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
伏羊文化节、安徽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现场会、中国工业腐蚀控制工程大会、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7月中旬,《决策》杂志记者在萧县调研前后,连续多场高规格活动在萧县举办,不仅展现出萧县的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和文化魅力,也让萧县的存在感日益“隆起”。
在皖北地区的22个县(市)中,萧县毗邻江苏徐州,经济总量排名前列。《决策》杂志记者走进萧县,以萧县为样本,分析皖北县域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带来了哪些改变。
在安徽东部毗邻苏浙的22个县(市、区)中,萧县的区位优势一眼可见:安徽北大门、苏皖鲁豫“四省通衢”之地。萧县还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近郊,直接接受徐州都市圈的经济辐射。
2016年,萧县高铁开通,到徐州东站仅需18分钟,这条路也被很多人称为“徐州—萧县0号地铁”。高铁开通成为标志性起点,萧县交通建设进入跨越发展期,而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区域格局的改变。
首先是看得见的显性改变。萧县路网与徐州市加速连线,形成“扇形对接”,作为徐州“西部门户”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以徐州为链接点,萧县与沪苏浙更多城市连通,扮演着安徽皖北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角色。
其次是国家战略交汇叠加。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全省域纳入长三角地区。同在2018年,国务院批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苏皖鲁豫等省共同参与的淮海经济区建设,也上升为国家战略。萧县成为两大国家战略布局落子的重要节点。
最后是政策效应加速释放。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杭州市拱墅区结对帮扶萧县,双方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推动干部双向互派挂职,开展产业合作交流。2023年以来,皖北振兴被提升到“事关全省高质量发展、事关安徽现代化”的战略高度。
在国家战略叠加和政策效应释放的推动下,萧县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关键上升期。
站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风口上的萧县,在2023年的“新春第一会”上,向全县干部发出号召,聚焦2023年拼起来这条线,提振精气神、鼓足实干劲,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干出攻坚的高效率,跑出追赶的加速度!
加速度怎么来?萧县把工作聚焦点放在了縣域工业上。
皖北县域经济要振兴,核心是发力产业,特别是工业。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萧县一批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农民,依靠“一把刷子、一把铲子”,外出从事防腐施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当年的劳动者已经转型为创业者,逐步建立起本土的防腐涂料生产、销售、施工全过程产业体系。
以防腐化工产业为基础,萧县进一步延伸拓展功能性新材料及下游产品加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逐步成为萧县的主导产业,树立起“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的品牌优势。7月19日,中国工业腐蚀控制工程大会在萧县举行,全国防腐蚀产业近260家企业出席会议,彰显了萧县在该行业的重要地位。
如果说新材料产业的崛起,是萧县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精神的缩影,那么另一大主导产业机械制造,则是利用区位优势,抢抓发展红利的生动体现。
张江萧县高科技园。摄影/孙峰
萧县积极对接徐州工程机械与智能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成功集聚了一批配套企业。有了一定机械产业配套基础后,又进一步深化与浙江瑞安、玉环等城市合作,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成功将机械制造打造成又一主导产业。
2023年6月,安徽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明确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强烈信号。抢占先机的萧县,正努力成为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上的重要一块。
围绕新材料和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萧县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两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将着力建设皖北新型工业化的引领区和淮海中心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打造全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省际合作园区。
产业发展规律显示,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具备竞争力。对于县域而言,要做大产业规模,唯有从项目招引上持续发力。
萧县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围绕重点产业成立招商工作领导小组,配套重点项目调度、保障专班,全县上下形成项目为王、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在徐州、上海、常州、杭州、合肥等地专门成立驻外招商中心,安排副县级领导带队招商,广泛搜集招商第一手信息。
萧县招商引资不仅有力度,更有成熟的策略。围绕本地产业特点,萧县一手抓外部招引,一手抓内部建设,建立起完善的生产要素保障体系。得益于完善的工业生产配套,上海戎科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敲定了萧县新生产基地项目。
在萧县调研工业企业可以感受到,随着产业配套能力日趋完善,萧县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将有广阔的潜力空间。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是现阶段皖北县域经济振兴面临的最大战略机遇。而萧县,又是较早主动对接上海的皖北县域之一。
早在2014年7月,萧县就率先面向长三角,与上海张江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筹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打造沪皖合作战略平台。到今年7月,合作牵手已有十年。
依托张江萧县高科技园,萧县错位承接上海张江产业转移,并共同出资成立发展基金,采用“基金+基地”“投资+服务”模式,聚焦新材料、机械制造重点产业,成功招引一批科技型企业落户园区,带动200余家长三角企业落地萧县。
科技园不仅是一个产业平台,更是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平台。萧县加强与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的战略合作,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为投资企业提供落户、孵化、投资、扶持上市等全链条增值服务。加强与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在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共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2022年,张江萧县高科技园获批为省级科技服务集聚区,成为萧县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的“强磁场”。
为打通科技企业培育发展全流程,萧县正加紧推进张江高科技园二期项目建设,在萧县经开区预留了万亩产业基地,为项目落地提供空间,形成了产业孵化、加速、落地的全覆盖。
2023年4月,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举办的长三角优秀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发展案例在全省40个案例投票初选环节中得票数位居第一位。
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的发展壮大,是萧县以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而要让创新的种子不断生根萌芽,还需用改革的手段,提供良好的土壤。
2022年,萧县获评“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成为皖北地区唯一获表彰的县域。2023年7月13日,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现场会在萧县召开。
萧县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从新材料、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木材加工五个行业分别评价。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对企业实施差别化财税、用地、金融等政策,推进资源要素向综合评价高的企业集聚,实现让“好马吃好料”。
为突出示范效应,萧县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推出企业家“有声明信片”,对亩均效益评价A类企业家进行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
未来,一亩土地的工业年产值有多少?萧县给出了“标准答案”。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蕭县以“标准地”的形式,在工业用地出让时事先明确亩均工业产值、税收标准,通过政策杠杆,推动企业以“小空间”谋求“大发展”。
2023年,萧县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52宗2157亩,在省级以上开发区“标准地”供应占比达到100%。
如果选一个反映萧县经济活力最具风向标意义的数据,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很有说服力。2023年上半年,萧县新增市场经营主体10259户,而在2019年上半年,新增数量还只有6903户。
从新增市场主体的所有制性质看,94.6%为民营主体。2021年,萧县民营经济排名全省同类县第一,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2022年,萧县民营经济为全县经济发展贡献了70.2%的GDP、64%的投资、71.02%的税收、95%的技术创新成果。
民营经济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一般来说,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营商环境就越好。为全方位营造出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萧县开展了一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深刻变革。
首先是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会商调度。每周对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会商,每月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调度,将营商环境纳入全县重点工作每季度考核。
其次是监督倒逼落实。营商环境牵头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强化政策落实,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
最后是建立问题诉求闭环办理机制。在政府网站开设“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专栏,在政务服务大厅开通“涉企服务”专窗,设立电话投诉专线,多渠道收集企业诉求,完善营商环境问题诉求“收办、交办、督办”闭环办理机制。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为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难题、减负担,萧县持续开展企业家茶话会、企业家接待日等活动,面对面解决企业家困难诉求。
2023年1月,在安徽省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大会上,萧县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一位来到萧县挂职的杭州干部感慨道,“原以为浙江干部是最拼的,没想到萧县的节奏也很快。”
当前,萧县抢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对标沪苏浙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干部在各自的领域勇争先、创一流,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成为推动萧县不断跨越发展的内驱力。
在“十四五”规划中,萧县提出“全省进十强,全国争百强”的战略目标。随着皖北全面振兴,皖北县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萧县乘势而上,奋力探索一条具有萧县特色、萧县气质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