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丽婵 叶红雨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肿瘤科常见的一种输液手段,儿童可选用颈外静脉、头部颞静脉或下肢大隐静脉进行穿刺置管。PICC导管柔软有弹性,与血管相容性好,不易折断,无不适感,可在体内保留1 年。应用PICC 输血、化疗或者静脉营养输液等,可以保护外周静脉,预防静脉炎和药物外渗。
PICC 适用于7 天至1 年的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儿,通过此种治疗方式可以使患儿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也适用于长期化疗的患儿。PICC 导管一般是通过人体上腔静脉置入的,上腔静脉的血流速度可达到每分钟2 000~2 500 毫升,在极快的流速下,药物进入血液会被迅速稀释,从而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治疗间歇期可带管回家,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
首先,需要让患儿或其家属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其次,在置管前主管医生需向患儿说明情况并下达医嘱,然后选择合适的血管以及导管进行PICC 手术,并通过X 线对PICC 导管进行显影,通过此方式对尖端插入的深度和位置进行定位;最后,术后PICC 导管需定期维护,例如,冲管、换药和进一步观察固定位置是否发生移动等情况。
患儿需用皂液清洁双手肘窝及周围皮肤,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排空大小便,准备一套宽松的衣服。医务人员需协助患儿脱去置管侧手臂衣物,并利用B 超查看血管情况:协助患儿向穿刺侧偏头,下颌靠近肩部,避免导管误入颈静脉。
护理人员需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的穿刺处情况及其身体情况,示范并指导家长或患儿按压穿刺处30 分钟,告知其穿刺点如有少量渗血属正常现象,避免紧张情绪发生。利用X 线定位,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穿刺处加压包扎期间,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告知患儿如出现包扎过紧或过松的情况,应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并给予相应处理。
患儿置管后的第一天应减少活动,适当抬高置管侧肢体。第二天鼓励并指导患儿活动,年长患儿可以做握力运动及手腕关节活动,避免穿刺侧肢长时间固定不动或下垂,避免并发血栓。
更换频率。如果渗血量大,需1~2 天更换一次敷贴;导管冲洗为每7 天至少冲洗1 次。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在穿刺处的无菌敷料如有卷边、松动、潮湿等应及时更换。
运动和持重。患儿禁止游泳以及用穿刺侧手臂提取5kg 以上的重物,并嘱咐患儿不要玩弄体外部分导管,以免导管脱出。
穿衣技巧。衣袖不可过紧或松;穿衣时先穿置管侧,脱衣时先脱非置管侧。
清洁技巧。用淋浴方式洗澡,导管处先用小毛巾包裹,再用2~3 层保鲜膜包裹严密,上下用胶布贴紧,淋浴后如有潮湿应及时更换敷贴。
穿刺点观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液、渗血、脓性分泌物,以及导管体外的长度有无变化等,如存在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紧急情况处理方法。PICC 导管断裂或破损,需将断裂部分导管一同带到医院。回医院前将外露导管反折并用胶布固定,及时与护士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