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娅·坎切列里 西莫内·费里亚尼 吉诺·卡塔尼
对备受珍爱的老产品更新换代,这是大多数成功的公司迟早要面临的挑战。分毫不改,你将与新客户渐行渐远;改动太多,你或许又在无形中疏远了自己最忠诚的老客户。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参差多态的客户偏好保持敏感,同时又利用好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品牌呢?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研究了意大利的一些歌剧公司。演出剧目表上很多深受喜爱的歌剧,已经上演了150多年,最忠实的歌剧爱好者亦保留了相当传统的欣赏品味。然而,如果歌剧公司恪守偏好,那么其文化相关性可能就会受到局限,新观众的培养也无从谈起。
我们分析了从1989年到2011年之间2,627场意大利歌剧演出的门票销售情况,并对15位剧场艺术总监进行了访谈,从中获得了一些关于成功处理传统与创新之间冲突的深刻启示。任何人都可以将这些启示,运用到需要更新的心爱产品之上。
产品越具有代表性,其升级换代就越具有挑战性,正如我们在“新可乐”的传奇故事中所看到的那样: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试图以更甜的口味来重新推出其旗舰产品,结果却惨遭滑铁卢。虽然口味盲测中的受试者认可上述改变,但在消费者的抗议之下,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在推出新品可乐的同时,继续销售经典款。
同样,歌剧公司在对大众所钟爱的歌剧作品推陈出新时,也总是屡屡受挫。我们不妨以普契尼(Puccini)的《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和比才(Bizet)的《卡门》(Carmen)为例。这两部作品在近期上演时,都曾以新颖的方式被重新演绎,但收获的评价颇为两极分化。忠实的歌剧爱好者喜欢将故事背景迁移至东亚的新版《蝴蝶夫人》,却对新版的《卡门》不屑一顾,后者的结局是女主角杀死了与自己疏远的情人唐·何塞(Don Jos),而非像原版歌剧中被其杀死。
为了理解这些新版作品在被接纳方面的差异,我们构建了一个详细的数据库,用以记录数千场演出的舞台策略,然后确定每部作品在重新詮释原作时,究竟是采取了稳健还是激进的手法。稳健式演绎只是修改了歌剧的外围元素(舞台视觉),但对其核心特征(音乐和剧情内容)做了保留。相反,激进式演绎则是指通过操纵歌剧的主体(戏剧或音乐)特征以及外围特征,修改了作品的本质。
我们对上座情况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观众渴求某种程度的改变:与忠实于原版的重现式演绎相比,采用稳健式演绎的剧场,其上座率提升了将近9%。总监们原本以为激进式演绎会招致不满,然而与之相悖的是,我们发现这样的演出,竟然产生了更大的轰动效果,其上座率提升了14%。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们采访的这些艺术总监所做的评估就是错误的呢?答案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我们分别对季票持有者和单场票观众重新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揭示出某种耐人寻味的转折:季票持有者受到了稳健式演绎的强烈吸引,其上座率提升了21%便是明证,而面对同样的歌剧场次,单场票观众的上座率却降低了。换句话说,歌剧稳健式演绎的总体积极效果,是由季票持有者所大力推动的,他们对于此类表演的欣赏态度,足以弥补单场票购买者的兴味索然。而激进式演绎的情况正好相反:季票持有者对此反应消极,但单场票购买者的反响特别热烈,他们的上座率平均提升了17.6%。因此,我们可以说,单场票观众推动了歌剧激进式演绎的总体积极效果。
鉴于观众偏好的这种异质性,歌剧院面临着这样一种权衡:在某一客户群中利用宝贵传统的最佳策略,在另一群体中可能并不受欢迎。对于歌剧公司而言,关键的商业问题可归结为:是季票持有者对于其营收模式更重要,还是吸引新观众更重要?相比季票持有者,新观众对于传统歌剧素材的改造——至少从一开始——可能就抱有不同的期许和更开放的态度。
在许多行业,公司领导者经常被要求在设计层面做出抉择,他们需要将传统与当下或未来联系起来,以重新振兴备受珍视的过往。关于如何在升级产品时恰当地运用好丰富的遗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四条总体建议。
1.通过重新演绎,让传统成为创新的资源有些高管可能会倾向于摈弃过往,迎合当下的喜好。另外一些人则更为崇尚传统,他们不想因为市场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任何东西。在这两种情况下,传统更多地成为了某种限制条件,而非有利因素。
不过,上述两种情形并非是唯二选择。我们的研究表明,管理者应该辩证统一而非对立地去看待传统和创新,同时参与到重新演绎的努力之中,进而释放这种双重性的价值。菲亚特公司(Fiat)对于经典车型菲亚特500的重新设计,在2007年赢得了大奖,其复古风格便是对丹特·贾科萨(Dante Giacosa)在1957年设计的传奇性后置发动机车型的现代化改造。由此可以看出,品牌传统经过重新诠释,便可以成为一种创新资源,以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偏好。
2.充分利用传统视觉识别 尊重被奉为经典产品的基本设计元素,同时加入现代风格,这样做等于向客户做出保证:即便更多地考虑到了前瞻型消费者的感受,原版产品依然受到珍视。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经典的Speedy手袋最早诞生于1930年,多年以后,该公司又邀请著名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他们在手袋上印上樱花图案,从而为一款古老的产品注入了可爱的现代流行艺术风格。传统蕴含于形式,稳健和激进的诠释策略皆可以挑战这种形式。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稳健的诠释策略,管理者可以保留传统品牌的核心特征,并使用新颖的产品形式来予以适度翻新。相比之下,激进式诠释则通过将全新的核心元素蕴藏于新颖的产品形式之中,来更彻底地挑战传统。通过风格变化升级产品形式,由此重新诠释传统产品,这种创新方式既充分利用了产品视觉语言,同时又并未否定产品的历史遗产。
3. 依据目标受众量身定制诠释策略 高管们可能会认为,唯有对经典产品的适度或渐进式改变,市场才会接受。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根据目标受众的不同,稳健和激进的诠释方式都可以被视为有效的产品策略。
最终,公司领导者必须仔细思考,自己究竟愿意挑战历史传统至何种地步。鉴于在专长和期望方面,核心客户和新客户之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做出上述抉择时,领导者应准确理解这些群体对于其战略愿景的重要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优先考虑的是培养死忠客户并强化其忠诚度,但又不想扼杀创新和变革,那么在保留传统产品核心特征的同时改变外围元素,或许才是可行之道。但是,如果战略目标是获取新客户,那么在短期内对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造,可能才是更有效的做法。对合适的诠释策略与合适的受众进行灵活匹配,可以帮助精明的管理者解决焕新需求,同时使其保持对于市场异质性的敏感度。
4.通过平衡各种诠释策略,弥合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 如果高管们的目标是要弥合忠实客户和新客户之间的品味分歧,那么他们就必须考虑在产品定位和传播策略选择中,如何让稳健和激进的诠释策略达成平衡。举例来说,剧场可以打造忠诚度培养计划,比如推出包含更多稳健型演绎剧目的订阅套餐,来吸引老客户,同时也提供包含激进型演绎剧目的另一套餐,用以针对新客户。
公司领导亦可以考虑利用不同的渠道,来展示和传播对其产品的稳健和激进式诠释,以避免手段单一导致客户疏离。这使得组织可以根据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对自身和产品进行区别定位。如此一来,即使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重新诠释传统,终究会有一种诠释方式,让顾客对组织达成认同。对于组织来说,与其在宣传和交流材料中将稳健和激进的诠释方式混为一谈,倒不如战略性地交替使用稳健和激进式的诠释手段,来吸引不同受众群体的注意。
对于背负着受人尊崇的历史遗产的企业而言,设法达成创新与传统的平衡是一项重大挑战。一旦高管们明白,传统不仅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可以巧妙管理的资源来重新诠释过去以适应当下需要,他们就可以自信地驾驭这种平衡,在战略重点上做出必要的改变,并为合适的受众量身定制合适的诠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