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中的两个误区

2023-09-05 10:37:52朱光耀徐书翔
书画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收藏者赝品中国书画

文_朱光耀 徐书翔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内容提要:在中国书画收藏领域,须要警惕两种赝品炮制陷阱:一为书画藏品中的“制造特型”;二为可以依据的“出处”。此两种陷阱既给收藏者带来经济损失,打击了他们的收藏信心,也给整个行业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值得深入关注。

书画赝品在制作之初,其主观目的并非都是蒙蔽世人,只有当其被有目的地用于欺骗牟利时,才显示出真正的社会危害性。因此说,促成伪作流通的手段并不都是在伪作完成后才开始实施的,那些源头上就巧妙策划如何方便出手的作伪企图,值得研究者深入关注。故而,我们可以从伪作完成前与伪作完成后两个方面对其流通手段予以梳理。

一、制造特型[1]

在中国书画创作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作品类型与我们通常了解的有些差别,所以也不太被藏家关注,于是就有作伪者利用此类作品的母本进行造假出售,旨在促成流通。具体来说,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特殊类型作品大概有五种。

(一)课徒稿、练笔手迹

书画家的课徒稿、练笔手迹虽然不是正式作品,但若出自名家之手,同样具有收藏价值,且有些藏家对此还特别青睐。此外,这类作品大多比较随意,多有草率之处,造假起来难度也相对会小很多。所以,作伪者常常染指这一特殊作品类型。①

(二)合作作品

由数位书画家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是中国书画创作中特有的现象。合作作品既有可能由几位书画家在同一时段内完成,也有可能是在不同时段逐渐续成的。前者大多在类似集会、笔会等场合中产生,后者则通常与持有者的主观愿望有关,比如希望某件作品能由哪些书画家合作,进而通过人脉完成合作书画。清代画家王原祁和石涛合作的《兰竹图》,便是藏家博尔都拿着石涛事先画过的作品交给王原祁接续完成。[2]在合作时,画家的心态与独自创作时显然不同,所以笔墨状态也很可能与自己的常态有些差异,所以判断其真伪的难度就要大些。作伪者正是看中此特点,有意制造合作作品。当然,合作作品往往尺幅都比较大,这也是让作伪者动心的因素之一。

(三)名人作品

名人作品拥有作伪者心仪的诸多“优势”。比如专业水准整体较低,玩票心态为多;再如风格来路不明显,笔墨相对随意;还有名人作品分布比较散,很难让人判断出处。更重要的是,名人作品更能勾起藏家的购买欲望,而且价值不菲。如此“质低价贵”的好东西,想不成为作伪的“重灾区”都不可能。如今我们在市场上随处可见诸如慈禧、梅兰芳、赵丹以及当代名人的伪作,买家不可不防。

(四)古旧作品

有些收藏者片面地认为,古旧中国书画无论作者名气大小以及艺术水准高低,都有收藏价值。这种将所有古物都视为文物的观点,乃是一个认识误区。但作伪者非常乐意看到这种认识误区存在,并顺势制造品质低劣的“古旧”作品。如今有地方存在着造假作坊,专门批量生产佛像或祖宗像题材的“古旧”作品,海量赝品散布全国各地。此类伪作的共性是尺幅较大,制作较工细,敷色浓艳,外观上大同小异。

(五)佚名作品

在传统作伪的方式中,都是无款作品被改为有款作品,如今的作伪者却反其道行之,伪造佚名书画家作品,目的居然也是促成流通。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作伪者琢磨买家心理的细腻程度,因为他们这招的确是充分研究了买家的心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造假。具体来说,这种作伪形式主要是针对新藏家的心理而设计,其风格特征、视觉面貌通常都会与名家接近,暗示可能是某名家创作后未曾题款钤印的“遗漏”作品。事实上,佚名伪作的价格也颇具诱惑力,不少刚入行的藏家很容易产生捡漏心态而盲目出手。再加上作伪者造佚名伪作时,还能省去最难造的款识部分,欺骗性更强。有这么多好处的吸引,作伪者无疑会重视此作伪方式。

二、依傍出处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对曾真实存在过书画的某个地方形成心理暗示,当某出处再次出现于类似作品时就会更具迷惑性,故而出处多成为伪作建立出处的着眼点。有经验的作伪者多善于依傍那些真实的出处给来历不明的伪作“镀金”,使其从“黑户”变得“有身份”“有来历”,进而有销路。

(一)依傍专业机构

在艺术市场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机构在圈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建立起了一种公信力。但不幸的是,这样一些具有公信力的机构正在被作伪者利用来促使伪作流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有意借助各级美术馆或博物馆举办展览②,让伪作公开露面并植入公众对赝品的认知记忆。那些售伪者总是想方设法地让赝品参加有影响的展览会,再把刊印着赝品的展览会宣传印刷品作为出处依据。此种做法一度使很多藏家上当受骗。

(二)依傍拍卖

虽然现在拍卖会的口碑并非那么让人满意,但总的来说其公信力还是要高于其他流通渠道。在大型拍卖会上经常有为某著名人士或某知名机构提供的一批书画而特设的专场拍卖,拍卖成交价和成交率往往比较高。因此,售伪者利用拍卖会的这类渠道,频频出招。比如在拍卖图录中任意标上多少号拍品到多少号拍品为某某著名藏家提供或某某机构友情提供;在拍品下面写上“直接得自画家本人”或“画家亲友提供”;只要稍微貌似老书画的就写上文物公司旧藏;如果是日本装裱的就标海外回流,甚至还有贴上假的大赛组委会标签冒充参展作品等手段。

依傍拍卖最常见的方法,是反复入市。我们知道,艺术品市场可以通过重复拍卖来制造作品的换手率和流动性。如果一件伪作能反复流通,便获得了一种“真身”证明,就像谎言重复千次就会成为真理一样,我们可以将此现象称为“制作艺术品的身份证”。事实上,如果一件中国书画作品的流通性好,价格成长正常,那么它的真伪问题就不太为人所注意。正是因为这样,售伪者们便有意制造反复入市现象。③

反复入市通常先需要做“托”市。这里说的“托”市,不是指拍卖行为照顾某名家或公司的“面子”而让若干人到拍卖会上“抬价”,造成虚假成交,而是指有些售假者为达到抛售伪作目的,专门雇几个“托儿”在拍卖时轮番举牌,诱使冲动爱跟风的买家上当。“托”市也可以采用自送自买的方式,售伪者先将赝品送到拍卖会,然后再随同拍卖成交后的交割单一起卖给不明就里的收藏者。有时候,拍卖公司还与造假贩假的中间商勾结,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结成联盟,一起垄断小型拍卖会上的拍品;拍卖公司也会直接到造假画商手上买货去拍卖;甚至有的小型拍卖公司老板自己就是假画商人或中间商。

其实,成熟的拍卖公司理论上3年之内不愿接受重复拍卖的作品,但现阶段国内拍卖界的重拍间隔时间不是重要考量标准。只要买家愿意拍,价格合适,拍卖公司就乐于收件。不过,一件作品短时间内反复上拍会引人注意,于是更换作品名称便成为常见的解决方法。买家如果对作品产生了陌生感,就会忽略作品是否频繁入市。因此,买家尤其是新入行的买家一定要格外谨慎,防止伪作在不断入市过程中欺骗了自己。

(三)依傍收藏

中国书画作品流传有绪会增加其价值,也能证明其身份的正宗属性。因此一件作品曾经收藏在什么地方或被什么人收藏过,对促使其进一步流通会有很大帮助。售伪者也深谙其道,想办法使伪作依傍到著名的收藏者或收藏机构身上。比如将伪作有意放到与书画家有特别亲近关系的人家中,伺机找到买家或等待主动上门的买家。不过,售伪者不一定都真去依傍收藏家或收藏机构,很多时候也可能是杜撰其收藏出处。例如某拍卖公司在拍卖一幅署名潘天寿《雁荡山花》的伪作时,便指出“原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现藏于杭州大华饭店”,以此来迷惑竞拍者。因为《雁荡山花》为潘天寿多次出版的代表作,只要查阅一下相关著录文献,还是容易看出问题的。

(四)依傍款印

书画家或藏家有时会在题款和钤印中留下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能成为作品出处的某种证明,所以售伪者往往也将款印视为可供依傍的出处之一。常见的依傍款印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将带有上款的作品作为母本进行复制(当然也可以凭空炮制),然后在伪作上另写一个带有上款的款识,署名则是与书画家关系密切的人;二是在伪作的题款文字中有意标明作于某个具体地点,如“某宾馆”“某饭店”或“某公司”等,如果该作品“恰好”在题款中提到的地方进行销售,那就更有说服力了;三是通过钤盖某著名收藏家、某收藏或创作机构的伪造鉴藏章,来暗示作品一直“名花有主”“流传有绪”。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作品依傍印款来显示的出处,多以捏造为主,藏家对此应该有所警觉。

(五)依傍故事

如今中国书画藏家已不再是早先那种以热爱中国书画为前提的群体了,很多人都因投机心理而介入其中,这样的藏家多是外行,其收藏依据很大程度上是靠耳朵而非眼睛。于是,售伪者就会针对自己手中的伪作,精心编织收藏故事,使故事本身也成为一种依傍。过去的中国书画收藏,因为印刷技术不普及,印刷水准也比较低,收藏者缺乏可供参考的图片资料,编故事售伪是最常见的依傍出处方式。比如无数人曾照着《石渠宝笈》里的文字描述伪造作品,然后再编一个从溥仪手中或其他王公大臣家中流落民间的故事。当年这些假书画加上假故事骗过外国人、军阀和官僚,至今依然还能骗到爱听故事的收藏者。[3]

不论“制造特型”还是依傍出处,都是基于造假牟利的心理。书画收藏者应认真对待此等极具迷惑性的“陷阱”,否则必然会让你交上很大一笔“学费”。

注释

①有时销售者还将这类作品当作“买一送一”(买一件大的伪作送一件小的赝品)的搭售品。

②以某藏家藏品展或某名家作品特展等名义举办伪作展也是迷惑性很大的“制造特型”案例。

③此现象的原始动机多有不同:一种为策划者存心要抛售某件署名某名家的伪作,他们在一处拍卖不掉的书画,可以很快再转到另一家拍卖行,再不成交就再挪窝,直至得手才罢休;另一种为有的买家购入某伪作后,因自己醒悟或是他人告之真相,又半主动半被动地拿到拍卖行中解套。

猜你喜欢
收藏者赝品中国书画
月光的收藏者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52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28
《中国书画》征订
艺术品(2019年10期)2019-11-27 11:25:24
减量提质:2019年春拍中国书画精品导览
艺术品鉴(2019年6期)2019-09-02 01:36:54
古玉的传统方法与科学技术鉴定的优劣势比较
都市生活(2019年3期)2019-07-15 03:37:01
中国书画大赛
《伊犁河流域厄鲁特人民间所藏托忒文文献汇集》古籍收藏者索引
卫拉特研究(2019年0期)2019-01-19 01:28:32
书画收藏,该如何对待高仿复制品与赝品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4:04
《萧旼墓志铭》为赝品说
再论《耶律廉宁墓志》为赝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