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雯雯
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家冼星海认为音乐是生活中的清泉,也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思考,让每一次旋律的起伏都牵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从直观的感性体会上升到内心体验,继而提升审美赏析的能力。这样的音乐课堂具有生命和教育的特点。在情感与审美相互联动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他们能畅谈自己独特的、差异性的情感体验,这样能更好地构筑理想化的音乐课堂,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水平。
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感悟,教师就要告别传统的说教式课堂,转而利用音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创设独特的审美情境,促使学生激发赏析乐趣。这样能让学生视觉感知、声音感知获得联动,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打开认知音乐的大门,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具有西藏特色的音乐作品,由于小学生对藏族音乐了解不够深刻,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课件适当介绍相关的知识点,促使学生进入到想象的世界中。在微课课件中首先可以介绍一下日喀则的地理特点,展现绝美的自然风光;其次可以介绍一下藏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产生想要探究的心理;最后则可以展现各种藏族乐器、歌舞作品,并引导学生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我的家在日喀则》,并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藏族孩子,说说自己在日喀则的生活状态。此时再来演唱,学生就能融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他们想象自己看到了高耸的雪山,喝到了美味的青稞酒,参与到了放牧牦牛的劳动中,演唱歌曲的时候也能更好地体现出野性美。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符合音乐情境的多媒体课件,然后引导他们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尝试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作品展现了怎样的情境。这样,学生能借助声音的感知真切地感受世间万象,体会其中之美,他们的认知体验也变得更为丰富,对美好的事物充满了憧憬,从而唤醒生命体验。
生命化课堂能唤醒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体验,促使他们激发自我意识。在赏析音乐之后,教师可以用优美、形象的语言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鼓励他们试着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场景。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回顾了音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顺了作品中的真实场景,并体会到了作品想要表达的意蕴,他们的个性化赏析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
《战台风》体现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他们在台风面前毫不气馁的英雄气概。在学生聆听了这首作品后,教师引导他们展开表述,尝试用语言说说自己听到了怎样的旋律,猜想一下它们表现了怎样的情节。例如,有的学生提出:“在乐曲的中间部分,节奏十分密集,而且音区转高,给人一种高亢而紧密的感觉,我觉得这里展现的是台风已经到来,掀起了大风大浪,而码头上的工人却丝毫都不退缩,还是坚守阵地,用防水布遮挡货物,有条不紊地展开战斗。”还有学生提出:“在作品的后半部分,节奏稍微舒缓了一些,我认为这里展现了码头工人终于取得了胜利,有了片刻喘息,但是此后节奏又变得很热烈,表示工人们再次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在这番表述后,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码头工人的伟大。
在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的过程中,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看”到的音乐场景,并能随着音乐的变化猜想情节的跌宕起伏。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蕴藏在曲目中的抽象意蕴,避免套路化的赏析,他们的欣赏水平会随之提高。
生命化的音乐课堂要引发学生的共情。因此,教师要结合音乐具有律动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尝试感受作品的旋律,并产生共情。律动表演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能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律动表演时,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动静结合,强化了音乐表现力。
《跳吧!跳吧!》展现了活泼的波尔卡舞蹈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听节奏,找律动”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音乐节奏。教师弹奏出各种不同的节奏,有的属于波尔卡舞蹈的独特节奏,也有其他的节奏型,学生要伴随音乐律动起来,并说出哪些乐段适合演绎波尔卡舞蹈。学生尝试用跺脚、转圈、挥手等动作展现各种音乐节奏,最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一下斯洛伐克民间音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学生总结提出:“斯洛伐克的民歌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节奏很快,其中还有很多切分。”教师又引导学生关注重音的特点。学生发现重音和强拍常常在第一拍上,这样更能体现欢快的生命活力。在唱跳结合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在音乐赏析中,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们能否在音乐中更好地展开共情体验。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所以需要引导才能使他们感受到作品中的抽象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谱辅助了解作品的旋律特点,并试着用律动表演的形式将自己感受到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唤醒自己的生命活力[1]。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欣赏者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引导他们展开自主编创的活动。通过歌词编创、简单的乐句和节奏编创、舞蹈编创等活动,学生能激发创造力,展现出生命的华彩。
在学生聆听《彼得与狼》的时候,教师引导他们展开即兴创编的活动,让他们分别扮演彼得、狼、小鸭子、小鸟、爷爷等角色,用共同演绎的方式展现故事情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聆听该作品,并结合节奏的特点猜想一下它展现了怎样的节奏。如,有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些紧张的音乐旋律,认为可能表现的是狼想要袭击彼得,体现了彼得和狼斗智斗勇的场景。教师则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猜想,思考一下彼得采用了何种方法打败了狼,他和小伙伴如何配合行动,等等,然后让学生试着和同伴将其演绎出来。在学生展开表演后,教师又引导他们进行评选,反思自己的作品。如,有学生发现其他小组的作品都展现了彼得的智慧,而自己小组的作品则展现了彼得和狼斗力量,不够真实可信,是需要调整之处。
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采用故事编创的方法,猜想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节,并尝试将自己的生活感悟也融入到作品中。这样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而课堂也能展现出生命化课堂的活力。
在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和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展开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互动,围绕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讨论,进而促使其获得对作品的深刻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到才艺互动、游戏互动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互动中,并交流想法,从而协调彼此的见解[2]。
在学生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展开互动交流的活动,说说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悟,评价一下该作品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如,有学生认为:“我觉得这首作品给人刚强有余、温柔不足的感觉。既然这是花木兰的唱段,那么就应该体现出女子的特点,而这首作品没有做到这一点。”有学生提出:“花木兰此时男扮女装来到了军营里,所以她自然要将自己伪装成男子的形象,而且花木兰是女中豪杰的代表,所以她的唱段自然也会给人一种英武之气。”在这样一番交流分析后,前者认识到了自己的看法具有片面性,和同学在一番交流后鉴赏角度拓宽了,赏析效果也更好。
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到了真切的师生交流中,从被动接受知识过渡到主动参与。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教学的方法,构筑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学生若能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则能强化情感传递,进而得到沟通。
学者董凤玲提出,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它没有种族、地域、年龄、文化的界限,能够代替语言进行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和沟通。教师要构筑开放的音乐课堂,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资源,展开延伸探究,尽可能地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学生可以运用倾听、记忆、思考等方式,探究世界不同文化的音乐背景。
《新疆之春》是一首具有新疆地区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由于学生对新疆少数民族的了解不够深刻,所以对该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搜索相关信息,首先了解一下新疆有哪些少数民族,它们是否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其次了解一下《新疆之春》的创作背景,并阅读一些介绍该作品特点的文章;最后学生还可以欣赏各种不同版本的《新疆之春》,看看不同的音乐家如何改编此作品。在广泛搜索之后,学生再来讨论,他们的见识就更为广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一下新疆民歌的特点是什么,说说如何区分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并结合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家乡有没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在这番探究中,学生不仅了解了音乐,还了解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点。
教师可以组织课后音乐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进入到开放的音乐世界中。此外,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的家长,让他们也参与到亲子活动中,丰富活动形式。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并锻炼了主动探索的能力。
生命化教育指的是在生命视野的基础上对教育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以遵循生命特性为起点,不断为生命创造条件,促使生命发展,完善生命价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音乐知识,而要构筑生命化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得到音乐的感染,激发内心情感,铸就他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能借助音乐赏析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儿童对于情绪、情感尤为敏感。伴随音乐故事情节的展开,当音乐的变化以律动形式出现时,一切都会变得神奇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节奏性的律动或动作,辅以钢琴伴奏、打击乐或歌唱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将自己感悟到的音乐要素反映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利用情绪建立音乐形象,将学生带入音乐故事情境之中,并让他们体会自己就是其中的角色。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碰铃或嘴巴表演如同音乐一般动听的雨声,教师还可让学生通过变换歌声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惊奇、自信或伤心的情绪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让学生利用较强的力度及低沉的音色表演角色在遇到温暖或害怕时所表现的情绪。伴随音乐故事中符号、图形颜色、图形大小的改变,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利用声音还原形象,一个个美妙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课堂中。学生能够在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中建立人物形象,自由驰骋思维,对于人物形象也可形成深层次的体会,感悟不同角色的美妙。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带领学生认真聆听音乐,从中体会生命教育的呼唤。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贝多芬一生命运的缩影,多变的旋律,跌宕起伏的曲调将一个多变而多彩的音乐世界呈现在听众面前,学生伴随音乐的推进也融入作品中。学生通过音乐要素能够了解到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体会到作曲家曲折坎坷的命运。教师在这过程中还可向学生播放视频,讲述时代背景,让学生体会作曲家身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只有在坚定不移的信念下,拥有勇于生命挑战的精神,才能改变命运,突破困境。学生通过音乐艺术作品的聆听能够震撼心灵,能够体会到生命价值的存在感,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态度,热爱生命、拥抱生活。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也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看似简单的音符,却能够谱写出美妙动听的篇章,塑造数不胜数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形象。音乐以独特的方式及别具一格的风格能够将人们的多种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使得学生能够在鉴赏艺术作品中的过程中体会到作曲家对于生命的呼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还能够使学生从中收获生命的感悟。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对于生命也能够形成独特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