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小明
近年来,宁波日报报网按照“应融尽融”“移动优先”“做优新闻”“做强服务”“放大特色”“争创一流”的原则,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在组织架构、报道内容、报道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寻求突破与创新。
随着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宁波日报报网早已走过了不同媒介简单拼凑的组合期,进入了整合期。经过改革,突破体制障碍,打通机制梗阻,建立了统一高效、协调有序的一体化运行机制。融媒体生产指挥中心是新闻策划的发动机、新闻作品生产的策源地。“发动机”一旦启动,随即引发多维度、多层面的响应,包括采编相互策应、前后方相互策应、各平台相互策应等。在指挥中心牵头下,报、网、端三端编辑部门提前介入采访,就报道选题方向、表现形式、节奏力度等出谋划策。同时,各平台根据特性定位,向采访部门提出“私人定制”要求。比如2022年9月中旬,在防御“梅花”台风的报道中,甬派客户端和中国宁波网等新媒体要求采访部门快速响应,第一时间提供各地抗击台风现场照片、视频。
融媒体时代,快速反应要求前后方相互策应。在重大策划报道中,宁波日报报网早已摒弃了“单打独斗”,往往采取“兵团”协同。一线记者负责采、摄、拍,后方编辑编、剪、裁。2022年7月,为了稳订单、拓市场,宁波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前往欧洲的商务包机。宁波日报报网派出一名记者随行采访。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很多稿件、视频、照片由前方记者第一时间传来基本素材,由后方团队加工完成。融合道路上,报、网、端三大平台和所属微信、微博及各类视频号所组成的传播矩阵既错位发展,又紧密配合。中国宁波网在首页设立福利专区,为甬派客户端的互动活动引流。在刊发国内国际要闻时,宁波日报刊登简版,扫码旁边的二维码则可以在甬派客户端看到全文。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各媒体在融合中融出了新优势,加速实现了报、网、端此长彼长、此长彼优、优势互补。甬派客户端短短半年时间注册客户增加了近百万,日均活跃指数同比增长了三倍,跃居浙江地市级客户端前列。中国宁波网日活达到10万,宁波日报发行量稳中有升。
积极开展互动活动是激发受众主动参与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手段。宁波日报报网在融合中推进互动,在互动中加速了融合。
宁波日报报网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搭建宁波市网络民生服务平台,“一网打尽”120余个政府职能部门和重要民生企事业单位,同时把宁波市所属10个区县(市)的基层政府网络民生服务平台“融”入其中。宁波市网络民生服务平台收集网民求助信息,分类整理后自动分发到各部门线上回复或线下办理,形成“反映、受理、交办、督办、落实、反馈、督查”一套完整的闭环流程,真正做到网友诉求与服务“一键到底”。平台群众留言板年均收到网友提交的各项诉求约7万条,平台回复率99%。
在融合了120多个市直部门后,宁波市网络民生服务平台加速推动自身向内生长。服务平台最初由中国宁波网主办,随后与宁波日报深度融合。重要稿件在《宁波日报》刊发,以党报的权威为互动平台“加持”,增强了公信力,扩大了影响力。2022年5月,宁波市网络民生服务平台在甬派客户端的功能上线,大大方便了移动端的用户。民生服务平台将报、网、端紧紧地融在一起,成为互动性、服务性的全媒体平台。该平台在宁波数次迎战新冠疫情和抗击台风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10月13日北仑区突发疫情,宁波市网络民生服务平台“战疫互助平台”立即开通,为隔离中的市民提供心理疏导,开通求助通道,推出法律援助等。每天收到百余条信息,均得到及时回复或解决。2022年9月14日最强台风“梅花”袭击宁波时,宁波发布暂停核酸检测的通知。但因事发突然,通知当晚没能迅速传达到位,第二天一早地铁、公交等仍按原要求查验核酸检测结果。民生互动平台收到大量的反馈后进行关注,促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宁波市网络民生服务平台已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城市科学治理的有效手段。不仅提高了媒体的社会美誉度,还带来了有效的流量和活跃度。
可视化是媒体融合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新赛道,用“网感”思维推动视频创作。传统媒体推动可视化虽然没有技术优势,但拥有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为了让记者尽快找到“网感”、掌握拍摄剪辑技能,宁波日报报网选送多批记者编辑赴复旦大学进行集训。同时要求视频节目部专业人员到各部室结对帮扶,传经送宝。在融合创新中充分发挥既有的优势资源,并用“网感”思维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很多半路出家的记者,实践摸索着前进,利用自己的创意策划、文字表达优势,打造了多款有较大流量和辨识度的作品。
无视频“不”新闻带动全员转型。宁波日报报网将视频制作贯穿新闻生产各领域、全链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过程。报网编委会制定考核办法向视频新闻倾斜,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原来只会咬笔头、爬格子的记者积极向全媒体记者转型。他们拿起了手机,配置了收音器,下载了剪辑软件。绝大部分记者不仅能采、能写,还会拍、会剪。很多人还学会了写脚本,直播出镜成了常态。宁波日报报网还开始尝试打造短视频个人品牌栏目。2022年10月19日,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宁波日报报网合作的短视频专栏“人社周周说”开播。该栏目由跑线记者周琼担任主播,时长30秒左右,通过一问一答,回应市民关切。时间短,但信息量大,深受欢迎。
好视频“优”新闻带动精品创作。融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视频早已不是新闻作品的“佐料”,而是必不可少的“大餐”。宁波日报报网以视频节目部为核心,着力构筑可视化节目体系。每年直播活动数百场,打造了多个品牌节目。2022年10月,通过持续发力短视频,打造了宁波版的“抖音”——甬音。此外,还尝试探索慢直播。2022年9月强台风“梅花”袭击时,甬派还推出了多个远程镜头点位的台风“慢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20万。台风登陆前后,宁波日报视频号开启直播报道,观看人数超过100万。
随着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使用日趋成熟,数字化和智慧城市的建设风起云涌。宁波日报报网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其中,打造智慧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彰显媒体社会责任。
宁波日报报网甬派客户端依托宁波城市大脑,在2021年强台风“烟花”“灿都”登陆宁波时,推出智能防台服务系统,在防台抗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9月,甬派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5G中台等技术,迭代升级为智能媒体,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台风预警预防功能,推出的甬派智能防台系统,集纳天气预警、台风路径、积水监测、河网水位和道路封闭五大模块,并且可实现预警一键触发、自动推送消息,帮助市民第一时间全方位获取有关台风的最新动态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从各模块数据获取、内容生成到发布推送,全程实现了智能化。以“积水监测”为例,甬派客户端2022年7月28日上线的宁波新版积水地图,可面向广大市民提供常态化城区积水实时查询服务。新版积水地图将实时积水数据和地图导航相结合,监测范围更广,点位布局更合理,共230个积水监测点,可实时显示城区低洼路段、下穿立交等区域的积水信息,方便公众第一时间查询。同时,当市区出现深度超过40cm的积水点时,甬派“积水监测”模块便触发预警功能,自动将相关信息推送至甬派用户,起到及时提醒的作用。接下来,甬派依托城市大脑精准算法,将进一步优化防台系统的智能化和精确度,做到积水点和河网水位可提前几个小时预测,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三维实景动态模拟场景,从而帮助市民及时避开可能的积水区域,及早防范,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