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基础教育教研室 王东琴
在我们的国徽和钱币上都能看到麦穗图案,它象征着丰收和财富。人们将大自然的产物同人工技艺结合起来, 创造出了麦秆画。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秸画、麦烫画、麦秸工艺画等,始于隋唐时期,是中国民间传统美术的一种。 麦秆画呈现出来的作品形象生动,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大放异彩。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出“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讲好中国故事”。 基于核心素养的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 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应更加受到重视。
学生通过用麦秆作画, 能够体会到“变废为宝”的资源再利用,体会到传统民间艺术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意义。 此外,麦秆画的制作与自然密切相关,一花一叶的阴影、形状、纹路,都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并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 精细烦琐、漫长细致的制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增强他们的毅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工匠精神。
麦秆画是一种剪贴艺术, 要经过泡、剖、刮、剪、烫、贴等多道工序,按照麦秆本身的光泽、纹理和质感来制作,常用原色,有时辅助染色, 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麦秆画具有天然如月的光泽,制作出的花鸟翎毛、人物风景等栩栩如生,艺术感染力强,给人以质朴天然之美。
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互为补充, 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 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麦秆画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应该在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其可行性。
麦秆画是一门将剪纸、绘画、版画等技法综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 在考虑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年龄层次。综合考虑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我们根据美术课程标准, 给出了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设定建议。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初步体会麦秆画的制作流程, 学习麦秆粘贴简单的图案。小学中高年级学段,学生了解麦秆画的制作过程,并能够制作一些简单、面积较大的图案。中学阶段,学生要从剪贴制作方法上升到学习麦秆画的烙烫方法, 运用烙烫的手法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 完成更为复杂的麦秆画制作。 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麦秆画的了解较少, 但是他们对麦秆画的制作及历史却有浓厚的兴趣。 这个阶段的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我们要选择相对简单的一些图案素材让学生去制作,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麦秆的特性, 接触麦秆画的制作过程。 这样可以降低制作难度,让学生对麦秆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去探索麦秆画这一传统文化。
小学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 动手能力和自我意识开始增强,有一定的合作意识。这个时候的麦秆画教学就需要让学生从简单地感知麦秆,提升到制作简易的麦秆画。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花草动物等形象进行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欲望。 这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而清晰的示范,学生最好分组合作进行实践。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麦秆画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可以让学生制作相对较复杂的人物风景等作品。 学生先进行观摩,之后独立制作。
要注意的是,在麦秆画的烙印烫印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帮助操作,以防止学生受伤,在整个制作过程当中一定要跟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在内容上可以选择学生熟知的人物和事件, 比如抗疫人物、国庆活动等。 制作完成之后,我们可以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展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麦秆画特色课程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文化理解能力。 我们利用中原腹地的本土优势,讲授关于麦秆画的起源发展等历史文化,让学生对特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通过麦秆画的学习,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也明白了通过劳动可以创造一切的道理。
麦秆画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美术表现需要,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在麦秆画特色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在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的基础上, 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创新的空间, 帮助学生拓展美术课程以外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实践,在课外自主探索,不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麦秆画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丰富了本地区美术特色课程,为今后学校选择美术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而且符合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要求,满足了中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