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城市广播文艺创新创优的三个维度

2023-09-06 05:16
视听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徐州文艺党史

杨 茜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新媒体时代,城市广播文艺只有扎根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无愧时代,不负人民。

一、以红色文化为魂,激发奋进向上的时代力量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文以载道,艺以传情”,如何用文艺手段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城市文艺广播首要的职责与使命。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徐州广播整合优质资源精心组织了“音乐党史课”特色党建活动,30 人的党史课宣讲团队,集结了优秀主持人、优秀党员和青年突击队队员。“音乐党史课”每堂约100分钟,制作剪辑了《国际歌》《十送红军》《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英雄赞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和《建党伟业》《风云儿女》《英雄儿女》《金刚川》等大量珍贵的音视频史料素材,通过《初心使命》《苦难辉煌》《永葆本色》《中流砥柱》《屹立东方》《精神丰碑》《关键一招》《希望田野》《伟大复兴》9 个篇章,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在浓厚的艺术氛围里和强大的艺术张力里,让听课者接受精神洗礼,感受信仰力量。

“音乐党史课”在充分挖掘、恰当运用红色经典的同时,通过主持人朗诵《七律·长征》《谁是最可爱的人》、演唱《春天的故事》《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与听课党员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变“照本宣科”为身临其境,变“经典感动”为“新颖互动”,让传统的“你讲我听”式的党课不再单调乏味。“音乐党史课”宣讲团目前已走进徐州市商务局、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徐工集团、上药控股徐州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下一步将应相关单位的邀约,走进大型商业综合体和社区,携手更多的共建单位,共同打造主旋律传播活动。

广播文艺节目“寓教于乐”,文艺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相统一,让听众在审美、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陶冶情操、培养良好道德风尚、提升思想素养等社会功能。

2018 年11 月,徐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张新科教授创作的长篇小说《鏖战》出版。《鏖战》从正面战线、隐蔽战线、支前战线三个侧面立体还原淮海战役,再现了“人民的胜利”。徐州广播创作的文艺专题《人民的胜利——张新科长篇小说〈鏖战〉赏析》,对《鏖战》的精彩片段、创作经历、艺术特色、时代意义等进行了生动展示,获得2018 年度江苏广播文艺奖二等奖。

2018 年12 月31 日,为纪念徐州广播开播70 周年而创作的广播剧《新声》播出,该剧讲述了徐州广播在淮海战役炮火中开播的故事,激励新一代广播人传承老一代广播人艰苦奋斗精神,勇担新使命。该剧获得江苏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二、以传统文化为根,展现城市文化新风尚

随着各城市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地域文化、非遗文化被发掘并发扬光大。这为城市广播文艺节目植根城市,丰富文艺供给,以艺术手段展现区域文化魅力,提供了“源头活水”。近年来,徐州广播自觉地把传承城市文化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广播文艺节目创新创优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年都有广播文艺作品在江苏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中获得一、二等奖。其中,《南秀北雄唱徐州》获得2019 年度江苏广播主持文艺一等奖,《尺八:穿越千年的盛世之音》获得2019 年度江苏广播文艺奖音乐节目一等奖,《人民的好公仆——罗启培》获得2020 年度江苏省广播文艺获单本剧一等奖,《古音,在丝绸之路上发出新声》获得2020 年度江苏省对外广播文艺节目一等奖,《唢呐,田野吹来国潮风》获得2021 年度江苏广播彩虹文艺节目特别奖。

分析徐州广播文艺精品节目的创作,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文艺随时代,唱响主旋律。文艺创作因时代而兴。广播文艺只有用声音定格时代,用笔墨书写初心使命,与时代同频,为时代而歌,才能以真切的时代故事感染人。

2020 年2 月26 日,年仅42 岁的沛县敬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启培,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32 个日夜后,不幸以身殉职。敬安镇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在2020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战中实现零感染。单本剧《人民的好公仆——罗启培》遴选了罗启培在抗疫期间的事迹,以及群众追忆的几个片段,展现了罗启培同志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情、对群众的真情、对同事的友情和对家人的亲情,呈现出一个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亲民爱民、清正廉洁的基层干部光辉形象。

获得2021 年度江苏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广播剧二等奖的《墨上花开别样红》,取材于贾汪区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典型事例和“十必联”网格化创新管理办法真实案例,讲述当代乡风文明故事,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二是植根城市,展现城市文化建设新风尚。《古音,在丝绸之路上发出新声》讲述了凝聚汉魂的本土乐器“沛筑”的传承和创新,以及沛县人郝敬春历时12 年复原“沛筑”的故事,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的叙述方式,增强了节目感染力。节目中对“沛筑”演奏的《新大风歌》、“沛筑”与钢琴合奏《我和我的祖国》等片段的引用,更是让听者为之激情澎湃。

2018 年10 月,联合国人居奖揭晓,在当年度全球58 项申请中,徐州是唯一的城市获奖者。徐州广播创作的《楚韵汉风 南秀北雄——在文字与音乐中品味徐州》,通过歌曲、散文、快板、苏北大鼓等多种表现形式,为听众展开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美文朗诵《放鹤亭记》、配乐诗朗诵《挂剑处》、相声《大徐州赞》、苏北大鼓《看徐州》和当代歌曲《云龙山水歌》《烙馍情》《水墨彭城》《徐州之恋》等片段的选用,让节目的字里行间溢满对家乡的一腔深情。

三、以融合传播为手段,延展城市文化影响力

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传播渠道的丰富,在为城市广播带来发展压力的同时,也为文艺节目传播渠道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新媒体时代,广播文艺在贴近时代、赋予自身更强烈的时代气息的同时,更要自觉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创新形式,搭建多平台、多渠道,跨媒体、跨时空传播格局,为城市文化的破圈传播提供传播合力。

近年来,徐州广播努力打造“全媒体广播”,积极推动传统广播向全媒体广播转型,以实现内容生产传播多终端、多平台一体化发展。一是声音传播一体化,各频率节目在各个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点播,微信、微博、抖音、开吧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常态化良性运转。二是利用开吧APP、“广播徐州”微信公众号,强化与受众的良性互动。受众的互动留言,用于节目二次传播,拓宽、丰富了节目内容。

大型沉浸式融媒党课“音乐党史课”在举办线下巡讲的同时,同步推出了30 期系列短音频线性节目《歌声里的党史》,每期节目时长3 到5 分钟,由音乐DJ 录制播出,通过开吧APP、短音频、海报图文等形式在朋友圈扩散宣传,用一首首歌曲,诠释红色经典,带领大家追忆经典时刻。

《口罩后面是春天》是江苏省柳琴剧院创作的江苏第一部反映抗疫主题的大戏。该剧突破传统,以轻喜剧的形式表现重大主题,将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柳琴戏与话剧的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提升观众的带入感和沉浸式审美体验。获得2020 年度江苏省广播文艺戏曲曲艺节目二等奖的《当轻喜剧遇见柳琴戏——江苏省柳琴剧院年度抗疫大戏〈口罩后面是春天〉》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该剧的创作及排演过程。该节目在广播中播出的同时,通过网上传播、开通互动留言等方式,向受众展现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社会反响强烈。不少听众通过“广播徐州”微信公众号、开吧APP 等互动平台留言,向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致敬,希望可以通过新媒体听到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柳琴戏。

新媒体时代,传播格局的变化,让广播传统的传播主渠道地位发生转移,让位于新媒体平台。在此背景下,城市广播文艺在坚持“内容为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进行创作,充分反映当下文艺新风尚的同时,创新广播文艺形式,使之更适应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传播,更方便受众浏览、点播、下载、转发,延展传播边界,扩大城市广播文艺的影响力,让正能量的声音更强劲,让文艺之真善美更好地滋润群众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徐州文艺党史
疫散待春回
1942,文艺之春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党史上的今天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