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筱筱
(湘南学院 音乐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内心听觉是在外部听觉的感知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高级的音乐听觉表现形式,指凭借记忆和思维在内心构建音乐意象的能力。内心听觉是钢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它与外部听觉不同,必须通过后天培养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钢琴教学中对内心听觉的培养十分重要。内心听觉的培养漫长而复杂,当前,钢琴教育领域已经广泛关注到培养内心听觉的重要性,相关从业者和专家正积极探索在钢琴专业教学中应用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的方法。
内心听觉能够直接影响钢琴演奏者的外部听觉,影响演奏效果。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对教学效果有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培养内心听觉有利于增强声音感知力。钢琴演奏是音乐表演艺术,以听觉为基础,评价演奏水平的关键在于声音。在学习钢琴演奏技术时,学生要不断追求更理想的音色,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准确听辨各种声音的能力。内心听觉的形成过程与声音感知有关,在培养内心听觉的同时,学生的声音感知力也能得到增强。其次,培养内心听觉有利于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事实上,在钢琴演奏前和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对音乐信息进行储存、加工和提取,确定演奏的内容和技巧,而内心听觉就是储存、加工和提取音乐信息的重要手段,培养内心听觉能够为钢琴演奏的完整性提供保障,还能在此基础上帮助演奏者拓展演奏技巧。此外,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如果仅依靠重复练习提高弹奏技术,不仅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其演奏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实质性帮助。内心听觉可以帮助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感受演奏的细节,及时发现演奏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因此,培养内心听觉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1]
再次,培养内心听觉有利于钢琴演奏中的情感演绎。艺术本就是为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存在的,作为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钢琴演奏不是将乐曲完整演奏出来就算成功,其中还蕴含着对情绪的表达,演奏者只有在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内容后再进行表演才能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要做好钢琴演奏中的情感演绎,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感知,科学规划和引导情绪传达的层次,通过钢琴弹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需要运用内心听觉,因此,培养内心听觉能帮助学生提升钢琴演奏中的情感演绎能力。
最后,培养内心听觉有利于协调演奏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钢琴演奏的效果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和听众的感受都会影响演奏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内心听觉能够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根据心理意象进行演奏,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肢体状态和听觉状态,避免出现分心、怯场等状况。
学生内心听觉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培养重点,因此,钢琴教学应该遵循内心听觉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阶段性培养。总的来看,内心听觉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音乐外化感知阶段、内心听觉意识形成前阶段和内部听觉形成阶段三个阶段。
音乐外化感知阶段是为培养和发展内心听觉奠定基础的阶段。内心听觉以外部听觉为基础,在培养内心听觉的初期,需要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组成要素,并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和音色等要素的听觉辨识能力。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进行外化感知,需要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视听资源,还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演唱和演奏训练。在课程教学之初,一定要注意基础的培养,可以安排学生模唱自然音阶、音程、基本节奏型和功能和弦等,保障学生拥有记唱完整音乐片段的能力。钢琴教学注重演奏的实践教学,这些基础内容常常不受重视,但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演奏实践的难度会大大提高,没有相关的记忆和意识,学生的内心听觉也无法形成。[2]
内心听觉意识形成前阶段是内心听觉形成的过渡阶段,其促进了音乐要素感知方式从外向内的转变。从外感知是指通过有声的读和唱进行感知,是音乐外化感知阶段的主要培养内容,内心听觉意识形成前阶段则对此提出了更高的完成要求,以稳固基础能力;从内感知是指无声的读和唱,即在心里默读和默唱,配合弹奏练习,逐渐构建内心听觉的无声语言。这一阶段的钢琴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认识和弹奏各种自然音阶、音程、基本节奏型和功能和弦,还要能认识比较复杂的旋律片段,在演奏一段音乐后,能够辨别其中的曲式结构、乐句构成、和声功能等。在反复的教学练习中,学生可以逐步选择一些更有技术难度的曲目进行练习,背唱许多有代表性的曲目,为内心听觉的形成提供充足的音乐记忆,在此过程中提高思考能力,建立钢琴演奏的信心。
内心听觉形成阶段是学生形成结构性内心听觉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音乐作品整体及其内部结构的辨识能力,还需要继续练习,加快心理反应速度。这一阶段的钢琴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内心听觉中的音乐结构,当看到一段乐谱时,能够在内心清晰地再现其中的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进行、配器等内容,对乐谱中的音乐片段有准确的理解。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内心听觉,具备了使用内心听觉自动感知音乐的能力,能够在看到乐谱时在内心快速分析其结构和情感内涵,分析这一乐谱应该如何用钢琴演奏出来。通过持续的练习,这一内化反应会成为一种本能,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钢琴演奏技法。
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让学生从能感受音乐的各要素和钢琴的发声特点,到能够用手指将感受通过钢琴准确地表达出来,从学会准确读谱到能够将乐谱中的音乐信息转化为动态的内心听觉,其核心关注点在于音乐的构成要素。不管是哪一个阶段的培养,都应该以点到面,从各要素入手,逐一培养再协同形成结构性的内心听觉。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所有音乐艺术的教学都绕不开节奏感的培养,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也与之密切相关。学生在长期通过内心感知现实生活的各种节奏时会渐渐地形成一种节奏倾向,比如呼吸声、水滴声、钟表声等,当听到的声音与记忆中的节奏吻合或相似时,就可以发挥内心听觉的作用,产生内心与现实的共鸣。在学生刚刚开始学习钢琴时,教师应该先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节奏型,配合肢体动作反复练习,待节奏规范后再逐步增加练习的时间长度,一段时间后再学习复杂的节奏型。其间,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夸张化的处理让学生感受节奏型的变化。学生配合唱拍,从简单到复杂,反复练习区分各种节奏型,渐渐地就能内化节奏的律动,产生稳定的节奏感。[3]
音色是钢琴演奏的首要考虑因素,决定了钢琴演奏的准确性。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可以通过按键力度、角度和速度的变化呈现千万种音色,辨别音色的能力的培养也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特定音色演奏方法的认知是内心听觉培养的重要内容。[4]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其他乐器的音色,再引导学生用钢琴演奏出来。学生在试着模仿不同音色的过程中会仔细观察和感受按键的力度、角度和速度,对音色的概念就会越来越清晰。
钢琴演奏有其自然的呼吸和美感,需要通过演奏速度的处理表现出来,因此,要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内心对演奏速度进行感知和掌控。钢琴演奏的速度变化根据演奏作品的音色和情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演奏的速度忽快忽慢,即使演奏者对曲调已经很熟悉,演奏出来的音乐也缺乏美感,难以引起共鸣。学生在练习新的曲目时可以按照速度要求用节拍器配合进行从慢到快的练习,练习稳定后再慢慢脱离节拍器。当能用内心听觉代替节拍器控制弹奏速度时,学生就基本具备了自主掌控钢琴演奏速度的能力,演奏能力也就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钢琴乐句演奏是钢琴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其中渗透着培养内心听觉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进行乐句的拆分训练,培养学生准确的内心听觉。在进行钢琴乐句演奏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曲谱中的连线将乐句拆分成多个片段,每一片段结束后,让学生主动以肢体动作示意。经过反复练习之后,学生就能形成断句的习惯,进而更好地利用内心听觉控制演奏习惯。[5]
除了上述要素的培训之外,内心听觉的形成和发展也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倾听习惯等因素有关,要想形成结构性的内心听觉,就要对这些相关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培养感知能力要让学生学会感知钢琴作品蕴含的情感和内涵,为进一步的想象和感悟奠定基础。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在教授钢琴演奏的知识时,应该给学生讲解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该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感知,使学生意识到演奏技巧和感知能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另一方面,钢琴作品的内涵虽各不相同,但也有具有同一性的流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相似的思路感知同一流派的作品,由此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感知意识。
培养记忆能力是让学生在能够准确流畅地进行钢琴演奏的同时,还能调动内心有关演奏作品的记忆和联想,并及时调动回忆中的情感,将合适的情感融入演奏。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有三方面的要点。首先,在教授学生弹奏一首新的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将作品旋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形成记忆,为记忆储存创造关联,同时,让学生注意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以便更好地调用。其次,个人情绪有时也会影响记忆,当内心紧张或烦躁时,记忆调动可能会受到阻碍,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控制自身的情绪,保持良好的演奏状态。最后,学生个体有记忆能力的差异,这影响着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对记忆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要过于严厉,注意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6]
培养想象能力是要让学生学会将钢琴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不依靠外物的情况下也能在内心构建出动态的音乐。想象能力是内心听觉的基础,钢琴教学中对音乐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准确、流畅的演奏是培养想象能力的基础,因此,要先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保证其能够将内心的想象转化为旋律。其次,有充分的知识积累才能产生想象空间,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拓宽视野,提高艺术修养。最后,学生的想象能力基础和想象的角度存在差异,教师在钢琴教学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确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安排训练方式。
培养倾听习惯是让学生在倾听演奏时不仅要关注作品的各要素以及演奏过程,还要有所感悟。倾听的形式有多种,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倾听代表性作品使内心听觉中的曲调更准确,可以通过广泛倾听现场演奏积累经验,还可以回顾自己的演奏,总结其中的问题并加以改善。培养倾听习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倾听他人演奏时观察演奏者的状态,分析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每一阶段的情感表达差异,结合对钢琴作品的了解,在内心构想出自己演奏时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对比倾听,对比同一首作品在不同演奏者指下的差异、同一演奏者演奏不同作品时的差异以及自身在不同时期演奏同一作品的差异,让学生学会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目前,我国的钢琴教学机构已经逐渐意识到内心听觉培养的重要性,近两年出现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论文,弥补了过去我国钢琴教育在这一领域的严重缺失,但在具体实践中对内心听觉培养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培养策略也还不够完善。总的来看,钢琴演奏中需要注意的各要素都与内心听觉的培养密切相关,应当正确看待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根据其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性和结构性规律科学设置教学活动,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促进钢琴教学模式的科学化发展,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