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佩杰
(兰州大剧院兰州交响乐团 甘肃 兰州 730030)
揉弦可以看作是演奏者动作“启动”以后与其所产生的“惯性”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系列动作,通常被称为颤指。而大提琴的揉弦则是指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手指、手腕以及手臂的力量与技巧融为一体,将融合后的力量放在大提琴的指板上,同时用适当的力道将拇指放在琴颈后方的指定位置,并利用小臂来充分带动手指。这个过程会形成一种微妙的惯性,在这种惯性的作用下,演奏者的手指就会在指尖与指板形成的90 度角以内自然摆动,这就是揉弦形成的过程。在演奏着进行揉弦动作时,我们会听到声音的变化,感觉上就像声音在反复波动,听起来有点类似“嗯—啊”的感觉[1][2]。正确应用揉弦可以让大提琴的音色更加优美,创造出更动听的演奏效果。因此,精通揉弦的演奏技巧对大提琴演奏的质量至关重要。然而,揉弦的训练通常具有较高的难度,许多大提琴演奏者在揉弦训练过程中都会遇到瓶颈期。所以,演奏者应当注重揉弦技巧的练习和运用,不断提升其大提琴演奏能力。
触弦是揉弦的基础,良好的触弦能够对揉弦的效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触弦的过程中,演奏者的肩膀以及上臂要保持在放松的状态,手腕一定要放平,指尖的触点要运用演奏者指尖肉最多的位置,这样会使揉弦过程中发出的声音更加丰满,特别是手指细长的演奏者,更要遵守这一规则。
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揉弦的幅度以及频率是可以控制的,演奏者通常需要根据演奏内容,有针对性地调整揉弦的宽密和快慢,将演奏内容中的情绪或直接或婉转的表达出来。在调整揉弦的幅度和频率时,演奏者需要明确将动力集中在小臂而不是手腕。此外,演奏者还需要在练习中不断转换揉弦的幅度,以便能够掌握不同幅度揉弦效果的运用[3]。
在进行揉弦动作时,很容易观察到动作是上下方向的,并且不同手指的动作是同步且一致的。尽管听起来相对简单,但要实现完全一致是一项较大的挑战,演奏者需要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练习,同时将四个手指按在弦上进行同步的揉动,交替抬起或按下手指,从而锻炼演奏者在换把或换指时保持揉弦动作的连贯性,提高方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揉弦是弦乐器演奏中的一种技巧,在大提琴中,每条弦和每个音区都需要使用相应匹配的揉弦方式和频率。例如,大提琴的低音区或低音弦需要较慢的揉弦频率,而高音区或高音弦则需要较快的揉弦频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演奏者需要遵循这些规律,但这不代表揉弦可以完全被程序化处理,演奏者仍需根据不同音乐性质和演奏内容的需求调整揉弦的力度和速度,以满足各种音乐的具体形象和内涵[4]。
演奏者手指的灵活程度对于大提琴的演奏效果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由于每个人的手指粗细、长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它们的独立活动能力也不尽相同。这些生理上的差异会在演奏过程中对演奏者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经过后天的努力和训练,并非不可克服。对于揉弦而言,小指由于短小且纤细,其演奏效果通常比其他手指要弱一些。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演奏者需要注意小指的训练,有针对性地提升小指的演奏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编排指法来减少小指的使用频率,从而提升演奏效果。
拇指的形态较粗短,但在力道方面有一定优势。拇指主要用于高把位,它与其他手指的区别在于,在使用过程中,拇指需要紧贴指骨触弦,缺乏一定的“肉质感”,常常会出现声音发紧或者发干的情况。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演奏者也要重视拇指的训练,调整手指的松弛度、力度以及揉弦幅度。在指法的编排中,也可以尽量减少拇指在揉弦过程中的运用[5]。
只有及时发现演奏的重难点,演奏者才能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揉弦能力,从而演奏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以下是综合了几种演奏方式的重难点以后,对揉弦的主要训练方式进行的研究:
在演奏大提琴的过程中,演奏者对揉弦的控制是影响其演奏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日常练习中,要着重进行控制方面的训练。揉弦的运用旨在使大提琴发出更具表现力的声音,在控制训练的过程中也要以此为前提,将力量、频率、幅度、速度、动作等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要熟练运用揉弦并掌握规律性的脉冲动作,演奏者需要进行大量的控制练习,这需要演奏者具备相当的毅力。成熟的揉弦在表面上看来只是未加控制便形成的自发动作,但实际上在揉弦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精心地控制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换句话说,在控制练习做到一定程度后,其效果就像是演奏者能够下意识地进行“肌肉痉挛”。演奏者将通过训练养成的高超控制能力,融入自己的意识中,成为身体的本能动作,在演奏时自然地施展出来。到了这种境界后,演奏者会感觉自己的小臂和手腕像柔顺且飘动的绸带。以这种感觉形成集中肌肉记忆,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演奏者自身也是影响揉弦效果的因素之一。在演奏过程中,揉弦的幅度以及速度是没有固定值的,例如,情绪激昂的片段与平缓的片段相比,揉弦的幅度就要更大;揉弦的速度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演奏者基于对音乐不同的理解会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奏。所以,对于揉弦而言,音乐理解也十分重要。此外,揉弦的控制训练实际上并不需要过于复杂的窍门,其精髓主要在于演奏者是否具备足够的毅力和决心。有些演奏者天赋较高,可能在训练过程中很快就能找到窍门,继而快速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能;然而,也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演奏者,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仍未能掌握正确的揉弦动作,这不仅会影响演奏效果,也可能会对手部和手臂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演奏者可以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录像,认真观察自己的动作失误,分析问题所在。必要时,可以寻求乐团专业教授的指导,耐心地进行研究和练习,最终一定会取得进步[6][7][8]。
在演奏过程中,为了表现不同的情绪效果,演奏者需要不断调整揉弦的速度和力度。根据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不同,演奏者揉弦的振幅和振速常常存在差异,甚至根据音乐需要,会出现完全停止揉弦的情况。例如,在演奏强音时通常需要振幅较大、速度较快;而演奏弱音时则完全相反。同时,在高把位上的揉弦速度一般要比低把位更快。然而,这仅仅是一般情况下的揉弦规律。有时候,演奏者基于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也会运用小振幅、慢节奏的方式演奏强音,效果也可能会出人意料。
在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揉弦的动作要保持快慢均匀的状态,其次,无论是什么速度的揉弦,都要以发音悦耳、动听为原则,使人在听到时感到愉悦,达到这种程度的揉弦,质量都不会很差。同时,除了动听外,还需要保持揉弦的连续性,否则会影响音乐的整体美感,特别是对于一些短拍的音符,也要尽量保持揉弦声音的连续性。为了提升音乐的表现力,演奏者经常需要变化揉弦的方式,但多样性的前提是确保音乐表现力得到实质性的加强。这要求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仔细分析乐谱,并对乐曲中重要部分的指法进行精心编排,尤其是开头、结尾和高潮部分。由此可见,除了手指技巧,演奏者内心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以及认真钻研音乐的态度,也会成为影响揉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9]。
揉弦在不同音区以及类型方面的运用主要起到协调的作用。揉弦在大提琴演奏的过程中,充当的就好似演奏者的一种“表情”,这种表情能够协调演奏者个人、演奏作品以及参与演奏的大提琴之间的独特个性。换句话说,揉弦技巧和音乐表现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演奏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将揉弦的技巧合理地融入大提琴的演奏中,使大提琴的演奏效果更加出色,而大提琴的演奏效果也能够使揉弦的应用更加自如、更有意义。揉弦和大提琴演奏的质量取决于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深入剖析音乐,对于演奏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揉弦在拨弦与空弦上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揉弦的调节,来使音质更加丰满、有生机。例如,当演奏者的手指停留在空弦上并进行颤动时,声音的强度会立即消失,但当演奏者将手指放在未按下的音位进行颤动时,发音的音质会变得丰满、有生机。对于拨弦来说,如果演奏者没有使用揉弦参与演奏,或者揉弦不连续、效果不明显,那么在降低速度时声音会出现干涩的情况。而如果加入连续的揉弦技巧,就会使音乐的强度更有持续性。在右手演奏时,经常可以使用揉弦来产生音乐逐渐增强的效果[10]。
揉弦在个人和民族气质表达方面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美化音色、加强情感和创造音乐等方面。众所周知,不同民族的音乐能够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个性、气质和色彩,在作品的演奏中,乐手通常会通过自身对音乐的理解,采用最理想的揉弦方式,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演奏者通常需要对作品的创作年代、作者经历、作品风格和社会背景等进行研究,以更好地运用大提琴对音乐进行诠释,使音乐表达更加生动,直击人心。例如,揉弦可以调节音量的大小,使音乐变得柔和或宽广。揉弦的民族特性还体现在不同国家的人对揉弦的不同运用方式上,比如对于法国人来说,他们所表达的情感会比盎格鲁—撒克逊人更加丰富,也更容易通过音乐感动人心。由此可见,揉弦是一种富有情感的音乐表现,其与演奏者的内心相连,是个人与民族气质的多样化体现[11]。
揉弦在大提琴中的运用是增强演奏者大提琴演奏能力以及表现力的有效方式,它能够让音乐在演奏的过程中具有更加深刻的感染力,呈现出更加高端的表演效果。因此,演奏者必须保持端正的演奏态度,认真钻研揉弦的正确演奏方式,学习多元化的训练方法,并找到与自己相符合的方式,以实现训练效果的大幅提升。演奏者应加强揉弦在不同音区以及类型之间的协调能力,充分发挥揉弦在拨弦以及空弦方面的作用,运用揉弦展示自己以及民族的独特气质,为我国的大提琴演奏事业提供坚实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