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蓉芬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普工作,2022 年3 月,广西科协出台《自治区科协关于新时代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意见》。一年来,广西科协坚持强队伍、树品牌、做服务,不断完善学会科普工作机制,以项目为抓手,推进自治区级学会科普能力建设。自治区级各学会结合学科业务特点,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研发科普供给,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展现了新时期学会新的担当作为。
广西科协把2022年5—6月定为学会服务月,印发了《自治区科协领导干部联系服务自治区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工作方案》,驻会领导分别带队开展调研活动,了解掌握新时期学会工作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动态,结合学会科普等多项内容,科学谋划学会高质量发展对策。2022 年下半年,广西科协出台了《自治区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年度综合能力评价办法(试行)》,把学会科普工作列为考评指标之一,从科普资源开放开发、科技志愿活动、科普活动等方面提要求,把学会评价结果与一流学会创建、项目支持等结合,确保学会科普工作有研究、有谋划、有部署、有考核,通过评价机制调动学会活力,指导学会开展科普工作。2022 年底考评时,广西营养学会、广西气象学会等10 个学会因“科普建设分项指标表现突出”,获表彰通报。
2022 年9 月,广西科协举办广西全民科学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首次组织自治区级学会科普骨干和学会工作者参加培训,提高学会对开展科普工作的认识和站位。培训结束后,有关学会制定科普工作规划,整合学会资源,组建科普队伍,积极响应建设新时代广西科普工作的“统一战线”。学会深度挖掘高层次科普人才,以科技传播专家为骨干,组建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学校开展科普活动。至2023 年3 月,自治区级学会在“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登记注册科技志愿服务团队35 个、志愿者600 多人。
科普资源开放开发是学会科普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会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的契机,推动科普资源开放。比如,广西气象学会等积极参与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动桂林、防城港、百色、河池等市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帮助三所中小学校建设“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其中一所小学获中国气象学会授予“气象教育特色学校”称号;广西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开展沟通交流,利用培训会、交流研讨会等活动开展馆(台)际协作,共建区域科普联动机制,创新科普工作新业态;部分学会主动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建立网站,创作科普剧、科普解说词、科普小视频作品等,大大丰富了优质科普的供给。广西地震学会、广西科普作家协会、广西植物学会等10 多个学会,在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支持下,创作了《会跳舞的地震墙》《大旗瓣凤仙花种子传播智慧》等20 多个科普小视频,通过新媒体普及科普知识。学会主办科技传播类网站10 多个,年受众达120 万人次。
广西环境科学学会开展校园科普活动
各学会结合业务实际,打造科普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向公众展示创新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学会把科普与党建相结合,开展“党旗领航——千名学会专家走基层”品牌活动,学会专家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科普宣传、捐赠科普图书资料、提供各类咨询等方式,深入基层,开展交流,一年开展活动350 多场次,参与学会30多家,参与活动的专家达1200 多人次。各学会依托广西科协“八桂科普大讲堂”品牌,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如广西人工智能学会的智慧农业科普活动、广西土地学会的土地征收政策解读活动等。广西营养学会面向城乡居民和中老年人开展营养科普宣传,向银龄人群普及营养知识,得到普遍好评;广西环境科学学会面向未成年人打造“争做环保小卫士”品牌科普活动,先后深入中小学校开展“减少垃圾产生及垃圾分类”“核与辐射”等多场科普宣传活动;广西标准化协会打造“八桂标准科普大讲堂”品牌,到农村、企业、高校开办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政策制修订注意事项专题讲座。2022 年,学会还举办各类线上线下科普讲座及其他科普宣传活动约2 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