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轻松且愉快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文章对“陌生化”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陌生化”理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朱晓琳(1986—),女,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第三中心小学校。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语文教学涉及诸多的阅读教学内容,需要语文教师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为目标,创新性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陌生化”理论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改善阅读教学氛围以及深化阅读教学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陌生化”理论,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一、“陌生化”理论的相关概述
(一)含义
“陌生化”理论源于艺术创作,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俄国文学理论学家什克洛夫斯基曾表示,“陌生化”实际是一种感觉的更新,即人类看待人生、事物以及世界的传统感觉的更新,其具有将人类从狭隘的日常关系当中解脱出来的作用,在减少人类生存束缚的同时,助力人类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及行为习惯等。除此之外,当人类面对习以为常的事物时,“陌生化”理论脱离了自动化以及机械化的方式,选择使用创造性的方式让人类从事物中找寻新的发现,以便于提高人类对事物的新鲜感。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理论会增加艺术形式的感受难度,在强化审美效果的同时延长审美时间,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具有多种实现途径[1]。
(二)应用
“陌生化”理论常被应用于现代文学当中,例如邱江宁创作的《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融入了“陌生化”理論,作品的内容以及写作方式等较为新颖,属于第一部从文本视角对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进行创作与研究的作品。首先,该作品引用了“陌生化”理论,从清初的民族文化入手,主要研究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整体语境[2];其次,该作品将才子佳人小说具体作品的叙事模式与以往的文学作品的叙事模式进行纵向比较,例如曹雪芹的批判以及张竹坡对于《三国演义》的评点等,论述的重点内容是我国古代文学传统;最后,作者还对古代文学理论进行了提炼,并在考察小说的基础上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了分类,例如排障叙述类、故事套故事叙述类以及对称性叙述类等。
二、“陌生化”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一)产生阅读距离
人们往往会忽略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并疏于思考。例如国内外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进行游玩,但是对当地的居民而言,这是十分常见的风景,因长期身处其境,便逐渐对风景的魅力产生熟悉感,久而久之,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从“陌生化”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导致审美疲劳的是已知事物,并非未知事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内容较为固定,是“已知事物”。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让阅读“陌生化”,拉大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加阅读学习的难度,并通过延长阅读时间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敏感度。
(二)体验阅读过程
阅读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加深理解与体验,而非仅是学习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行展开想象。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欣赏艺术展览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未开始进行艺术欣赏时,便有他人在旁夸夸其谈作品的艺术价值。这种行为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让其他人失去欣赏的兴趣。缺乏感受作品的过程,学生便无法亲身感受作品的创作魅力,进而无法体验感受之美,难以静心体会艺术魅力。事实上,无论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还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感都十分重要,因为心灵的震撼、感官的刺激、某种复杂的感情都是无法用语言进行形容的,其可以被称之为“领略”[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带领学生亲身感受,体验阅读过程。
(三)转变阅读视角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变阅读视角,重视感受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且健康的生活态度。生活需要用心去感受,当人们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试着跳出生活中的常态化感受,重新以艺术的视角看待生活事物,会发现生活如此美好。在阅读中,学生转换视角进行阅读,可能会领略到不一样的美。例如,《七律·长征》的韵律以及画面是美的,并且诗中充满着豪情与革命情怀,而如果学生换一个视角进行阅读,可能会领略不同的感受,此时单一的阅读文本又会散发出新的魅力与感染力[4]。
三、“陌生化”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利用文本解读“陌生化”
1.明确要素核心,重新构架文本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优先明确阅读要素核心,并依据学生的知识框架重新构架文本。例如,《父爱之舟》这篇课文的阅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详细阅读场景、细节的描写以及人物的刻画等,此为阅读的重点内容。相比于其他阅读文本,《父爱之舟》的描写设有多个场景,每一个场景都蕴藏着作者不一样的情感,此种情感的表达看似较为分散,但实际上是一种场景的融合,其更容易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情景当中[5]。为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挑选三个具有代表性以及教学意义的场景,利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式,随后让学生试着对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描写。
2.紧扣主旨细节,感悟内心独白
作者在创作文本时都会设有明确的主旨,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紧扣文本主旨,注重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在《父爱之舟》中,作者描写了一个赶庙会的场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形成对比,以此吸引学生继续阅读。教师可以将逛庙会的场景作为教学样本,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我”获得全班第一名后回家向父母报喜的情节,将该场景中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刻画与文本的其他细节描写作对比,让学生感受人物刻画的魅力,领略文本中心理活动、语言以及行为等描写的精彩,并知晓这三者在写作中的重要性[6]。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细节处的描写,让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美感。此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应用了“陌生化”理论,从主旨细节的角度展开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
3.逐级登阶而上,培养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较为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级登阶而上,完成从基础知识到难点知识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父爱之舟》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场景描写与情感表达的自然融合,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将此种写作方式应用至实际的学习生活当中,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运用“陌生化”理论对阅读教学进行设计。首先,教师需要选取三个场景[7]。场景一:赶庙会,指导学生学习场景细节的描写;场景二:筹钱上学,指导学生学习情感表达的描写;场景三:送“我”上学,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自行领悟寓情于景的写作方式。其次,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实践练习,指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述抒发自身情感。
(二)巧妙设问置疑寻找“陌生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何一篇阅读文本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为此,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走进阅读文本,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怀以及文本的创作价值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陌生化”理论,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时,部分教师常常会选择几个景物描写进行分析,此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8]。为了改变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应用“陌生化”理论,从常见的景物描写中挖掘出全新的学习问题,如“作者是如何将见闻与联想结合的?”“文中作者的见闻有哪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探索欲望。
(三)科学选择方法应用“陌生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科学应用“陌生化”理论。例如,《天地人》一课属于识字课,教学目的是理解“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字,事实上,小学生对这六个字并不陌生,其属于生活中常见的汉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重传统汉字文化的融入。首先,教师可以创设“陌生化”情境,通过情景对话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你我他”之间的区别,例如“我的名字叫小王,你的名字叫什么?他的名字又叫什么?”其次,教师可以设置句式填写,通过“ 是你的, 是我的, 是他的”的句式,加强学生对文字的认知[9]。最后,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利用一篇阅读文本,以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区分“你我他”,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较为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新鲜感,有助于学生文字学习意识的培养与锻炼。
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字音字形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挖掘学生识字的“陌生点”,运用组词法、联系生活法、看图法、字理识字等适当的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趣味识字中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在讲授“天”这个汉字时,教师可将其与“睛天”“阴天”“雨天”这几个学生所熟悉的词汇联系起来,并加以拓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驗来学习新的汉字,并拓展新汉字的内涵,由此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加深对新汉字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都会预习,并且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面对一些不够“新鲜”的教材,教师可以采用“陌生化”的教学策略,对熟悉的教材进行拓展,使学生不断开阔思路,增强知识储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文本互释比较打造“陌生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多篇意在传递精神或情感的文本,其本身的结构可能缺乏巧妙的构思,但其语言底蕴以及创作思想等较为深刻,此种文本可以通过文本互释比较打造“陌生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内容,再带领学生对其进行鉴赏,最后再引入同类型的文本进行互释比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通过陌生文本进行思维的拓展。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入同类型的阅读资料,例如抗战时期的史实性资料以及英雄人物传记等,如此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阅读,还可以丰富学生学识,拓宽学生眼界[10]。此外,针对孤立存在于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教师也可以运用“陌生化”理论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从课外引入类型相关或是题材相同的文本,引导学生通过互释比较的方式学习文本的写作技巧、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创作特色等,进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陌生化”理论,可以让学生产生阅读距离、体验阅读过程以及转变阅读视角等。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文本解读“陌生化”、巧妙设问置疑寻找“陌生化”、科学选择方法应用“陌生化”以及文本互释比较打造“陌生化”等策略合理应用“陌生化”理论,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建,黄苓.“陌生化”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山东教育,2021(18):40.
[2]郑醉榴.“陌生化”理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1(7):40-43.
[3]王建业.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陌生化”实践[J]. 中学教学参考, 2021(7):4-6.
[4]孙秀丽.略论运用“陌生化”理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129-130.
[5]李金和.基于陌生化艺术的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2(12):41-42.
[6]张淑娟. 陌生化视域下的阅读教学探微[J]. 小学教学参考, 2021(25):32-33.
[7]王先红, 陆劭桓. “陌生化”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活用[J]. 广西教育, 2018(33):51-52,56.
[8]易志军.教学新思维:“陌生化教学”的理论架构[J].小学语文教学,2018(33):7-10.
[9]熊莺. 易志军老师的“陌生化教学”[J]. 小学语文教学, 2018(33):56-58.
[10]陈景溢.小学语文课堂应用陌生化理论吸引小学注意力的研究[J]. 文渊(高中版),2019(2):65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