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增强“青马工程”工作有效性路径研究

2023-09-06 08:29梁克非
成才之路 2023年24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共青团立德树人

梁克非

摘要: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全党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文章主要从共青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入手,分析“青马工程”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载体不新、机制不够健全、覆盖面不够广泛、培养合力不够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工作有效性路径研究,以期不断深化高校共青团“青马工程”工作,提升育人实效。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4-000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时代高校辅导員核心素养研究”研究成果

2007年,共青团中央启动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十余年来,高校持续开展“青马工程”培训,共青团组织成为全面开展培养工作的“主战场”。2020年6月,为了进一步做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共青团中央与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立足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应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伟大的中国梦是时代赋予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引领广大青年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根基,开展好以“青马工程”为主体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的必要性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帮助他们早立志、立大志,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2]因此,高校共青团要组织青年学生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团员青年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近年来,共青团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重要学习内容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极大丰富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时代内涵。共青团作为主要思想阵地,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争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在新征程上书写人生华章的作用更加凸显,任务更加艰巨。

二、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培养方式与载体缺乏创新

目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主要依靠思政课教学、实践服务、以活动为抓手的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融入等,其中共青团主要在前三个“战场”上发挥作用。一方面,从共青团“青马工程”开展的方式上看,理论灌输仍然占主导,内容多为对经典理论和思想本身进行宣讲,没有结合受教育者的特点和身边事对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加工设计,普适性强而针对性弱,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常持一种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主观认同感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外化的行动效果则收效欠佳。另一方面,从实践内容和活动安排看,也往往没有经过科学的配套设置,实践活动多依靠传统的志愿服务、团队讨论等形式,活动主题多为简单套用重要理论和宣传思想命名;活动开展的载体融合新媒体平台的力度不够,灵活使用各种媒体技术的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受教育者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没有突出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的目标,思想引领效果不佳。

2.培养机制不健全

部分高校培养机制不健全,校级“青马工程”培训一般每学年开展一至两次,集中培训时间较短,以理论教学和讲座为主。一方面,忽视了长期培训、集中培训后对学员的后续强化,缺乏后续的跟踪培养;另一方面,校级团委、二级团组织、基层团组织几个层级的培养机制没有全面铺开,往往停留在前一个或前两个层级上。

3.培养覆盖面不广

一方面,高校团委开展“青马工程”培训一般以学生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等优秀的团学干部群体为对象,院系团组织开展时则存在一定程度的组织和效果弱化,开展率不足、覆盖面不广。另一方面,一些团员,尤其是高职类院校的青年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动力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不足,如何结合他们的特点在基层团员中开展普适性的教育,将“青马工程”的影响力从第一层级扩展到更多层级,制订出符合各层级实际情况的阶梯状培养计划,在保持合理培养规模的前提下扩大培养的有效覆盖面,也是高校共青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需要研究的时代课题。

4.培养未形成合力

从教学主体上看,由专职团干部构成的教育主体善于在团的工作中培养青年群体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但因其所学专业不同,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在掌握和运用上水平不一,在指导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展学术研讨时常常感到针对性不强、力不从心。而思政课教师在高校中往往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系统研究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3]。

三、高校共青团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有效性的途径

1.坚持党建带团建制度,是夯实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制度保障

“青马工程”实施是一项集对象遴选、培养、评价、使用、跟踪以及工作格局、资源配置、政策保障等为一体的系统性战略工程,必须建立培养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扎实推进、不断深化并取得实效[4]。高校要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特别是领导机制、工作保障和跟踪培养方面做出安排部署。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各级工作会议中明确列入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尤其是“青马培养”工作。校党委每年要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共青团工作,并开展必要的指导,关注团组织在完成共青团重点工作任务中关于“青马工程”培训班工作的落实情况,各级党支部书记需参与培训和进行专题宣讲。

2.明确培养目標,推进共青团改革

共青团工作开展的生命力在于推进自身改革,在顺应新时代进程的改革步伐中引领和服务青年,“青马工程”工作也应借助改革东风不断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路径。改革要本着立足根本的原则围绕时代主题开展,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批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去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改革要本着服务青年的原则加强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为“青马工程”工作的持续高效开展保驾护航,切实肩负起党和时代交给共青团的光荣使命。

3.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

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共青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高校青年学生进行政治素养教育的宝贵机会,也为“青马工程”实践育人环节提供了重要平台。从选举代表、委员到会议宣传筹备,从提案征集到工作报告拟定和未来展望,团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根本体现,是团内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贯彻。青年代表、青马学员不但能够在大会中听取和审议团的工作报告,讨论关于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考察比较中全面、辩证地思考问题,而且能通过参与团代会参与到团的重大政治活动中,自觉接受教育、升华思想、规范行为,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

4.健全培养机制,拓展“青马工程”培养覆盖面

为坚持不懈地武装青年学生头脑,提高其理论素养、研究能力和实践水平,高校团委应深入开展“青马工程”,完善培训体系,提升育人实效。第一层级,结合省、市级团组织部署,选派优秀学生干部代表参加省级、市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大学生骨干培训班,鼓励他们与优秀青马骨干互通有无。要利用好榜样力量,通过青马骨干的模范作用和影响力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学校中营造人人争先的学习氛围。第二层级,在校内常态化开展校级“青马工程”培训班,严格设置吸纳学员标准,聘请团委书记、思想政治专业专家等对他们进行系统培养,并精心设计考核内容,颁发结业证书,建立培养档案和后续跟踪机制。第三层级,在全校团员青年及有入团愿望的学生群体中设立“青马小组”理论学习组,以业余团校为依托,扩大预备骨干的培养范围。要通过支部书记讲团课、学习材料下发自学、广播站宣传等形式,并借助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社团)、网络平台等载体,拓宽“青马工程”的培训范围,营造全校范围内人人学、持续学、自觉学的良好氛围。

5.创新培养载体,加强内涵建设

第一,创新培养载体要体现在内容的推陈出新上,并结合时代主题科学制订培养计划。新时代,“青马工程”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任务的重要抓手,要从为党组织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和为党培养治国理政骨干的两大重要任务出发,选拔并培养一批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生骨干人才。因此,“青马工程”授课教材的编写要将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尤其是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殷切嘱托加入其中,也可结合区域重点内容和发展方向加入对省情、市情、校情等的深入解读,结合青年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其关注社会生活,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创新培养载体要进一步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高校共青团要加大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比重,做到以人为本、润物无声,使青年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活动参与中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各级团组织在为“青马工程”设计配套的“活动引领”时应着眼提升活动内涵,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共筑中国梦”“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青年大学习”等时代内涵融入其中。各级团组织要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项价值观引领活动,如在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一二·九”纪念日等组织开展集中观影、微电影创作、读书节、党史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朗诵、演讲、合唱展演等活动。各级团组织要科学结合各高校全面上线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引导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各类活动,展现新时期广大团员青年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助力他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第三,创新培养载体要将共青团修炼内功、提升新媒体平台运用能力纳入其中。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网上共青团”建设力度,提升“青马工程”育人实效,就要善于学习和使用青年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的工作形式。例如,组建微信或钉钉群组,并及时下发最新的电子学习资料,以加强学员间的线上交流互动,获取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员的所想、所需;开办线上“青马”沙龙,引导青年学生发挥主体意识;鼓励青年学生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微电影创作、微课程制作展播等,对理论学习进行补充[5]。

6.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从重要会议、事件、战役的遗址或旧址到英雄烈士的故居、遗物抑或是重要的影像、事迹、书信、著作等,其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是党和国家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巨大的教育资源库。高校共青团在对“青马工程”学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好多种形式的红色资源,如校外红色教育基地的实地参观,重要战役、历史事件的影像播放等,使学员跨越时空体验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其坚定理想信念。

7.凝聚培養合力,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高校共青团要立足“育人要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铸魂育人的主体作用。在工作开展中,要着力拓展实践教育平台,不断挖掘、整合平台资源。在校内,要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依托,科学施策,将思想引领、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助力教师全方位育人。在校外,要提升“学雷锋”“三下乡”“情暖童心”“向青年之家报到”“西部计划”“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育人载体的效能,让学员融入社会环境并投身实践,在参与与奉献中、投入与体味中了解国情民情,进而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品质,提升社会适应性,树立正确的“三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是在实践中一步步走出来的。因此,高校对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大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作为共青团,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党育人,并在工作中始终尊重青年的特点。从革命时期以青年为主体的各种宣传队、行动队、战斗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青年突击队”,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志愿者和“青马工程”,一个个“青”字号成为了响亮的品牌。共青团应继续吸引和服务青年,继续改革创新,将“青马工程”作为一项深入持久开展的政治任务,在总结经验和梳理问题的过程中,做好培养路径的研究与优化,丰富和创新培养载体,完善培养机制,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种项目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这样,能真正培养造就一大批“懂马、信马、言马、用马”,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而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2021-07-12) [2023-01-08].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7/12/content_5624392.htm.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2-05-10)[2023-01-08].https://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22/content_5692851.htm.

[3]孟晔.新时代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路径的探索与思考———基于高校共青团视角[J].长江丛刊,2019(30):178-196.

[4]洪晓畅.着力培养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N].光明日报,2018-07-05(05).

[5]汪皓萌.共青团改革形势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Young Marxists Foster Project" Work b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Universities

Liang Kefei1,2

(1. Jiamusi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7, China; 2. Qiqihar Teachers College,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qihar 161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s the assistant and reserve force of the Party,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youth work of the whole Party, and a school for young people to lear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unism in practice. The article mainly starts with the work of the "Young Marxist Training Project"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he "Young Marxists Foster Project", such as the lack of new training carriers, inadequate mechanisms, insufficient coverage, and insufficient training synergy. It also conducts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path of the work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problems, with the aim of continuously deepening the "Young Marxists Foster Project" work in the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universities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 communist youth league; "Young Marxists Foster Project"; young marxist;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共青团立德树人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