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3-09-05 03:29隆甜香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0期
关键词:滴度支原体特异性

隆甜香

(平果市中医医院,广西 平果 534199)

支原体属于一种体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小微生物,其侵袭进入人体后会在细胞中生存。从人体分离获得的十多种支原体中,有五种是对人有致病性的支原体,其中就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小儿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被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肺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在患者打喷嚏、咳嗽时,肺炎支原体会通过飞沫传播而进入到被感染者的呼吸道内,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临床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症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因此对临床准确诊断的依赖性相对较高。从目前来看,临床上对于肺炎支原体的诊断要求较高,且诊断效果较差,在缺乏有效的诊断方式时很容易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从而间接影响其远期预后。对此,探讨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表现

肺炎支原体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感染性支原体,人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特别是儿童。小儿由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且感染后表现较为复杂,同时很容易诱发各种肺脏内外并发症[1-2]。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气促、胸闷等。单纯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通常没有典型的肺炎表现,但如果病症涉及其他系统就会导致相应的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脑膜炎、心动过缓、急性肾小球肾炎、多形性红斑等[3-4]。此外,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体温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包括低热、高热等,同时发热之前往往有畏寒症状[5-6]。整体来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因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加之许多患者的前期表现与上呼吸道感染高度相似,因此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直接进行诊断有较高的难度,此时便需要结合其他的辅助检查技术进行鉴别诊断[7-8]。

2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近年来,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包括X 线检查、CT 检查等。其中CT 检查的分辨率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均明显高于X 线检查,在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9-10]。有研究指出,相较于细菌性、病毒性肺炎患者,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 影像学资料中可见双下肺受累较多,但肺炎支原体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在间质性增厚征象方面基本相同,此外支气管壁厚度改变也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诊断依据以及与其他类型肺炎相鉴别的征象[11-12]。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相对复杂,除了上述特征外,还会涉及小叶中心结节,同时肺泡可出现腔内渗出变化,这些表现可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13-14]。有研究认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 表现普遍为叶段实变,其与细菌性肺炎有着较高的相似性。相关研究指出,39% 的暴发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中存在叶段实变,其中有25% 的患者其唯一影像学表现即为叶段实变[15-16]。另外,影像学检查技术还可以发现肺部病灶的范围和形态表现,通过结合CT 检查、流行病学判断、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判断,可实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17-18]。

3 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

3.1 肺炎支原体培养分离

肺炎支原体的繁殖速度相对缓慢,一般1 ~6 h才会分裂一代。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分离主要是采集鼻咽分泌物、痰液、肺泡灌洗液等作为标本进行培养(基于SP4 培养基),于温度37 ℃、湿度60% 的环境中在琼脂内加入CO2进行培养[19-20]。这一培养方式是肺炎支原体应用最为广泛且最有效的培养方式。对于不同标本的肺炎支原体培养而言,其阳性率有所差异,此时在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对培养基的形态、颜色进行观察。有研究对咽拭子和肺泡灌洗液的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的阳性率可以达到86%,结果一致率能达到93.1%[21-22],同时肺泡灌洗液的阳性率为65.5%,污染率为6.69%,咽拭子标本的阳性率为51.7%,污染率为51.7%。整体来看,咽拭子属于荧光PCR 定性检测的重要标本,但并不适用于病原体的定量检测,而肺泡灌洗液则可以应用于病原体的定量检测中。临床可以结合患者的耐受程度、标本获取的难度、疾病表现等选择最佳的标本,在留取标本之后应及时运输并进行检测,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3.2 抗体检测

人体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出现特异性的抗体,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A(IgA),其中尤以IgG、IgM 最为常见。血清IgM 抗体检测临床应用较早,一般在感染肺炎支原体1 周后便可进行检测,10 ~30 d 时抗体滴度可以达到高峰,12 ~26 周就会消失。IgG 滴度在感染肺炎支原体1 个月左右会达到高峰,且持续时间较长[23-24]。抗体检测技术包括冷凝集试验、间接性血凝试验等。冷凝集试验是检测肺炎支原体的非特异性方法,检测时使用的冷凝集素属于IgM 抗体,可以在0 ~5 ℃内凝集红细胞。有研究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可在10 d 左右冷凝集素滴度呈现1:32 的改变,并在6 周后逐渐恢复正常,冷凝集素滴度较高也证明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风险高。同时,受抗体滴度、巨噬细胞、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冷凝集试验的特异性相对较低,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一般。

3.3 分子诊断技术

分子诊断技术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其技术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分子杂交技术、核酸测序技术、分子构象技术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整体来看,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及特异性[25]。以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为例,该技术的出现有效弥补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等非典型肺炎病原体培养分离的困境。相较于传统的病原体培养分离而言,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检测效率均更高,可以实现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准确诊断。同时,多重定性PCR 与定量PCR 均可以实现对肺炎支原体的准确检测,其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被动凝集法,并且实时荧光定量PCR 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疾病病程有直接的关联。另外,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还普遍存在病毒或细菌感染的表现,很难实现区分与鉴别,此时就需要对PCR 的阳性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4 小结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此难以实现快速诊断。另外,在影像学表现方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与细菌性、病毒性肺炎患者有时难以准确区分,因此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转归,影响患者的预后。对此,探讨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有肺炎支原体培养分离、抗体检测、分子诊断技术等。其中病原体培养分离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金标准”,但存在耗时较长、费用较高等问题,难以早期实现明确诊断,易延误患者的治疗。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一般,故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中显示出诸多优势,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实现早期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滴度支原体特异性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