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萨拉班德舞曲》音乐与演奏分析

2023-09-06 12:58王莹
戏剧之家 2023年16期
关键词:德彪西舞曲触键

王莹

(中北大学 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涌现出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德彪西、拉威尔等。德彪西是这个时期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许多作品涉及体裁较广,包括管弦乐、室内音乐、舞台音乐以及钢琴作品等等,其中他创作的很多具有研究意义的钢琴组曲,推动了钢琴音乐的发展。《为钢琴而作》组曲中共有三首作品,分别为《前奏曲》《萨拉班德舞曲》以及《托卡塔》。本文以《萨拉班德舞曲》为例,系统分析和研究作品的创作理论和审美内涵,深入了解印象派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以便更准确地诠释这首作品的文化内涵,在提升演奏技巧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法国印象主义钢琴作品演奏风格。

一、《萨拉班德舞曲》的创作背景

萨拉班德是古老的西欧舞曲,最初由波斯传入西班牙,并在16 世纪逐渐融入西班牙本地的民族音乐元素;17 世纪萨拉班德迅速发展,并在传入法国与英国后逐渐形成速度缓慢、气氛庄重稳定的音乐风格。德彪西创作的《萨拉班德舞曲》延续了传统萨拉班德音乐的风格,结构规整、情绪庄重。但作为《为钢琴而作》系列的第二首组曲,《萨拉班德舞曲》的风格与第一、三首组曲形成了鲜明对比,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被后世称为印象派“音乐的曙光”。德彪西于1894 年开始创作《为钢琴而作》组曲并于1901 年完成,在此阶段,德彪西的作品创作风格、理念已趋于稳定、表现成熟。同时,由于个人阅历的增加,与前期创作相比其后期钢琴创作也更具有新意与创造性。《萨拉班德舞曲》是根据德彪西1894 年创作的《被遗忘的意象》的第二首组曲改编创作而成,创作时间早于《为钢琴而作》中的另外两套组曲,因此在内容与形式上,带有一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痕迹。

二、《萨拉班德舞曲》的音乐分析

(一)旋律的丰富性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印象派音乐色彩浓厚,他主要运用意象思维进行创作,在表现旋律内容时,既不像古典主义作品那样富有哲理性,又不像浪漫主义作品那样重视情绪表达。德彪西在《萨拉班德舞曲》中利用主观的意象想象,展现朦胧的艺术形象,并在乐曲中呈现丰富的旋律层次。这些艺术效果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展现:第一,旋律的线条对比。《萨拉班德舞曲》的旋律线条极为丰富,几个声部的同时进行、出现十分常见,此时旋律线条的对比分析极为重要。例如,在9—12 小节中,出现了右手上方单线条的旋律走向,下方双音支撑也出现了两个声部,演奏前要重点分析这三个旋律线条的发展及和声效果。而在20小节之后出现的八度双音单线条旋律与前面丰富的旋律线条形成对比,更注重对平静庄重情绪的渲染。

第二,同向线性旋律。德彪西利用同向进行的旋律性线条进行创作,使音乐的节奏更加清晰,旋律的线条也更明朗突出。例如,在《萨拉班德舞曲》的第33、34 小节,旋律同向向上进行,平行运动。虽然各声部之间的距离不尽相同,没有构成绝对的平行关系,但在旋律的演奏与音响效果上,却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旋律特色。

第三,反向线性旋律。德彪西在创作《萨拉班德舞曲》时,多使用同向线性旋律,旋律的主要走向积极向上;但乐曲中也出现了较多反向旋律进行,低音声部的向下进行,与高音声部的向上形成对比,使旋律变化色彩更加丰富。如6、7 小节左手旋律的反向进行,为旋律增加了不和谐的音乐感觉,但却是极具创新的神来之笔。

《萨拉班德舞曲》这部作品旋律层次丰富且极具变化,演奏者在演奏初期应该对作品整体进行细致分析,多留意作品的主题的同时横向、纵向读谱,更好地展现音乐的内容与效果。

(二)和声的创新性

德彪西的和声创作对后世音乐发展贡献极大,他创新地运用和声并大胆尝试,革新了传统钢琴音乐的演奏技法,也打破了人们对音乐发展的刻板印象,丰富了音乐的演奏效果。德彪西利用和声的变化为《萨拉班德舞曲》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在作品乐段的结束部分,除了传统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和声的创新性运用也是这次创作的一大亮点,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非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即在和声的进行过程中,打破以往叠置和弦的传统音响效果,以平行进行的手法演奏旋律,这是德彪西最喜欢的一种和声创作手法。例如,乐曲第11 小节中的和弦运用了四度、五度以及三度叠置的方式进行创作,配合旋律的平行进行使情绪更具独特的和声色彩。

其次,复合和弦。复合和弦在和声发展过程中,能使音乐节奏更加紧张、多变,是《萨拉班德舞曲》中的点睛之笔。德彪西在这首作品中,利用左手的跳音配合右手的和弦长音,使音乐的演奏在和声上呈现出厚重音响效果的同时,又表现出和声中若隐若现的发展变化。例如,在乐曲的35、37小节中,都出现了左手单音的大跨度向下进行,这种复合和弦的使用,也使音响效果出现了复合的变化。

《萨拉班德舞曲》中非三度叠置不和谐和弦以及复合和弦的混合运用,不但没有使音乐的演奏变得杂乱、突兀,和声的调和反而使乐曲呈现出丰富的音乐色彩。德彪西依靠其敏锐的听觉、创新的和声创作以及独特的意象思考方式,细致划分出不同色彩的和声,并将不同不和谐和弦组合应用以配合全音阶以及半音的演奏,产生强烈的音乐对比,增强乐曲的色彩。

三、《萨拉班德舞曲》的演奏分析

(一)力度的变化

德彪西在《萨拉班德舞曲》中详尽记录了力度的变化与应用,曲谱中出现了“ppp、pp、piup、mp、p、mf、f、ff”等力度变化符号,还有一些标记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作者在这首短小乐曲中添加的力度变化,极大丰富了乐曲的演奏层次。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对这些力度记号进行详细地分析与解读,并结合旋律与和声的变化发展,结合力度记号针对性调控演奏力度,更灵活地呈现旋律变化以及音乐内容。首先,力度变化分析方面,《萨拉班德舞曲》中最强力度为ff,但结合作品自身风格,演奏的整体力度不宜过强,在和弦演奏时要更注重体现音色的清晰、明亮,注意展现庄重的舞曲效果;其次,力度的层次变化方面,乐曲中弱力度记号运用较多,要注重p 的力度层次表达,这需要演奏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反复感受p 的力度层次变化,调控手腕以及手指的触键力度来适应曲风变化。

对力度进行变化分析便于演奏者在练习时,提醒自己重点关注力度变化的乐段和小节,在演奏时对曲目进行更细致的力度处理。例如,在乐曲结束时处理由pp 到ppp 的变化过渡。

相较于强的力度标记,力度演奏中弱音记号的处理更加困难。尤其是多处不同p 的力度标记,要进行更细致地听辨练习。《萨拉班德舞曲》力度一开始是“p”,连续的六个小节之后,力度渐强。乐曲开始部分的弱音演奏,带给听众一种朦胧感觉,并且随着演奏小范围的力度渐强,使音乐节奏具有向上的推动感。演奏时要注意手臂对手腕的带动,手腕恰当地将手指的力度外带,进而控制手指的触键力度,小心翼翼触键后马上离开,达到乐曲所需的力度要求。

(二)指肚演奏的运用

钢琴演奏的不同触键速度、不同角度都会影响乐曲的音色和情绪。触键部位的力度变化是钢琴演奏音色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般要求演奏者用指肚触键的方式演奏柔和、连贯的旋律。通过增加手指的触键面积,在缓冲中达到使音色更加柔和圆润的效果。演奏《萨拉班德舞曲》时,要注重体现其庄重、缓慢的音乐风格,乐曲开始部分的弱音柱式和弦演奏渲染了一种朦胧的印象感觉,需要演奏者以指肚触键弹奏,更柔和地展现音乐情绪,更完整地保持音乐的连贯性,避免了指尖触键的锋芒毕露之感。

这部分的隐藏旋律在中间声部,在演奏时可以用侧指触键,避免以敲击的方式演奏。右手演奏高声部时,以指肚触键的方式轻柔触键,可使高声部旋律更加柔和,也能更好地突出主旋律声部。同时,为了更出色地突出左右手的音乐旋律、丰富音响效果的层次感,也可以在左右手演奏时以指肚触键的方式,进行音乐层次的细分。例如,在《萨拉班德舞曲》的第5 小节到第8 小节部分,音乐的旋律声部在右手,演奏时要突出右手的旋律;左手有两个声部演奏,就要缩短手指与琴键的间隙,尽可能弱化指肚触键力度。

演奏过程中,指腹的触键角度以及手腕的力量是控制左手两个声部力度均衡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演奏时以指肚触键,但左手的手掌要适当放平,力度要扎实,防止声音漂浮。

(三)踏板的合理运用

德彪西很少在钢琴作品使用踏板,但不代表演奏中不需要踏板。乐曲演奏中要根据音乐的变化灵活选择、应用踏板。例如,在演奏更弱的音乐节奏时,踩弱音踏板,即使在《萨拉班德舞曲》中,右踏板的使用力度也不宜过实,达到三分之一即可。《萨拉班德舞曲》中没有踏板标记,主要原因在于德彪西认为踏板的使用应如呼吸般自然,不需要进行刻意标记。但是演奏者为了呈现出更好的音乐效果,演奏时要适当采用踏板技法,才能够更好地展示音乐内容。乐曲开始时,踏板的力度控制在三分之一内,但在第2 小节的和弦变化、七和弦出现后就要重新踩一次踏板。这样能够更好地展现音乐中的和声,避免出现混沌的音响效果。

演奏中只有仔细分析踏板的使用技巧,才能处理好作品的音乐情绪并辅助演奏呈现更好的效果。因此,分析作品结构以及技巧运用时,也要解决踏板的使用问题,这样才算完整、完美地演奏好整部乐曲。

四、结语

印象主义是一个源于十九世纪的新概念名词,在浪漫主义得到极致发展后,音乐家们也出现了创作瓶颈,并对未来音乐的内容及发展趋势产生了危机感。音乐家们在音乐创作中开始寻找新的音乐素材与创作手法,与前期的浪漫主义音乐对比,此时的音乐家更注重对人、自然的感觉及印象的描写,印象主义创作由此产生。通过欣赏《萨拉班德舞曲》,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德彪西的创作才华,以及他在旋律、和声上的创新,这些创新丰富了音乐内容,打开了音乐创作的崭新篇章。演奏技法上,曲中丰富的力度变化以及指肚与踏板演奏技巧,为我们呈现音乐巨著的伟大之处。在演奏中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创作意图,充分、细致地思考演奏技巧,为听众展现富含活力的优秀乐曲。

猜你喜欢
德彪西舞曲触键
冬的舞曲
瑶族舞曲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烂漫舞曲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