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如婧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备学生,备教材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一原则,因材施教,因人而宜,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授以不同的内容。对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可以拓展加深学习内容;对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找准角度,要让学生知道祖国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祖国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懂得学好语文的好处。学生一旦明白了这些道理,自然就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就不怕学不好语文。
二、抓氛围,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探寻若干个答案或结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方式很多,如启发学生把课文中的中心句或重点词,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调整词序,组成多种不同的句子;针对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些都是求异思维的训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习惯,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善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敞开思路,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多加支持和鼓励小学生提出的一些新见解、新主意、新想法,激发他们去创造,去探索。
三、提技能,树榜样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思想内容的“传道”作用,化解学生思想上的困惑,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作用,为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点亮一盏航标灯。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较高的思想境界,热爱学生。除了传授知识外,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好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学功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较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又要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在教学中才能做到知识内化,用标准的语言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培养学生,让学生为教师的才干所吸引,心悦诚服地以教师为榜样。
四、重实践,求创新
以前的语文教学往往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从活动与实践中自主探求知识。而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平时一定要抓好课外活动,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览导读服务活动,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和拓宽,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阅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创新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