可增加依赖性和成瘾性,对于临床治疗较为不利,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如何规范用药

遵医嘱使用药物

任何药物都有禁忌证和适应证,非专业人员对药效和安全性了解甚少,自行服药存在极高的安全风险。因此,应服用医生指定的处方药品,尽量避免自行购药。部分非处方药品,可在藥师指导下购买使用。为方便医生选择更合理的药物,患者应完整叙述自身病史、用药史、家庭病史、过敏史等信息。例如,父母存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史,为子女开具药品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出现过敏反应。详细说明自身的用药史,有助于医生选择更为高效合理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再次换药的风险。患者要记录好用药要求,可在药盒上标注使用剂量、时间、用药次数等,若存在不明之处,应及时寻求医师或药师帮助。

认识药品后再服用

很多人拿到药物后就直接服用,殊不知该行为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例如,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在没有咨询药师或看药品说明书的情况下,购买了有明确肾毒性的感冒药,可导致肾损害加重。因此,在购买药品前,应仔细查看药物说明书,结合自身情况,分析药物是否适合自己,避免出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同时,还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有无副作用、与其他药物同用是否会发生反应、是否与自身过敏史存在冲突等。当上述信息确认无误后,再次核对服药剂量,每次用药时间,饭前还是饭后,茶、咖啡等饮料是否对药物产生影响。此外,核对药物是否在有效期内、已开封的口服液等是否失效等,待全部核查完后,才可遵医嘱要求服用。

不同药物的储存要求存在一定差异。药物服用后,应及时放回规定的储存环境中,避免药物失效或变性,影响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定期检查家庭药箱内的药物效期情况,及时清除过期、破损变质的药;已经开封的药物,仔细核对开封后保存时间,清除已超过时效的。

防止漏服药物

按照规定时间用药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但是,很多人在实际用药中容易出现漏服的情况,于是擅自加大用量,将两次药量叠加在一起。这是极其错误的,反而会大大增加用药风险。漏服药物后,应寻求医生和药师的帮助,确定如何安排后续服药方案。

为降低药物漏服风险,应对每日用药情况进行规范管理,降低漏服次数。如医生规定用药时间和次数后,患者可设置闹钟,并注明用药情况,及时提醒用药。服用完药物后,在专用的记事本上记录本次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便于后续查看是否发生漏服等情况。

合理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疗效可靠,大众认可度较高。但是,中成药也存在用药安全风险。与西药相比,中成药的成分更为复杂,药品说明书上无法完全阐述所有的药物成分,不良反应更具不确定性。因此,中成药也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能随意调节剂量或增加用药次数,以降低不良反应,保障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漏服用药量服用
漏服降压药怎么办
家庭医药(2021年12期)2021-12-09 13:24:02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52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健康大视野(2019年5期)2019-03-27 11:42:32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农业知识(2019年14期)2019-01-06 11:15:27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农业知识(2019年12期)2019-01-05 16:05:46
忘了吃药如何补
益寿宝典(2018年29期)2018-11-02 03:17:02
药物漏服需要补服吗?
益寿宝典(2018年23期)2018-01-26 1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