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讲”数学之能力培养

2023-09-05 16:26:27孙煦航
关键词:数学

孙煦航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主要途径与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本文通过何时讲、讲什么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讲”数学的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讲”数学  何时讲  讲什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如何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其主要途径与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下面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何时讲

(一)学前讲:有人认为,先学后讲,讲必须在学的基础上去讲,此说法有其必然的道理,笔者认为,学前讲更利于学生的建模,数学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学后讲关注的是知识的“去”,学前讲则关系到知识的“来”,有可能触摸到“去”。例如:梯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其推导方法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在学前,教师有意让学生通过重讲再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复旧迎新,既为学生感悟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铺了路、链了桥,又为学生学后讲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理清了思路,提炼了语言,提高了效率,促进了建模,事半功倍。

(二)学中讲:学中讲的熟练及合理度取决于学生对新知的预习成效及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的优效,学生预习的成效取决于教师学习提纲的设计,教师要恰当设计先学提示,要让学生带着恰当合适的先学任务去先学。学生先学如同到果园中摘果子,如果只告诉他,到果园中摘果子,而不明确摘哪一种果子,学生到了果园,只会茫然,而无从或不敢下手,事倍功半。反之,提前告知他们摘哪一种果子,然后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成熟的、不要带叶子、不损坏枝条等,再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小组长的引导下,学生在摘的过程中自然会主动交流如何摘到符合要求的果子。因为此时他们有话可说,而且讲的时候也避免了不着边际的乱讲。小组合作时,教师可设计小组交流记录表及笑脸转转,要求每个学生在组内交流时必须发言,同组所有学生意见统一后,小组长就将笑脸转向老师,告诉老师我们组有统一的结论了,否则继续讨论交流,直至意见统一,如此一来,主动讲得多了,合作的效应提升了。

(三)反馈讲:此环节是检验先学及合作学习之效果的主要环节,教师此时应有目的地提名去讲,要兼顾到口若悬河的学生,也要兼顧到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可以是每组小组长的汇报讲,也可以是学生推荐的组内代表讲。此环节的“讲”一定要避免每次均由小组长包办代替的“优生秀”现象,适时地挑一个讲得不成熟的学生可以促进其他学生补“讲”的积极性,变听众为辩解员,提高整体学生讲的水平。

(四)出“错”讲:有这样一个小视频,视频中的妈妈给年幼的孩子出了一道图文并茂的选择题,题目中共有四副图,并配有相应的文字,四幅图分别是小狗、小鸟、妈妈、小猪,让孩子圈出一个有别于其他三个的一幅图,成人的答案无疑是选择“妈妈”,而孩子却选择了“小鸟”,妈妈很愕然。但妈妈并未立即提出反对意见,而是问孩子为什么这样选择,孩子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小鸟会飞,而其他三个都不会飞,二是小鸟可能会下蛋,而其他三个根本不可能下蛋,如此的解释,妈妈给孩子一个大大的赞。孩子的奇特,妈妈的冷静,给我们一个数学解决问题思路方向的思考,我们不能固定学生的答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创新与独特。

正确,可能是循规蹈矩,“错误”一定是课堂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错误”,“错误”中可能隐藏着智慧的闪光点,也可能包含某种独特的想法及合理的成分,超常、独特、光芒四射、辟径而通幽。一个成熟的教师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讲想法,通过比较、判断、争论,从自己的认识角度析错、知错和改错,在自纠“错误”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纠错愿望,自己讲出来,其他学生析出来,沙里淘金般挖掘“错误”中的“闪光点”,让“错误”美丽起来,将合理成分“激活”,实现“吹尽黄沙始见金”的新知识建构,学生也将在争辩中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正确”,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将因学生的“演讲错误”而灵动、美丽、完美。

二、讲什么

学生之所以讲不出来,原因之一是,学生不知道讲什么,如同吃水果一样,学生只有知道如何剥出果实,才有可能品尝到果肉的甜美。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讲数学的时候,针对不同的知识提出基本明确的讲点,更利于学生开口讲。

(一)概念知识研究“讲”来龙去脉

概念引入时要“大讲”,数学很多“新”知识依赖“旧”知识,学生对旧知识的复述反应学生知识的记忆程度,讲“旧”利于学“新”。很多教师喜欢通过复习题来做新知识学习的铺垫,复习知识的设计也很好,但处理过程总感觉不到位,有些教师认为,提供的复习题,学生知道答案了就说明给新知的研究做好铺垫了,其实不然,大部分学生只知其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因此,此环节很有必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讲出来,让其他学生讨论或借鉴,这样才能使新旧概念之间紧密衔接,便于学生接受新概念。新概念研究时要“多讲”,要让学生多举实例,多质疑,多讨论,多交流,多论证。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向大脑输入相关的信息,使信息相互强化,从而有利于相应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形成印象更深刻,不易忘记。概念形成时要“特讲”,引导学生缩句,抓关键词,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如平行线的定义可分为:1.同一个平面内;2.不相交;3.直线,然后说明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再举反例加以说明。需要强调的是,概念的教学既要注重其内涵,也要关注其外延,要特别注意概念的适度、深度、广度。

(二)计算知识研究“讲”算理

计算不要过分只追求计算的正确性,要让学生通过“讲”展示算理、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计算追求正确结果是必须的,然而,展示思维过程比展示算式的结果更为重要。计算错误是难免的现象,更正错误的根源、不良的习惯远比更正算式的结果有必要,更正错误要让学生讲出错误的原因。

(三)应用题知识研究“讲”思路

读与讲的有机结合是把握问题的关键、揭示问题的本质属性、搞清问题的求解目标和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的必要手段。达到上述目标,就要求学生学会读题,语文阅读之通读、精读、品读三大步可以迁移运用到数学阅读中去。通过通读“讲”题目大意,从题中主动获得信息,感知已知条件与所求的问题;通过精读“讲”已知条件及要求的问题,梳理信息,找出数量关系;通过品读“讲”有用信息及目标问题,进一步明确解题指向,从而完成所要求的问题。只有读熟了题,讲清了知识点,展示自我探究的全过程,学生才能感知后有所领悟,这样我们的问题解决教学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四)几何形体知识研究“讲”特征

几何形体的教学要重视讲其特征及联系,在了解特征的基础上培养空间概念,要能用数学术语描述特征。例如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学生要能够用棱、角、面(上面、侧面、正面)等基本概念进行描述。

故事书学生都会看,照本宣科同样易如反掌,但真正脱口而出,娓娓道来未必都有可能,只有能讲出来,才是知识内化的体现。因此,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讲数学的能力,教师要做到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同时,能够针对具体知识加强训练,让学生在参与、交流、合作中,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力求达到真正的优效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2021年4期)2021-12-04 13:57:52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2021年7期)2021-12-03 04:01:41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2021年1期)2021-12-02 03:08:08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2021年3期)2021-12-02 00:28:14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2020年11期)2020-12-18 01:23:21
我们爱数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我难过,因为我看到数学就难过
可怕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